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服务功能的高校诚信档案管理研究

2014-10-02 20:01山东工商学院周蕾
办公室业务 2014年15期

文/山东工商学院 周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大学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当今的大学生在思想上还处于成长期,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和毕业论文、借贷不还、恶意拖欠学费、毕业推荐表弄虚作假、制造虚假履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诚信档案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着手建立诚信档案。本文论述了如何建立完善的诚信档案管理系统,使之在规范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的作用下更好的服务于就业。

一、诚信档案的内涵

我国对信用档案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最初的信用档案涉及企业信用档案、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档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诚信教育,许多高校开始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诚信档案的内涵可概括为有关机构或部门把在校学生在经济活动和其他履行合同、兑现承诺等活动过程中的信用行为状况、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的程度记录在案,便于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其诚信状况等而形成的学生个人诚信方面的材料。包括学风考风情况、拖欠费用情况、日常行为情况、其他表现情况等方面。

二、诚信档案管理在高校就业中的作用

诚信档案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大学生的信用程度,诚实守信的学生能够增加就业的砝码,反之,则会失去用人单位的信任。诚信档案是对在校大学生德行的量化考核,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一份重要资料。

(一)诚信档案能够约束大学生信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就业前记录

许多大学生往往对诚实、守信、正直、遵守约定、不说谎话等诚信道德的基本内容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做不到,失信行为时有发生。高校诚信档案的建立,对大学生来说能起到激励制约的作用。将失信行为记录在案,让他们意识到这一记录将伴随他们一生,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工作、升职、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借贷信用。督促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提高自我信用意识和综合素质,促使在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前记录,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二)诚信档案能够提供互信资料,是用人单位招聘的瞄准镜、用人的防火墙

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原有的“包分配”的分配方式已经转变为“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到学校中招聘人才。这种方式的转变使得用人单位在经过面试后会调阅学生的相关档案来进一步选择,诚信档案的建立是对其整个大学信用的一个综合反映,能够展示出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便于用人单位选择。尤其是一些金融单位、政府部门对诚信的要求更高,一份全面、完善的诚信档案更能为大学生增分,具有良好的诚信档案的学生对用人单位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毋庸置疑,诚信档案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德”的一种量化考核,完善健全的诚信档案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砝码,便于用人单位选人、择人。

三、诚信档案建设的现状

随着高校诚信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诚信档案的重要性,也已经将诚信档案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开始着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但是,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高校还是凤毛麟角,即便建立了诚信档案的高校也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

由于诚信档案建立正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诚信档案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诚信档案可有可无,档案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造成了诚信档案管理很不规范,只注重其他信息资料的保存利用,限制了诚信档案在服务就业中的作用。

(二)缺乏统一的诚信标准

哪些考核指标应该纳入诚信档案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根据各自的特点自行建立考核标准,有的高校甚至流于形式,这种方式使得用人单位在择人时不具有横向的可比性,有些用人单位需要的指标并未纳入诚信档案中,这种现象弱化了诚信档案服务就业的功能。

(三)缺乏完善的诚信档案管理评价体系

现有的诚信档案大部分还是纸质资料,仅仅是学校的管理部门负责填写,缺乏信息化的技术支持,没有先进的管理评价系统。信息的采集、第三方的信用评价、后续的动态管理不能纳入到一个系统中,达不到及时更新、跟踪记录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实现诚信档案资源的互联共享,不利于用人单位查阅及后续管理。

四、构建服务于就业功能的高校诚信档案的对策思路

高校扩招造成了特定层次人力资源的饱和,招聘企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不仅有对知识层面的考核,还有对诚信方面的考核,具有良好信誉的毕业生无疑会增加求职成功的机率。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诚信档案服务于就业的功能,针对诚信档案建设现状,如何构建完善的诚信档案系统,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就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诚信档案指标体系

完善的诚信档案需要有详尽、真实的指标来体现,指标间逻辑关系清晰。诚信档案的指标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诚信承诺书、基本信息、获得奖惩情况、品德情况(包括诚信优良记录、学风考风情况、日常行为情况)、信用情况(包括拖欠费用情况、偿还贷款情况)、就业信息。

(二)建立互联共享的诚信档案管理评价系统

诚信档案涵盖的指标很细、很多,传统的纸质档案模式很难详尽的涵盖所有的指标,查阅起来也很不方便。为了方便学校和用人单位查阅使用诚信档案,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网络开发公司针对学校的特点开发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档案管理评价系统,通过电子数据库来全面的反映毕业生的相关信息。这一系统由学校相关部门、用人单位、金融机构和网络开发公司多方合作共建,包含个人维护信息、学校维护信息、金融机构的认证信息,用人单位维护的信息。诚信档案管理评价系统需要设置一整套完善、清晰的分级维护管理权限,学校根据分级管理的需要,授权给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由他们通过密码分级管理、审核、维护学生的诚信档案信息,并在后台服务器和档案日志管理系统中,分别实现永久隐性备份和显示记载诚信档案维护、查询、下载、更改、恶意泄漏等相关纪录。以此来保障诚信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系统建成后,诚信档案与信用主体一一对应,查看、管理、维护和修改相对方便,诚信档案根据维护时间和维护主体不同相对独立存放、互不影响,能够全面、客观、动态记录学生的信用情况。用人单位调阅相关信息时只需进入系统就可一目了然,内容全面真实,便于用人单位参考。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就业服务功能

1.提高高校领导档案服务意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增强领导干部的档案服务意识,让学校认识到学生诚信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诚信档案在提高约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划拨诚信档案建设经费,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2.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人员担任。诚信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够总结分析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具备敏锐的工作能力和洞察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不断加强诚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应尽快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和后续管理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参与人员众多,档案管理者包括辅导员、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思政工作者、相关的专业教师。因此,诚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诚信档案管理的水平,高校应尽快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实行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和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技能,使其适应诚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建立完善的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学校要出台相关诚信档案管理的政策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化的考核指标,指导、监督、考核诚信档案建设工作,部门间要明确的职责任务分工。建立以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档案部门、院系组成的诚信档案建设机构。其中,院系辅导员负责建档工作,落实诚信档案内容的填写,调动学生参与诚信档案建设的积极性,任课教师协助辅导员做好诚信项目的记录工作;学生工作处负责诚信档案数据的审核、补充、完善;就业指导部门负责诚信档案的查询和使用;档案部门负责纸质、电子诚信档案的存档等工作。此外,还可以成立评价中心领导小组(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学生辅导员、学生会主席等组成)对评价过程的特殊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1]张健,张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J].教育探索,2012(7):136—137.

[2]柯锦泉.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61—62.

[3]刘芸,岳泳.论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2(3):37—40.

[4]章中林,97%助学贷款还款率彰显大学生诚信[J].教育与职业,2012(10):90—91.

[5]于珊珊,王辛,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机制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