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森
播撒善种子,立德树新人。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成为今年6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议”代表的热议话题。从2010年以来,由中华慈善总会在天津、四川、陕西、广东、辽宁等全国11省市2000余所中小学试点的《慈善读本》进校园工作取得成效。尤其是陕西省实施推广的千校慈善教育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概况:《慈善读本》100万册进校园
2011年11月,陕西省作为中华慈善总会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首批试点省份,在西安、宝鸡、铜川、榆林、安康五市的1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2013年5月,陕西省慈善协会在渭南市召开全省千校慈善教育项目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扩大慈善教育项目实施规模,大力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向常态化发展。2012-2013年,省慈善协会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购买《慈善读本》100多万册,赠给全省11个市、107个县(区)1484余所中小学,140多万在校中小学生开展慈善文化教育活动。
2013年11月,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高教工委、团省委、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在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40余所高校中开展“阳光爱心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活动项目。各高校紧紧围绕高校慈善文化教育主题,开展慈善征文大赛、慈善项目创意大赛、慈善摄影竞赛、“善的领悟”善语征集、慈善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慈善文化系列讲座、创意公益广告、慈善文化进大学活动表彰等8方面活动,以全面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慈善意识。这项活动已在全省各高校全面展开,已有1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这一活动,其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做法:活动丰富 形式多样
陕西千校慈善教育项目的实施,以结合德育教育、慈善讲堂、课外活动等方式开展活动。用“爱”的力量重塑人性的真美,让“善”的力量成为心灵的阳光。
一、慈善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各市县区慈善组织与教育等部门从实际出发,把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与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从我做起,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知荣辱、懂感恩、乐奉献的思想品德,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陕北榆林本着人性开发和德才兼备的树人教育理念,将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落实教师教法、学生做法,解决了教师无为而治、学生道德习惯养成、以德促智和自治问题。企业家方光玉设立2000万元公民道德冠名基金,用于各学校举办的“慈善文化进校园”德育教育活动评奖表彰,有力地推进了榆林市慈善教育的开展。
二、举办慈善讲堂。各学校以赠发的《慈善读本》为教材,每学期最少按排10个课时,列入正式课时管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善、懂善、行善。关中渭南临渭区以学习《慈善读本》课为主,各学校将《慈善读本》列入学校正式教学课程,并挑选优秀老师授课。该区开展上慈善教育课的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38%,活动辐射学校学生数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63%。他们在课堂上的启发式做法和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赏。
三、课外开展慈善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日行一善”、优秀作文评选等方式普及慈善理念,传递慈善正能量。陕南石泉县从2011年以来在9所中小学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慈善读本》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做到了机构、人员、时间、保障、宣传五个到位,扎实前期准备,使师生对慈善有了准确的认识,使慈善理念班喻生晓,激起了教师及学生们做慈善的强烈愿望。宝鸡岐山、渭南临渭、榆林榆阳、西安未央等县区还组织学生开展慈善剪纸、绘画、小报、文艺表演、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开展慈善教育起到好的效果。
成效:密切合作 成果丰硕
该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实施,全省慈善组织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为学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带来了春风。陕西的慈善教育在全省1400多所学校实施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将慈善的种子撒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欢迎。
据各地教育部门反馈,“慈善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后,文化更有品位; 融入常规管理后,管理上更有水平;融入班级建设后,班级更有灵魂;融入课堂教学后,教学更有质量;融入师德建设后,教师更有激情;融入校外教育后,社会风气更好。因此, “慈善教育”被大家誉为正能量绿色教育。项目学校的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在学校尊重老师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关心集体、相互帮助、爱护公物的多了,欺负同学、损坏公物的少了。在家里主动做家务活,为父母打洗脚水,为家长过生日。在社会帮扶老人和残疾人过马路,公交车上让座位,积极参与捡拾垃圾、清理野广告等公益活动。使慈善的雨露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使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3年,榆林市开展慈善教育评选活动,已有243名“品德育人好老师”、3702名“美德好学生”、39名“教育有方好家长”受到表彰奖励。榆林星元小学开展“一日一善”活动,去年全校学生做好事达100万余件,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临渭区教育局组织7所学校的13026名学生参与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今年参与征文活动的学校扩大到75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0%。全区共收到征文达1.5万余篇,其中有100多篇征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石泉城关第一小学李佳、谢飞、刘文宇三位同学,分别在上学的路上捡到1000元,在中心广场捡到500元钱不为所动,想方设法交还失主,并谢绝失主的红包。这三位拾金不昧的好少年,彰显了城关一小“立德树人、明礼诚信”的办学理念,展示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觉悟。实践证明,陕西通过千校慈善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习惯美等文明行为习惯。岐山中学陈慧老师感慨地说:“慈善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夯实了学生德育工作,培育了模范教育品牌,塑造了模范教育新形象。”
展望:传递正能量 助推常态化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在对物质的追求中忽视了对道德的遵守,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现阶段我国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在只重视分数的情况下,一些学生自暴自弃,沉溺于网吧的网络游戏,甚至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分子的引诱,走上了吸毒、盗窃的迷途;而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懂得孝道,不懂得感恩。道德缺失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强烈呼吁关注的焦点议题,对国民实行“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而慈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播撒善的种子,立德树新人,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
千校慈善文化教育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是造福民族未来,培养青少年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践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基因工程”、“种子项目”。陕西省千校慈善教育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省内外社会各界广泛称赞。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前往渭南市临渭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实地考察,在渭南市实验小学举行了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教育现场观摩会。在慈善文化课堂上,学生们演唱慈善歌曲、表演慈善小品、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爱心故事等,为与会代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震撼人心的慈善文化教育课。许多与会代表认为,陕西省的慈善宣传和教育工作有创新、有特色,对千校慈善教育项目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华慈善总会张心国副秘书长认为,陕西的慈善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为全国做出了榜样。回京后将邀请教育部基教、德育、监事会的相关领导前来观摩,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
慈善教育这项“基因工程”、“种子项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尽管陕西的慈善教育已有一定规模并取得成效,但陕西共有3万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学校还不到5﹪。而这项应全面推广,持续开展的慈善教育项目,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而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尤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