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秘书处
王文华,中共党员,现任首钢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国家级王文华电焊工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首都劳动技能勋章等荣誉称号。
“‘焊’字就是守着火,顶着日头干活。要做好一个焊工,必须先学会吃苦耐劳。”每次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王文华都会强调这两句话。也正是对“焊”的这种朴素的理解,成就了他的一手焊接绝活。
1981年高中毕业的王文华子承父业,从父亲手中接过焊枪到首钢安装公司当上了一名焊接工人。常常是顶着烈日、守着火,蹲着一干就是一天。为了练手艺,空余时间,他用焊条头在废钢板上反复练习运条速度和角度,揣摩起弧、灭弧要领。下班后则用绳子绑着两块砖头吊在双臂上平举锻炼臂力。天长日久,终于换来了手握焊枪连续焊接几个小时手不抖、腿不软的硬功夫。
实践中,他感到仅有扎实的基本功而没有理论知识,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他购买了《电焊工艺学》等20余册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充电。他对焊接技术孜孜以求,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焊接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1989年,26岁的王文华便升到八级工,这是当时首钢最年轻的八级焊工。1997年,在全国冶金行业焊接技术大赛上,他一举夺冠,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中国冶金行业的“神焊枪”。
王文华在首钢安装公司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中华世纪坛,首钢炼铁厂、炼钢厂、氧气厂、自备电站等十几项重大工程建设。在世纪坛1000多t钢结构安装焊接共476道焊口、总长182m焊缝,经超声波探伤100%达到一级标准,创造了一项世人瞩目的精品工程。先后完成了“仰板焊接最佳操作法”、“不锈钢小直径管最佳操作法”及“顶水、顶气、顶油焊接最佳操作法”等技术攻关,为企业年节约成本近百万元,并多次获得“首钢最佳操作法”的荣誉。
2004年,首钢技师学院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以企业技能专家身份将王文华从首钢安装公司调入学院。在新的岗位上,王文华利用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际经验,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并把一手焊接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学生和徒弟。在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10年时间里,王文华完成中、高级焊工3000余人,焊工技师、高级技师630余人的培训工作,并以高质量的培训得到好评。如承接了首钢重点工程“海水淡化”定向培训压力容器高强焊工31名学员的任务,该班达到100%通过TIG与MIG锅炉压力容器证书审核。
作为指导教练,王文华训练出多名在国内和国际焊接比赛中获奖选手。如获得2009年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第一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选手刘宏,就曾接受过王文华系统培训和赛前指导。在国家体育馆工程和奥运主火炬塔工程中担任构件安装焊接项目负责人之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冶金行业优秀技术能手、北京市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的韩积冬,经常主动来学院接受王文华培训指导、相互切磋技艺。2007年,王文华作为教练辅导的两名焊工选手刘晋平、张田增,在11个省市参赛的“第三届全国残疾人(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二名、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其中刘晋平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应石景山残联邀请辅导的舒健康、高宝先两名选手,获得“第四届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和第二名。在2009年欧洲四国青工焊接比赛获得团体冠军的三名选手和获得第一名的刘世涛,以及分别获得北京市技工系统焊工大赛金工奖、银工奖的李琪、戈跃等均是王文华培养出来的在校学生。经王文华培训的竞赛选手中5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全国劳模”、2人获“航天技术能手”、2人获“北京市高级能人才”、5人在国际焊接比赛中获冠、亚军。
为国家传承焊接技能,王文华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录制的4套教学光盘《一步到技工——焊工》中担任现场技能演示工作;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针对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编写16万字《焊工基本技能》培训教材;参与完成了2007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立项教研课题“技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该课题获得获2010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在“北京市焊接技师、高级技师研修班”的培训中参与了“铝及铝合金的氩弧焊”的技术交流等工作。
现场指导
组织竞赛
2012年首钢技师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以王文华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国家级王文华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为企业技术服务,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培训及技术攻关做出了贡献。2013年9月,先后在首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和金属结构责任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5家企业工作站。先后解决了首秦深加工非标减速机壳体焊接工艺难题,首钢设备结构厂炼钢OG系统管道在焊接中出现的咬边、未焊透、未熔合等焊接问题,以及全自动TIG焊接在航天工业制造中的推广应用。一年来,先后对首秦、矿业公司、航天二院283所等7家单位共300余名焊工进行实操技能培训,把生产中的问题直接带到课堂,答疑解惑。开展技师培训满足企业需求,2013年组织开办了两期社会化100人焊工、冷作钣金工两个工种的技师培训班。承担70名技师、高级技师研修班的主要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互动交流研修模式,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天道酬勤、天道酬善,是王文华经常挂嘴边的两个词。在王文华身上,我们看到了艰苦训练,不畏挑战的中国焊工精神,也看到了技传万家、为人师表的中国技能教师的魅力。我们相信在这样优秀人才的带领下,我们的中国梦不是梦。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