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宏勋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高速增长,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接近1亿辆,报废汽车总量也超过300万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不容忽视,大力推行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则是实现汽车产业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1]。然而,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行业存在技术水平落后、管理体系混乱等诸多问题,如何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开展提高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文中对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行业产值进行预测研究,可为汽车行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以及促进废旧汽车资源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3]。这对建设环保、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步骤1:根据1996-2011年的历史数据观察汽车保有量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预测2012-2016年的汽车保有量;
步骤2:根据1996-2011年的历史数据观察汽车新增量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预测2012-2016年的汽车新增量;
步骤3:根据如下公式预测2012-2016年的汽车报废量;
式中:A——汽车保有量;
B——汽车新增量;
C——汽车报废量;
n——年份。
步骤4:根据2002-2011年的历史数据观察产值与报废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预测2014-2016年的产值。
历史数据见表1。
表1 1996-2011年各变量历史数据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汽车保有量的变化随着时间呈指数变化趋势,保有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建立汽车报废量(y)与时间变量(x)的指数回归模型来近似表达保有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为:
建立指数回归模型后,文中用matlab[4]软件进行编程计算来确定c,a和b的值,然后对2012-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
程序如下:
得到的保有量与时间的指数回归曲线如图1所示。
计算结果输出如下:
图1 1996-2011年汽车保有量与时间的指数回归曲线
根据以下模型:
预测2012-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见表2。
表2 2012-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值
同理可建立汽车新增量(y)与时间变量(x)的指数回归模型,对2012-2016年我国汽车新增量进行预测,预测过程在此不再赘述。预测结果见表3。
表3 2012-2016年我国汽车新增量预测值
根据式(1)[5]预测2014-2016年的汽车报废量。
2014-2016年我国汽车报废量预测值见表4。
表4 2014-2016年我国汽车报废量预测值
2002-2011年我国报废汽车行业产值见表5。
表5 2002-2011年我国报废汽车行业产值
根据表5对报废汽车回收行业产值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产值呈线性变化趋势。于是可建立报废汽车回收行业产值(M)与报废汽车量(Y)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6],用数学公式表达为:
建立回归模型后,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来确定α和β的值,然后对2014-2016年我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产值进行预测。
程序如下:
图2 产值预测回归分析残差图
根据以下模型:
预测2014-2016年我国汽车报废行业产值见表6。
表6 2014-2016年我国报废汽车行业产值预测值
汽车保有量和新增量之所以要从2012年预测,旨在证实文中预测结果的客观性。如2012年我国汽车实际保有量为10 944万辆,预测结果为10 772万辆,两者基本相符。预测结果表明,2014-2016年我国报废汽车行业将保持持续高速发展,到2016年我国报废汽车行业产值将达到1 558.4亿元。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上面的预测结果仅仅是根据历史数据做的回归预测,没有将2014-2016年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因素考虑进去,如GDP增长、人均收入增长、汽车平均价格、汽车技术变革、汽车市场需求变化等,因此在后续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可运用回归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的DYNAMIC模型[7]结合起来,将回归预测法嵌入DYNAMIC模型中做更为全面、更能反映未来报废汽车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8]。
[1]管宏业.汽车发展呈现“微增长”,进入重要转型期[N/OL].中国商报汽车导报,2012-09-06[2014-03-08 ].http://www.chexun.com/2012-09-06/101270735.html.
[2]刘湘婷.我国废旧汽车回收工业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7.
[3]金晓红,储江伟,崔鹏飞,等.汽车再生资源利用系统建模分析[J].系统工程,2008(7):64-73.
[4]韩玉敏,金延军.基于 Matlab/Simulink的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仿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66-69.
[5]秦晔,王翔,陈铭,等.废旧汽车循环再利用的经济性评估[J].机电一体化,2006(1):77-79.
[6]刘笑萍,谢家平,尹君.用户主动返回废旧汽车回收的激励因素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7(3):62-70.
[7]方海峰.面向节能减排的我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关键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9.
[8]刘光复,卞世春,刘志峰,等.废旧汽车零部件资源化系统模型的建立[J].我国表面工程,2006,19(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