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城市街区的公共空间图像研究

2014-10-10 21:33王泽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石库门图像空间

王泽

当今的城市公共空间图像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运用科技与信息

相互作用为标志的新的视觉文化,它以城市景观为主要载体,日

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城市街区”入手,通

过分析城市设计在公共空间的作用,进一步挖掘不同公共图像所

营造的城市氛围,从而总结出这种视觉文化的社会现实意义,提

升城市品牌形象。

The image of urban public space of the time is a new

visual culture marked with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which exert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with the

help of urban landscape. Starting from the “urban block”,

the article further goes into the city atmosphere created

by different public images by way of analyzing the role

urban design plays in public space. In this way,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is visual culture is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brand image of the city.

一、城市街区的公共图像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视觉图像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改变了文化交流方式。公共视觉图像(简称公共图像)冲击着语言文字艺术,并在人们的审美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共空间图像”顾名思义是公共空间投射到社会群体中的视觉形象。公共空间既包含现实空间(如街道、广场等),也包含虚拟空间(如电视、现代网络空间等)。在这种虚实之间,“图像”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媒介物,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城市街区,由当地居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建造起来,是市民的生活舞台,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其视觉图像,演绎着城市的兴亡与变迁,呈现着城市设计和建设的观念和质量。

二、上海当代公共空间图像的分类

上海,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在历史发展中沉淀出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风格,面对全球城市的竞争,从盲目追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到重拾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城市地域特色,城市发展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特质作为城市公共图像的核心品牌资源之一被日益重视。

以街区为载体的公共空间图像主要包括:历史街区图像、商业街区图像、居住空间图像、创意社区图像。它们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变迁的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历史街区图像

改革开放以来,旧城改造,新商业圈崛起,老街区也面临着再开发的压力。如何协调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城改造更新的关系,成为当代环境空间设计的新课题。

上海多伦路文化休闲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位于四川北路商业街的北段,平面呈“L”形,街短而窄,路曲而幽(见图2)。多伦路的整体风格,既有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也有西洋建筑元素。这里的居民住宅多为里弄建筑,即使光线、通风、卫生条件不及现代高层住宅,但里弄的尺度和邻里关系仍值得生活在钢筋丛林中的人们羡慕不已。

2、城市商业街区图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都市商业街陆续进入“升级换代”大改造阶段,上海大力发展以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市级商业中心从“三街一区”(1990年以前)到“四街四城”(1995年),进而向“四街六城”(2000年前后)的格局转变。

淮海中路位于卢湾区,全长2.2km,因其集聚了种类繁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法国情调的街道环境,被冠以“高雅淮海路”的称号。从建筑特色上看,沿街建筑既彰显典型石库门样式,又带有现代气息,高层建筑穿插其中,体现出上海特有的大都市品位(见图3)。在景观设计上,分布着大小各异的广场,形成了空间序列的高潮点,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给整个街道景观带来生机与活力(见图4)。在装饰设计方面,饱含欧陆风情,建筑立面上的欧式装饰艺术彰显现代装饰的尊贵与高雅,与现代主义建筑相交融,呈现出多元化的时尚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

3、石库门居住空间图像

说到住宅,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石库门建筑是上海近代历史文化的代表,它的建筑形式借鉴欧洲的联排式布局,内部保留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洋风格。(见图5、6)。

瑞安集团早在1997年就提出一个石库门建筑改造的新理念:改变原先的居住功能,赋予它新的商业经营价值,把百年的石库门旧城区改造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新天地”。新天地位于上海市卢湾区(见图7),设计上保留建筑外型、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引进新的生活内容,将几种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1、历史表皮和现代功能交融;2、建筑新旧杂交,迸发出艺术和创意的火花;3、精心设计的街道开放空间、重要节点、景观和公园,可以容纳和诱发多种多样的活动。

4、创意社区图像

自2000年起,大批工厂随都市化的发展而拆迁改建,政府鉴于老城区遗留的大量工业生产空间,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文化创意产业进驻以转变产业空间格局。

M50创意园位于上海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莫干山路50号,这里集结了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风情各异的厂房,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址。建筑改造和利用方面,在原有旧建筑上加以改造要比拆除重建更显历史韵味,厂房裸露的钢结构与旧砖墙、斑驳的混凝土,让人感受到存在的真实与完美。整体布局方面,考虑到滨河地区与原莫干山路立面的形象重构,形成一条主要轴线,结合园内三条次轴,共同构成统领空间的基本元素。在不同空间节点处搭建骨架,形成丰富的点和面,利用点、线、面相结合,凸显有特色的地理形态特征(见图8)。M50自建成起,便受到众多艺术家的追捧,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以“上海时尚地标”为题,将其和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并列为推荐参观之地,成为目前上海最具规模和有艺术质量的当代艺术社区。(见图9)

三、结语

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们看看这个城市,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城市结构的更新与完善,带动公共图像不断地发生变化。依托工业遗产转型的创意社区、赋予石库门生命与活力的新天地、推动城市功能升级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它们本质上都是历史的图像,却充分体现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态度。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区是大上海消费景象的集中体现,繁华与现代的气息留给人们无限遐想与渴望。

未来的上海仍在迈步向前,城市还在不断生长,人们不可能拘泥于前人创造的某一种特定风格,但已经形成的街区风貌也不会丢弃。对于一代又一代人来说,不仅要给旧街区注入新的生命,更要重视它曾经承载着的回忆,它有沧桑的历史,有活力的今天,也有不可预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

[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陈飞、阮仪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分类比较与保护规划的应对[J],城市规

划学刊,2008(2)104-110.

[3]扬·盖尔(丹麦)、拉尔斯·吉姆松,新城市空间,何人可等译,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3.140-143.

[4]王现玲,现代城市步行街的规划设计探讨[期刊论文],现代商业,2010(7).

[5]郑时龄、王伟强、陈易,创建充满城市精神的步行街[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1(6).

猜你喜欢
石库门图像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A、B两点漂流记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渐行渐远石库门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走近世博,走进石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