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上的两个李达

2014-10-08 08:48拾英
百年潮 2014年8期
关键词:参谋长李达毛泽东

拾英

中共党史上有两位李达,都是声名赫赫,一位是参谋长李达,一位是中共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

参谋长李达

参谋长李达毕业于甘肃平凉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李达满腔热情地参加了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湘赣边革命根据地,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三团代理团长、红八军参谋处处长,从此就一直没有离开参谋部这个岗位。1934年在红六军团任红六军团参谋长,10月他率军团一部首先在贵州印江地区与贺龙所率红二军团会合。红二军团因“左”倾肃反,军、师两级的七位参谋长全部被杀,造成红二军团司令部机关工作陷入停顿状态,贺龙得知李达上过军校,精通参谋业务,特地把李达调来,任红二军团参谋长。李达上任后重新恢复了军师两级司令部的机构和参谋业务,在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中保证了军团首长对两个军团实施指挥。红二、红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后,李达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长征途中一路浴血奋战,冲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1万人,到达陕北仍有1万人,被毛泽东称赞“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这与李达出色地发挥其参谋长的职责有着直接关系。王震曾幽默地谈起李达的名字:“‘李者,十八子也,点子多也;‘达者,兼济天下也,将才之谓也。” 任弼时多次和毛泽东说过:“没有李达,红六军团生存不易。后来能成立红二方面军,李达居功至大。”

抗日战争期间,李达任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1938年改任参谋长),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领导下,在多次战斗中为痛歼日军做了大量具体工作。部署实施第一二九师对平汉、正太铁路的分段破袭战,百团大战,粉碎日军华北方面军纠集2.5万人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的大规模夏季“扫荡”,刘伯承、李达率第一二九师师部转移,冲出日军的合围。刘伯承、李达率第一二九师师部与日军周旋,指挥部队开展内、外线作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为打破日军分割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企图,刘伯承、邓小平责成李达指挥蟠(龙)武(乡)战役,调集太行军区5个团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参战,拔除日伪军据点10余处,歼日军两个小队、伪军500余人。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进行战略反攻。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打破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剿”,刘伯承、张际春率中共中央中原局和野战军后方机关及第一纵队出大别山向淮西地区展开;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及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留在大别山区,坚持内线游击。李达协助邓小平在大别山与国民党军周旋,伺机歼敌,将国民党军拖、拖垮,有力地配合外线作战。在淮海战役中,为了保证后勤供应,取得淮海战役全胜,李达组建了各级支前司令部和运输司令部,迅速修复了从郑州到商丘的铁路和公路,开辟了3条运输线,形成了火车、汽车、马车、手推车、各类船只一齐上的局面,完成了运送给养、弹药、伤员、俘虏的任务。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李达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渡江战役,部署指挥了渡江登陆实验性作战,增强了指战员对渡江战役的信心。刘伯承、陈毅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1953年,李达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时,志愿军正在酝酿夏季战役。李达协助志愿军首长选择攻击目标,制定作战计划,部署、调动部队,并深入各部队、各兵种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加强协调,确保了参战部队密切配合、战役顺利进行。其间,深入战场、分析战例、总结战役经验、提出重要战役建议,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曾将李达誉为“诸葛先生”。

1955年,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1972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病逝。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

李达两次留学日本,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第二次留学期间,专门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成果斐然。他翻译了包含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内容的《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本书,还发表了多篇文章。这些译著和文章,是李达由爱国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标志。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相比其他党的创始人是比较深厚的。

在中共一大上,党纲是由国际代表起草,李达也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当时因党员只有五十几个,各地组织尚未健全,因此只选出了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领导机构。李达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之所以当选,与他筹备会议有关,更由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超过其他代表。一大会议期间,因密探干扰,李达和夫人王会悟将一大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保证了一大会议顺利开完。1922年7月,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李达的寓所召开中共二大,大会通过了许多重要文件,这些文件都是出自李达之手。

但是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却于1923年脱离了党组织,原因是与陈独秀对国共怎样合作和采取什么形式合作发生意见分歧。李达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本身应当保持自己组织上的独立性。但是陈独秀以家长制作风来对待李达。陈独秀主张党内合作,已经由他决定了。听到李达的不同意见,便大发脾气,拍桌子,打茶碗,破口大骂。李达感觉由陈独秀当中共的领袖,前途一定无望,萌发了脱党的意念。随后,离开了自己参与创建的党组织。李达后来说:“归纳起来,小资产阶级意识过于浓厚,以至思想与实践相脱离——这是当年离开党组织的总原因。”

李达虽然脱离了党组织,但难能可贵、令人敬佩的是仍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在讲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著书立说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李达先后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教育长,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湖南大学教授。李达学识渊博,在课堂上常用伊索寓言式的语言讲述马克思主义。因为他当时不是党员,常被圈内的进步师生们称誉为“带翅膀的”(以“飞”喻“非”)布尔什维克红色教授。

1926年6月,李达在多年从事唯物史观教学与研究基础上,用文言文写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专著《现代社会学》正式出版,开我国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之先河。这部书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至1933年共印行14版,在当时革命者中几乎人手一册。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

李达在组织上脱党后,毛泽东、周恩来仍与之长期保持着联系。1938年5月,毛泽东从延安给李达寄来一信,称赞他是“真正的人”,欢迎他到延安去。周恩来派吕振羽去征求李达意见,李达表示愿意,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1948年底,全国革命胜利在即,李达身体康复,地下党转来一封信函——“吾兄为我公司发起人之一,现本公司生意兴隆,望吾兄速来加入经营”。看到此信,他心情无比激动,当年的润之老友还在挂念着自己这个“发起人”。

李达在中共地下党的护送下,转道香港经天津,于1949年5月14日到达北平。毛泽东特派一辆专车把他接到北京饭店,进行热情接待。5月18日晚,李达被毛泽东接到香山家中叙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一同向他询问湖南情况,随后毛泽东单独留他话旧。

毛泽东和李达不仅都是中共一大代表,而且早年就很熟悉。在故友重逢后的长谈中,李达表示要重新加入到党的行列里来。毛泽东说:“你在早期传播马列主义,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以后你在国民党统治区教书,一直坚持了马列主义的理论阵地,写过很多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党是了解你的。”接着,党中央郑重地为李达举行了入党仪式,毛泽东做他的历史证明人,刘少奇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并且经中共中央特许,没有预备期。

毛泽东要留他在北京参加中央的工作,李达却觉得不一定能适应机关环境,还不如继续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哲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于是仍在湖南、武汉等一些大学担任校长和教授。李达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

李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蒙冤遭到批斗,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名誉。

(编辑 王 兵)

猜你喜欢
参谋长李达毛泽东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将军嗜睡扭转战局
王维国当好防灾决策“参谋长”
红三军参谋长唐赤英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