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地方文化,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2014-10-08 02:31张兆平任文青
考试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传统大学生

张兆平+任文青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遇到很多挑战,应当不断创新爱国主义的途径和方式。可将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的结合,把地方特色文化中的精华在高校展演,促进大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地方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实效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旗帜。但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现阶段的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强大祖国而努力[1],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目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强烈冲击,市场经济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同时发达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等产生了双重影响。这些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世界产生多重影响,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受到很大冲击,同时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二、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的结合途径

邢台古城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为多朝古都,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邢台的地方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教育素材。而且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特别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营养,这是开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民俗文化进校园。

2008年11月我们举办了邢台学院首届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涉及邢台地方乡艺、特色文化,近百余名艺人、艺术家义务出演,获得了极大成功,邢台市电视台、《邢台日报》、《牛城晚报》进行了报道,还被团省委评为河北省优秀团日活动,活动照片作为团省委网站的标题照片达半年有余。

(二)非物质文化博览会。

2011年5月我们组织了邢台学院非物质文化博览会,共有近20余项非物质文化项目参加展览会。博览会现场气氛热烈,艺术家们的表演不遗余力、精彩纷呈;学生真诚求教,艺术家诲人不倦,现场参观者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电视台、省市级报纸和十几家网站进行了报道。

(三)主题社会实践。

2011年8月我们组织了寻找记忆中的“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即利用暑期机会,本着“缅先烈、承传统、促和谐”的宗旨,到前南峪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进行寻找红色记忆的社会实践。看到革命先烈们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宝贵生命捍卫者崇高的理想和尊严,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纷纷表示要牢记抗大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刻苦学习,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三、地方文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促进作用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使每一个中国人都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这是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尽的职责。通过不同方式介绍、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加深大学生对邢襄大地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拼搏进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一)弘扬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理性融入社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文化的融合交杂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进入我们的视野,迷乱了我们的视线,渐渐改变了某些大学生的文化观,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辨别经典与流行的能力,失去了融入社会时必要的理性眼光。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对其有持续的热度,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成为有健全价值观、理性分析能力的人,在进入社会时具备国家、民族意识,树立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二)弘扬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助于融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中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圈相对狭小。某些学生由于个性、认知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形成不合理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反应。纵览传统文化的内容,基本都贯穿儒家文化大为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优秀品质,这些恰恰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对人际交往认知有失偏颇的学生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熏陶自己,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人际交往的正确认识,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三)弘扬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其中心就是如何教育、塑造、培养人,就是培养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礼义,时刻以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约束、衡量行为。其特点之一是非常注重“精神建设”、“道德尺度”、“崇高品质”、“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等在人的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这对于抵制当前一些目光短浅、粗俗低级、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不健康思想来说,有极大的帮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博大精深,大学生如果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就能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以德治国”的实现。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

(一)创新理念,突出时代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只有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才能培养出真挚的爱国情。但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突出“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这就是当前最突出的时代特征。全球化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使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坚持,但某些具体内容应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取得实效。endprint

(二)创新方法,重视隐性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与渗透式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但对渗透式的隐性教育要高度重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转变教育方法,注重对“隐性的渗透”方式的认识和把握,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教学之中,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到各种服务之中,渗透到人际交往之中,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渗透到大众传播和社会环境之中,运用一切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因素,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知不觉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爱国情怀。

(三)创新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以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为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发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学生社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用健康活泼、内容丰富的节目占领文化阵地。不断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现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依托,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意识。大力倡导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

(四)创新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社会实践活动应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源泉。开展针对性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爱国主义先进典型,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和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长效机制。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受锻炼。二是开展“下乡”、“进社区”等活动。利用假期及节假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有目的地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乡情和民情,促使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会工农群众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三是组织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更高的起点,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扬.浅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挑战[J].科技信息,2011,33(494).

[2]陈文斌,宋成鑫.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奋斗,2011,11(41).

本文是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重点课题“基于地方文化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3050。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