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顺学院 伍国桃
近年,贵州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就是贵州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贵州是一个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丰富的地区,结合贵州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创建基地品牌,打造高校特色基地品牌的同时发展地方区位优势。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建设中,本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以宣传我省旅游文化为内涵,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为契机,全省各高校依托地方资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品牌创新之路,打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知名品牌,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贵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建设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前进中,省内各大院校都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笔者结合遵义、凯里和安顺三个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基地建设过程中现行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解析。
对遵义、凯里和安顺三地区的调查发现,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的建设充分考虑了本地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遵义和凯里结合本地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建立了红色教育和生态基地,以校外建设为主;安顺则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以校内建设为主。主要对象均是针对本校大学生。
对遵义、凯里和安顺三地区基地的了解发现,基地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贵州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建设大多以培养专业精英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为辅。如遵义师范学院的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凯里学院的生态博物馆和安顺学院的“数模之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其次,基地建设方式单一,基地建设活动大多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来展现基地本身的“特色”,这种形式的阵地建设无非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累积与叠加,没有凸显出“特色基地”中的“特色”,更无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品牌创新。最后,缺乏系统的主动运行机制,多数处于停摆状态。很多地方只是挂了牌子,应付检查,有通知和任务就加强建设,平时则处于停摆状态。
对几所高校的基地建设负责人的访谈发现,基地建设与发展出现困难的最大原因在于缺乏基地运行的基本资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个长期既定的建设目标及预期的建设成果,因此在资金的申请与拨付中没有相对完整的建设方案,从而只能争取到少量的启动资金,而仅仅依靠有限的启动资金作为基地运行的所有费用,这显然是不够的。其次,缺乏基地自主运行的管理机制。由于基地组织的初步形成,各种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进而导致了这一思想组织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言行,而完全依靠组织人员的自觉性,这势必造成松散工作环境。最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作为一个组织,应具有相对固定的组织人员即管理人员,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尽管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与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但是贵州有自己的特色,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文化和环境资源,应结合省情和校情,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品牌创新之路。
红色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资源优势。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文化品牌,赋予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极强的生命力,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灵魂所在。贵州是一个有着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的省份,如遵义会议会址、桐梓娄山关、息烽集中营、黎平会议会址、瓮安猴场会议、安顺王若飞故居等。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善于运用我省红色资源是优质的精神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贵州红色教育资源,努力探索和改进贵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此外,各高校要加强与红色文化基地的交流与合作,采取校地结合的方式,并制定长期的红色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与地方红色文化的品牌形象。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省民俗文化呈现出一种弱势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我省民俗文化认知度不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深入了解贵州民俗文化的内涵,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是继承和发扬贵州民俗民间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贵州民俗风情古朴淳厚、丰富多彩,不同层面地呈现出各地世居民族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悠久深邃的神秘基因。“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节,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正是多彩贵州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这些民俗风情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歌舞、乐器、服饰、饮食、语言、节日、建筑文化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贵州民俗文化有侗族大歌、芦笙、苗族花鼓舞、苗族服饰、侗族风雨桥、台江姊妹节、苗族岜沙文化等,其中岜沙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带枪的民族”。近年,贵州利用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选准文化资源“亮点”,实施集中开发优势项目,合力打造民族品牌,以特色品牌带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并且在构建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以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作支撑,赋予旅游品牌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地位,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培育民族旅游购物市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同时也作为地方民族文化的本身,把宣传地方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品牌作为加强和改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地方民族文化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发展,把地方大学生作为民族文化品牌宣传窗口,在提高民族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加快民族文化宣传与交流。
贵州高校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品牌创新中,首先要抓住贵州的民族文化特色,突显贵州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并结合各高校所在地方民俗文化的地理优势,寻求高校与地方民俗文化的切合点。在加强学生对民俗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创建高校与地方民俗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成高校以地方文化为源头,地方以高校为研究场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民俗品牌文化。
贵州地域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教育特色基的建设提供了环境依托,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加强学生对地域文化不断深入了解和研究提供了文化基础。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品牌创新之路中,开拓地域文化可以通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活动开展来提升贵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度和知名度,同时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给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贵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往往通过不同地域文化,从不同层面反映各民族地域文化之间差异。如:酒文化,贵州素有“酒乡”之美誉,其中把“茅台酒”“清酒”“贵州醇”称为贵州酒的代表,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地理方位,不同的民族文化自然有其不同的风格特征;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由于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安顺地戏,俗称“跳神”,已有六百来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汉族民间戏剧,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其显著特点是演出时“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此外,代表具有贵州典型地域文化的还有存在争议的夜郎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建设是贵州高校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以贵州特有的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为阵营,把贵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文化产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展示贵州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以此创建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地域文化品牌,不断探索贵州地域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