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垃圾,你也做得到

2014-10-10 22:29Mimo
女友·家园 2014年4期
关键词:二恶英垃圾分类

Mimo

引子 从太平洋上的垃圾岛说起

“莎拉看到那片海滩时,直觉海滩的气味就像她大学时历史老师的口臭一样,是从内脏开始腐朽起的一种气味。她第一次看到这么精疲力竭、毫无防备、任人摆布的海。”

这是台湾“自然写作作家”的代表之一吴明益在其关注环保问题的小说《复眼人》中,描述的关于一座充斥了垃圾的岛屿的文字。别以为它只是存在于小说里的景象,这幅景象,早在2005年就被国际新闻报道过:太平洋上有个巨大的“垃圾岛屿”在缓缓漂流,由于过于庞大,科学家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据考证,“太平洋垃圾岛”主要由大量塑料瓶盖、塑料袋、高频绝缘材料和微小的塑料芯片组成,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与夏威夷之间的海域,面积相当于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正是这则新闻,让作家吴明益忧心忡忡,脑海中盘旋不去的是巨大的垃圾岛屿,“那个巨大的垃圾涡流里,每个人大概都能找到自己一生中使用过的所有东西……”。那么,一个人的一生,到底会产生多少垃圾?地球到底还能负担多久?人类再也不可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生生不息了吗?怀着对大自然的关怀,自然小说书写者吴明益写下了《复眼人》,想通过小说,呼吁大家开始关怀大自然,关注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垃圾问题。

垃圾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美国

●垃圾问题

美国是一个习惯于用了就扔的社会。这种大手大脚的丢弃习惯造成了大量的垃圾。根据相关产业和城市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120亿~140亿吨的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约占3%,即3.6亿~4.2亿吨,约需要18万辆次垃圾车来将它们拉走处理。若平均来算,每人每天制造约2.1公斤垃圾,是全世界最会生产垃圾的国家。然而,当美国人意识到无论谁都不愿生活在垃圾掩埋场附近,唯有从源头减少垃圾的数量才是王道时,“零垃圾生活”便成为从政府到民众都认可的生活理念。

●“零垃圾”举措

著名的黄石公园给游客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由原先的塑料制品换成了加热几分钟就能降解的玉米淀粉餐具;

麻州外海Nantucket度假岛不但强制要求居民对铝、玻璃与纸等常见物品进行回收,还设专用建筑物让民众放置不要的书籍、衣服等可用物资,供需要的人拿回去再利用;

许多美国餐馆,自觉将厨余垃圾收集起来制作堆肥,再出售或用来浇灌自己的花园。

日本

●垃圾问题

中国人去日本旅游,大多被日本的干净整洁所震撼,殊不知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土面积小很难找到垃圾掩埋的地方,所以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1/3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都通过焚烧处理,这就导致大气中的致癌物“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大气中测得二恶英含量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日本政府终于开始制定一系列措施减少二恶英排放,而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居民消费模式,是最有效的两方面。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就是尽自己之力减少生活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

●“零垃圾”举措

减少生活垃圾:食物尽可能吃完,衣服尽可能购买简单耐穿的款式,购买优质的水杯和饭盒随身携带,取代一次性用品;

加强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回收:以横滨市为例,政府将垃圾分类数量从过去的5类增加到10类。政府还向当地居民分发了一本27页的小册子,罗列了518项回收常见垃圾的详细指南。

中国

●垃圾问题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所以垃圾问题更为突出。我国600多座主要城市每年产生垃圾约1.6亿吨,人均垃圾年产量竟达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如今中国已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而且,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6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我们的政府显然已意识到了日益严重的“垃圾困境”,所以每年都会投入很多资金处理垃圾,无奈政府的努力似乎赶不上垃圾增长的速度,城市的规划管理及市民的素质似乎也跟不上节拍。

●“零垃圾”举措

杭州自2010年3月开始启动垃圾分类试点。截至目前,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已超过杭州所有小区的65%。

为抵制“白色污染”,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限塑令”,大大减少了居民对塑料购物袋的依赖。

上海世博园使用了环保专家最新研究的生活垃圾源控制技术:垃圾被丢进垃圾箱后,垃圾会自动进入处理管道,在气力输送下到达压缩站,然后经过分离、压缩、过滤、净化、除臭,最终排到指定地点。这套系统可能在城市中推广,中国的大城市有望向“零垃圾”时代迈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恶英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倒垃圾
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恶英脱除技术应用现状
特定污泥干化过程中二恶英抑制气体排放特性
饲料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