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合钱
(四川省泸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102)
高血压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预后分析
邓合钱
(四川省泸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10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4例进行分析,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其中咳嗽4例,低血压反应2例,肾脏损害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后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高血压病是造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果不及时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干预,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者会导致死亡[1]。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有效保护心脏和肾脏[2]。为了探讨高血压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预后效果,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4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90mmHg,排除心力衰竭、脑梗死、哺乳期妇女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在3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7±5.98)岁,病程在1~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28±2.47)年,身高在158~185cm之间,平均为(168.45±7.22)cm,体重在45~86kg之间,平均为(72.68±3.93)kg。
1.2 治疗方法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口服福辛普利钠20mg,每天1次,连续服药12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血压(SBP和DBP)变化:患者取坐位,对右上臂进行血压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服药12周后再对血压进行测量,并在服药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收缩压下降10mmHg以上,并降至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收缩压下降10mmHg以下但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指标。(3)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周复诊1次,记录血压和心率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并且治疗后6周、12周进行尿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后6周、12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临床疗效
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
治疗时间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P例数54 54 54收缩压(SBP)(mmHg)152±9 142±8 132±8<0.05舒张压(DBP)(mmHg)94±7 90±8 82±6<0.05
2.3 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治疗过程中出现4例咳嗽,眩晕、头痛等低血压反应2例,肾脏损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发生率为3.7%。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会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相关研究表明,可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对高血压进行防治,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3]。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要采用一定的原则[4],治疗过程要坚持平稳降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在短时间内的降压幅度也不能够太大。
相关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中起着重要作用[5],血管紧张素II会参与到高血压的升高中,血管紧张素II会直接收缩小动脉,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而且会促进心室重构和血管重构,参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以下作用机制:(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相结合,抑制其活性,会导致血管紧张素II的减少,从而使血管容量和血管阻力得到缓解,有效降低血压;(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起到调节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使醛固酮、儿茶酚胺释放量减少,从而促进血管的舒张,有效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会抑制激肽酶II,减少缓激肽降解的减少,刺激缓激肽激动血管内的β2受体的增加,产生一定的NO,有效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集聚。此外,能够与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产生协同作用,共同降低血压[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不影响心排出量和心率,减少醛固酮的释放,减轻钠水的潴留,防止继发性醛固酮血症的发生,而且能够扩张肾血管,促进肾循环,促进钠和水的排泄[7];(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保护靶器官,促进血管壁和心肌间质胶原合成的人减少,抑制血管壁增厚和心肌增厚,防止心脏负荷过重,而且能够减轻心室重构,保护靶器官。通过本研究发现,收缩压在治疗后6周、12周由治疗前的(152±9)mmHg降为(142±8)mmHg、(132±8)mmHg,舒张压在治疗后6周、12周由治疗前的(94±7)mmHg下降为(90±8)mmHg、(82±6)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8]基本一致,说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此外,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说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刺激性干咳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在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如果无缓解可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会产生低血压反应,主要是跟服用剂量过大有关;肾脏灌注减少时会产生肾脏损害。此外,还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4例咳嗽,眩晕、头痛等低血压反应2例,肾脏损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发生率为3.7%。相关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会导致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并发症[9],本研究中无病例发生。
总之,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J M Ritter.高血压治疗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2011,14(4):243-248.
[2]林东杰,叶鹏.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治疗对高血压及其患癌症风险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5):473-473.
[3]王月康.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培哚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1(5):515-516.
[4]张建虎,叶芊.福辛普利与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1(9):958-960.
[5]刘瑞婵,刘瑞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11-1313.
[6]朱岫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协同作用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804-2805.
[7]郑和昕,吴天凤,袁放,等.雷米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伴高血压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J].浙江医学,2009,31(2):233-234.
[8]张石革,马国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评价与治疗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2):100-103.
[9]杨俊敏,王颖,燕树勋,等.螺内酯联合咪哒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和左室肥厚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5):162-163.
邓合钱,男,副主任医师,法学、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擅长于慢性肺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的诊治。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