民国报纸中那些绝妙标题

2014-10-11 21:55刘继兴
今日文摘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大公报贺龙新民

刘继兴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上午,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他大吃一惊,待看完全文,继而发出会心的微笑。原来,有人针对丰先生《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画中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仍能感受到他们沉浸于唱歌带来的欢乐中。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物价暴涨,消费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则物价飞涨的新闻,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还是抗战时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东省主席吴铁城、广州市市长曾养甫,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均不战而逃,广州沦陷。香港某报愤然将失地事件与这3人名字巧妙地嵌入标题之中,即成:《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离甫》。

1942年冬,《大公报》派遣记者张高峰到中原地区采访。他从重庆经西安到达洛阳,目睹灾民流离失所、遍地饿殍的惨景。1943年1月17日,张高峰向《大公报》重庆馆寄回题为《饥饿的河南》的长篇通讯。总编辑王芸生看后,改题为《豫灾实录》发表,并提笔写了题为《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评。当晚,国民党当局限令《大公报》停刊3天,以示“惩戒”。3天后,《大公报》发行量由6万份增至10万份。

1947年5月8日,《文汇报》把国民党政府查禁《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四川省政府购买《伟大的蒋主席》一书配发给公职人员这两条消息合在一起编发,加了这样的标题:《<袁世凯>要查禁,<蒋主席>必须读》。

解放战争时期,湘鄂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被活捉枪毙的消息。一天,某报又受命刊登这一“新闻”,原标题为《匪首贺龙昨被活捉枪毙》。结果,出报时,变成《匪首贺龙昨又被活捉枪毙》。仅仅一个“又”字,使谣言不攻自破。

国统区的一家报纸,对蒋介石频繁打内战深感不满,刊登了题为《战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文章,竟一周内被停刊两次。另一家报纸对此愤愤不平,特意发消息以声援同行:《报而时停之,不亦乐乎!》

在标题制作方面最有成就的当属老报人张友鸾。一次,南京连日阴雨,张友鸾听完气象预报,提笔写下新闻标题:《潇潇雨,犹未歇,说不定,落一月》。《新民报》要刊发一则讽刺国民党官员生活腐化的新闻,张友鸾拟标题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九一八”事变后,群众要求政府抗日,他拟标题为《国府门前钟声鸣,声声请出兵》。政府为士兵募集冬衣,他拟标题为:《西风紧,战袍单,征人身上寒》。而报道贫富差距,他又取标题:《难民不能求一饱,银耳参茸大畅销》。1943年,成都各大中学校毕业生大都找不到工作,青年学子们怨声载道。《新民报》登载了四川大学通讯员写的一则消息,说该校厕所管道堵塞,不能使用。张友鸾制作了耐人寻味的标题:《川大出路成问题》。川大校长系国民党省党部主任黄季陆,阅报大怒,但又无可奈何。

(段万山荐自《人民文摘》)

责编:水寒

猜你喜欢
大公报贺龙新民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