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2014-10-08 01:31:43丽丽
考试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丽丽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既需要教师主导,又需要学生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营造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竞争合作的班风,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創造想象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出现“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挑战的过程。

三、教师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度和科学性。

四、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充分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

六、教师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他们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并且改正错误。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行为明确给予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对学生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心理品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型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即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都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