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关键词〕抑郁障碍;元认知干预;心理干预
一、个案情况
(一)自然情况
学生刘某,女,20岁,高三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无家族精神病史。父母关系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是农民,均为中学文化。
(二)症状表现
刘某的症状表现如下:情绪低落,脸色灰暗,无精打采;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交往较少,与寝室个别同学关系较差;感觉自己的前途暗淡,给自己的父母丢脸;食欲不振(刘某认为由于自己一直想减肥,所以吃得较少,现在是吃不吃都行,自己并没有什么爱吃的食物,每天到点吃饭);入睡困难,每天躺在床上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睡着,很少出现早醒的情况;有自卑感,认为自己无论是家庭,还是能力都远不及他人,晚上的自卑感最强烈。
(三)问题起因
刘某从小学习刻苦,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较高的评价。高二时期,家长与学校教师发生冲突,此后感觉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后出现头疼、失眠等躯体症状,对人际关系敏感起来,不在学校的时候能够缓解。入大学后,以上症状再次出现,且不断加深,每天精神萎靡,持续半年。
二、干预过程
元认知干预技术共包括认知调整、暗示训练、维持辅导三个部分。
(一)认知调整
针对刘某的具体情况,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当前问题所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暗示训练技术对其进行干预与治疗,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心理谈话技术对其不良认知进行调整,并详细讲解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重要理论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条件性情绪反应、潜意识理论等。
在与刘某开展咨询时,通过与刘某不断地沟通与交流,建立了有效的咨访关系。认知调整实现后,与刘某初步拟定了治疗方案,确定咨询时间。
在咨询过程中得知,在刘某高二时期,班主任把她与另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坐同桌,因刘某认为这名“差生”会影响其学习,十分不满,回家后把事情告诉家长,家长与学校教师发生冲突。冲突发生后,刘某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担心自己在老师心中形成较坏的印象,后感觉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如上课时老师看自己的眼神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即使课后对自己的关注也大不如前,同学也对自己冷眼相看。于是刘某的焦虑情绪更加严重起来,并出现头疼、失眠等躯体症状,后因无法忍受回到家中。在家中休息一星期后因怕耽误课程又重新回到学校,并向班主任致歉,班主任也对自己没经过她同意就直接调换座位表示了歉意。
事情就此了结,但刘某在上课时仍出现焦虑情绪。焦虑之一,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会因吵架而发生改变;焦虑之二,同学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从不愿帮助别人,甚至不希望别人影响自己;焦虑之三,一周没有听课,自己好像听得没有以前那样清晰了。另外,她还会有其他的焦虑,如自己的睡眠问题,不能像以前那样躺在床上就入睡。
在焦虑中,刘某参加了考试,成绩果然下降了很多,于是她更加焦虑起来,总担心别人议论自己。后虽努力学习但成绩不见提高,感觉对不起父母,自己由于成绩下降不再是村里的“红人”了。刘某的焦虑情绪在一天一天地放大,学习效率逐渐降低,成绩不断下降,她更加焦虑了,最终形成抑郁障碍。
我通过认知调整使刘某明白其抑郁障碍形成的早期原因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作用,即刘某因父母与教师吵架而产生一系列负性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担心等,这样的情绪与刘某的学习情境形成了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形成后,当出现类似的刺激(S)就会形成相应的反应。于是当焦虑担心的情绪(E)出现后,刘某在学习过程中就出现了分心、学习效率下降(R)等症状(如图1所示)。
当个体出现负性情绪以后,总会找到与此相对应的刺激,以说明是由于此刺激的出现才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变化。因个体的主观认识不同,其认为的引起负性情绪的刺激也不尽相同。无论何种刺激,最终都以情绪为杠杆。基于此,元认知干预技术以干预情绪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
(二)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是通过渐近式的肌肉放松训练,使个体获得轻松、宁静、舒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想象美好的风景、建立积极情绪,想象中进入预先选定的角色,塑造积极情感,从而迅速减弱甚至消除个体的焦虑、抑郁等负性的条件性情绪,此时叙述症状的暗示性指导语,也就是个体理想的行为,进而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促进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改变,消除负性症状。需要说明的是,个体一般会按照要求书写风景想象词,咨询师要根据情况适当修改,结合视觉、嗅觉、味觉等来加强放松训练的程度,同时与情感组织者相配合。暗示训练的实质是以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消除或替代原有的负性条件性情绪,达到条件性情绪或行为的重塑。每次训练的过程约为40分钟,针对刘某的情况,我们共进行了11次暗示训练。
针对刘某的暗示训练,风景想象为:想象毕业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一个和睦的家庭,拥有一套花园式的大房子,从房子的阳台上向外看,小区的景色尽收眼底,房子四周种着很多树,各样的花、绿油油的草点缀其中;通过一条小路看见一凉亭下坐满了人在下棋;亭旁一湖投入眼帘,湖水是那样的清,清得可以看见金鱼在游来游去,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透明,这样的情景让我们心旷神怡。
(三)干预后维持辅导
在咨询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就是让刘某做好笔记,记录条件反射、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原理,记录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核心因素情绪如何起作用、干预的路线等,刘某有睡眠问题,因此还要记录睡眠的四个阶段。这样做有助于刘某时刻明确自己的问题,当刘某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紧急处理。同时,通过清晰的记录,刘某也可以进行长期的自我训练,以此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对刘某干预结束后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也非常有必要。
1.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每天半小时左右,这样做可以使刘某身心合一。体育锻炼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跑步、游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但要注意体育锻炼的强度问题,如慢跑有助于身心调节,有助于睡眠,但快跑却无益。
2.性格调整
性格调整强调修身养性,在暗示训练中加入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表述,用新的性格特征重塑自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咨询结束后可以为刘某推荐一些书来看,如《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心理学与生活》等,来深化刘某对心理学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取得的效果
在咨询过程中刘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她每天都可以认认真真地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也比较高。在咨询回访时,刘某自述曾经还有一个痛苦点,就是在她学习时总会浮现出爸爸因她学习成绩下滑而指责她的样子,现在运用这个技术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自己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调整一下,这种现象也没有了。她现在每天都很开心。
四、问题与讨论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抑郁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抑郁障碍是条件性情绪反应在潜意识中不断循环放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形成的核心因素为情绪的影响,干预时从情绪入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暗示训练的过程中用新的行为替代原有的行为,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抑郁障碍,性格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116052)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