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2014-10-11 16:57范鸿滨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刚素质小学生

范鸿滨

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数学课,他们认为数学学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从学生的多方面情况入手来想方法,努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以下是我从业多年的教学感悟,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小刚对我说:“每遇到难题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下意识地问自己,‘能应付难题吗‘我可以完成吗‘我怕不行。老师,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太差,但是和同学们在一起,无论学习还是其他方面,我们总是觉得比其他人差一截。比如,在今年的秋游活动中,在做游戏时,我总是落在后边,我不甘心,但有什么好办法呢?”小刚的问题,就是没有自信心,缺乏勇气。我就和小刚共同作了探讨。他并不是笨学生,我让其回想以往自己成功的事例,看到自己是能行的,告诉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客观认识自己。由此看来,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积极的心理取向,能产生正面的学习效能。有自信心的学生,精神状态良好、乐观。面对困难可以正确对待,认真分析并做出对自己、对学习客观的认知。相反,不自信的学生,缺乏积极进取的劲头,一旦遇到“拦路虎”就容易放弃。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因为这种正能量能转化为一个人的内部动力以及客服困难的推力。如果有了自信心,自身努力越大,产生积极情感就越理想。这种心理活动过程能带来自豪感和喜悦感。相反,消极的情绪情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没有自信心就会“随波逐流”,而有自信心就能从中解脱出来,沿着既定目标去努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素质能力

素质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师打破以往单纯教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生知识,变为教学生学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做听话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敢去大胆探究,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而这就需要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等。

在传统的观念中,无论学校还是家长,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学生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以为把学生送进了名校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和教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沉重的书包,大量的作业,成了学生的重负。而学生教育的其他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这些都是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学科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条件都比较优越,在家中是父母的宝贝心肝,家长对学生过于宠腻、娇惯,甚至是放纵。而同时大部分家长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而对学生的数学行为习惯的培养做的不够,从而导致许多学生身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大部分学生普遍具有懒惰,没有耐心,不够节俭,花钱大手大脚,不能体谅人,脆弱,不够坚强,不能吃苦,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受不了挫折和委屈,自私心强,脾气暴躁,听不得别人的劝说,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这些不良的习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保持的时间短,容易分散。如果教师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不能给学生新鲜感和趣味性,不能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只有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更好地控制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建立在直觉形象的基础上,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的感性材料为支柱。针对这一思维特点,教学中我灵活运用直观操作、演示展现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同时不断将学生带出教室,从生活实践中去探求新知。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体积单位、目测、步测等内容时,我都会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量一量,到大路上走一走,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上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了知识,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知识并不难,因而越学越爱学。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素质,加强自己的自身修养。上课的时候,言谈举止大方、文明大度。教师在上课时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在上课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在教学中,教师要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站在学生的前边,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做动作,一起训练,认真地讲解、示范,训练和保护每一个学生,不歧视每一个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先学生而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表现来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我在我的学生面前,以不同的身份出现——课堂中是“师生”,课后是“朋友”,让学生喜爱自己,愿意听自己的课,何常不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之举呢?教学活动说到底自始至终是靠无形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来完成的,师生关系良好,才能配合默契,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积极回应,反之,学生对学知识不感兴趣,有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如何培养关键看教师。数学是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小刚素质小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