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
1月15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14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
与世界其他城市相比,我们的污染程度如此严重,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污染中国”了。想到了十八大报告中的阐述,“努力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应该让“美丽中国”、“美丽行动”等行动纲领和生态指南来进行积极拯救。
其一,经济转型应该成为地方政府首当其冲的决策和发展思想。如果说,过去群众的生态发展意识不够强,“三高经济”让地方GDP总量有了提升,群众也不再说什么了。可今天,污染达到了“国际水平”,这无疑会让群众的幸福期待成为泡影。因此,地方政府的经济战略应该早日摆脱“污染型经济”,加大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智能型和科技型新兴产业,大力挖掘“三农”的附加值,向新型城镇化要效益,让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得到最大化保留。
其二,公共决策、重大经济项目决策必须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做好公共互动。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现在群众的科学参与意识和公共发展意识不断增强,认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重大经济项目如果事先和群众进行了及时沟通,汲取了群众的智慧,各种污染可能性,以及粗鲁的“权力审美”,都能得到及时避免,或者及时配备相关的排污设施,或者直接否定和淘汰这种“污染经济”。民意和民声在公共决策中含量增加了,让群众成为生态文明最前沿的监督者、坚实的推动者,污染行为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杜绝,幸福就会不请自来。
其三,建立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市场化的补偿机制。生态文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需要持续不懈、循序渐进的解决,在确保不增加新污染项目的同时,也要做好老的污染项目的及时退市。因为这些经济项目,曾经为社会作出过一定的经济贡献,也都有重大的项目投资,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为这些项目的真正退市建立制度化的补偿机制,确保退市者能得到公平公正的经济补偿,将这些钱用到新型经济发展方面。
其四,全社会更要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的自然观。曾经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中,我们展开了向大自然的疯狂进军和征服,将人对自然的最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都扔掉了,结果给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和报复,所以走出“污染中国”的阴影,我们更要将自然敬畏感,放到最高位置,将这种尊重落实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生态文明才能得到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