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部曲

2014-10-11 05:20王艳楼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智力创造性课文

王艳楼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怎样做到这些呢?我觉得重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怎样做到这些呢?我觉得重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所说的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智力特征的表现,思维发生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的智力品质包括六个主要的方面,即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敏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思维的准确、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智力品质的最高表现形式。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阅读的基本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中,精心备课,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深入细研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再以此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复杂的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沿着感知理解—探索评价—独创理解的方向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

一、阅读第一部:识得庐山真面目——感知理解篇

引导学生初读文章,教师在阅读前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根据问题以标记、勾划、评注等方式留下阅读痕迹。还要规定学生的阅读时间。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专注度、准确性和概括能力。如:我在教学《犟龟》时,我的第一步提问是:1.用两三句话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2.题目为什么叫“犟龟”而不叫“小乌龟”?学生通过解答这两个问题分析、综合、概括等基本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文本有了最初步的感知理解。

二、阅读第二部:横看成岭侧成峰——探索评价篇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的特点,巧妙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探索质疑,在寻求对问题多方面解答的过程中,在探索质疑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对学生进行多思维提问,避免思维的程式化,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犟龟》时我让学生改写故事结尾;教《孔乙己》时我让学生转变角色,自己就是孔乙己,用孔乙己的口吻讲讲自己的故事;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让学生用时间变换、地点转移、人物活动等不同的方法给文章拟小标题……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当学生进入阅读状态,需要进一步诱发他们深入分析钻研课文时,可借助探索性的设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这类探索性的设问角度要小,挖掘要深。或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提示作品的深层含义;或从某个结构安排,领会作者的巧妙构思;……学生在解疑探索中进行分析、联想、比较、综合等思维训练,并在反复的训练中促使思维的深化,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问学生:如果鲁达去投案自首,结局会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对那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如我在教《风筝》时拿来鲁迅的《我的兄弟》作比较阅读。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异同点,从而对《风筝》这篇有些难懂的文章加深了理解。

三、阅读第三部:只缘不在此山中——独创理解篇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是真正地将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释放出来。只有真正地创造性阅读活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

例如,2012年河北省语文中考题——现代文阅读《儿时的恶作剧》23题题目: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

这其实就是在呼唤阅读个体要有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

创造性的阅读其过程大体如下:尽你所能,详细解释或提出论题;对课文做掌握总观点的阅读,再选择与你所论述的问题最贴近的段落,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炼自己的论题;搜寻答案,对筛选出的段落系统地阅读,从中找到有关你观点的答案,分析各种答案并推导出结论。当学生记录下不同的答案时,创造性的活动就开始了。学生在比较甄别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培养。在这样的思维的独创性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的体验与课文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总之,阅读教学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不同的阅读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思维训练重点,但阅读本身是一个整体性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能为了训练而肢解文本,而形式化,应该是天然去饰、水到渠成。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智力创造性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背课文的小偷
智力闯关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欢乐智力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