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丽
【适用话题】学贵疑 较真 实践出真知 严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钱钟书着手《管锥编》的撰写。其间,他翻阅《太平广记·杨素》篇,对“破镜重圆”的典故心起疑窦,结实的古铜镜怎么会一分为二呢?钱钟书百思不得其解。他抬头看到书柜上珍藏的宝贝——十几面古铜镜。便顺手拿起古镜,“咣啷”“咣啷”往地上摔,夫人杨绛熟知钱钟书的秉性,在隔壁房间安之若素。
十几面古镜摔到地上,“了无损裂”,钱钟书这才放心。他认为铜镜绝非如隋代笑话集《启颜录》所说“堕地分二片”那般脆弱,并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读书笔记写入《管锥编》中。
但无论铜镜是否能够“堕地分二片”,钱钟书严谨的治学精神,依然值得敬佩。
【素材分析】学贵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生活中,我们曾经也产生过疑问,但总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很多学问也就这样放过去了。而国学大师钱钟书之所以著作等身,就源于“善疑”。他对铜镜“堕地分二片”产生疑问,并亲自摔铜镜以验证,获得了新知与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做学问就应有较真的精神、严谨的态度。
(特约教师 王吉金)
NEW视野
科学巨匠钱学森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独具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的教育家。钱学森教学起点高,要求严。他经常说,如果你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你错了一个小数点,我就扣你20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给学生写下“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八个大字,这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学术精神的体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