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马路小商品市场衰亡探究

2014-09-30 03:22覃一鸣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小商品蚌埠经营

覃一鸣

摘要:

蚌埠二马路小商品市场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小商品批发市场,由于经营环境巨变,交通优势渐失,规划建设、经营模式、内部运行机制、产业体系的缺陷,最终由盛转衰,由此提出传统小商品市场转型应向划行规市、公司化运作、发展支持性产业三大方向推进。

关键词:

小商品市场;批发业;产业体系;蚌埠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79-02

蚌埠二马路小商品市场(以下简称二马路市场),是一个从事服饰、鞋类、文体用品、日用百货等小商品经营的批发市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城区,凭借先发效应、交通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迅猛发展,跻身当时全国十大小商品集散地之列。时过境迁,曾被视为蚌埠小商品批发业地标的二马路市场于2013年12月31日停业。

1 发展历程与市场形态

自发起步阶段(1976年以前):地摊市场。1909年建成的蚌埠火车站、后续建成的8个货运站及淮河蚌埠港使蚌埠成为早期皖北交通枢纽,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与蚌埠火车站相邻的二马路原有传统集市,因交通便利、街市整阔成为小商品交易的首选集散地,商人、农民云集于此以交易自制手工产品、农产品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的地摊市场。

初步形成阶段(1976—1984):马路市场。众多下放归来人员、当地农民出于生计参与二马路市场的个体经营,打破国有、集体经营单位垄断的局面。除销售服饰、日用品外,还提供缝补、修理服务,交易活动异常繁荣,市场规模迅速增大,依托街道组成庞大的马路市场。

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0):棚架市场。二马路原有设计规划未曾考虑市场交易的需要,蚌埠市工商局遂于1984年组织市场各经营单位筹资修建了一个钢骨结构、全顶棚半封闭型市场。市场被划分为各区域,布置统一柜台,正式冠名二马路市场。市场内小商品种类丰富,经营商户多达3000户,日均客流数万人次,连续五年年交易额超过1.2亿元,缴纳税费超过1000万元,被原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

停滞阶段(1990—2001):棚架市场。1990年前后各地小商品市场全面发展,在市场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质的提高,二马路市场没有及时跟进,交易量下滑、规模萎缩。

衰亡阶段(2001—2013):室内市场。鉴于老二马路市场老化陈旧,2001年起进行重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新二马路市场建立,店铺被整合到5层的市场大楼内部。由于没有本质提升,新市场继续衰弱,难逃消亡的结果。

2 对市场衰亡原因的分析

2.1 经营环境显著变化

二马路市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繁荣到上世纪90年代后的衰弱与当时经营环境变化有重要关联:

(1)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改革开放伊始小商品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并迅速壮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加、品牌意识的增强,买方市场形成,小商品市场的竞争加剧、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2)区域内同行业竞争对手崛起。二马路市场凭借先发效应、交通优势率先成为在华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市场。不久,区域内其他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小商品市场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山东临沂小商品的市场出现削弱了二马路市场在华东地区的地位。

(3)小商品流通渠道改变。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厂商设立直销中心、兼具批发零售性质的大型连锁超市介入创造可能,小商品市场不再是小商品流通的必经渠道,随着新型商业业态的兴起开始萎缩。

2.2 蚌埠交通优势渐失

二马路市场属于中转市场,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交通优势,从生产地购入小商品再向下游零售商批发售出从而盈利,其兴衰取决与相对其他市场的交通优势。

蚌埠地处皖北,为两淮重镇、沪宁咽喉,京沪线、淮南线交汇点,华东综合交通枢纽,现代交通建设起步早,改革开放初期就已拥有成熟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为二马路市场率先在华东区地率先崛起创造条件,使其辐射范围运至皖北、豫东、鲁西、苏北,相比之下大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薄弱,运输能力不足,其小商品市场辐射范围局限于周边县市。

“七五”计划后,华东地区以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建设全面展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渐建成。随着各地交通运输设施普及和能力提升,小商品流通环节减少,运输成本、时间大大降低,各地小商品市场迅速向外扩张。二马路市场的交通优势逐渐消失,作为中转市场的作用被削弱,竞争力明显下降。

2.3 规划建设欠缺合理

二马路市场位于市中心,紧邻核心商业区,由于缺乏建设现代批发市场的理念,规划设计欠缺合理性,造成以下问题:

(1)市场建设重叠,缺乏统一规划。2001年市场重建不仅没有将蚌埠市其他诸如太平街市场这样的规模小、设施落后、使用年限过长的小商品市场整合其中,却于2004年在蚌埠市蚌山区建成具有小商品批发市场功能的蚌埠光彩大市场。市场内部未曾划分小商品经营种类进而合理分工、统一经营,致使:商户交叉经营,内部竞争激烈;市场布局散乱,顾客选购不便;经营秩序混乱,难于管理。

(2)地处市中心,深陷城市用地矛盾。城市土地资源稀缺,要求集约用地以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城市中心用地的商业发展趋势为建设集购物休闲、办公经营、居住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商业综合体。二马路市场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交通压力沉重,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其用地让位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为大势所趋。

(3)空间预留不足,扩张遭受限制。相比义乌小商品市场400余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二马路市场存在建筑规模小、内部空间有限的问题,加之地处市中心,无法扩建扩容,更不能建成市场群增强竞争力和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4)基础设施不足,配套服务缺失。二马路市场道路、仓储、卫生、消防等基础设施不到位,导致交通拥堵、货物堆积、卫生堪忧、消防隐患成为常态。没有纳入餐饮、住宿、物流等配套服务,商户与顾客的饮食住宿、货运运送十分不便。

2.4 传统经营模式落后

(1)市场定位局限。二马路市场定位为低端市场,大多数小商品同质化、质量次、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只能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假冒伪劣盛行。当今要素价格上涨,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低端定位的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少。

(2)交易方式传统。二马路市场一直沿袭现金、现货、现场交易结算方式。事前获取商品信息困难,选购繁琐,往来延误;交割时携带大量现金缺乏安全保障;事后反馈困难,售后服务难以跟进,顾客维权不易。

(3)经营理念陈旧。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个体工商户大多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意识到经营环境深刻变化,停留在凭经验、直觉制定战略、计划的阶段,采取集销售、仓储、居住为一体的组织形式,不重视广告宣传、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忽视电子商务的作用,根本无法适应批发市场的新形势。

2.5 内部运行机制缺陷

(1)经营主体的瓶颈。市场经营主体多为个体工商户,整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弱、经营层次低、无序竞争严重,缺乏大型经营主体的示范效应,无法形成相互促进、抗风险能力强、运行效率高的网络体系,依靠个体工商户的单独积累推动市场整体壮大十分困难。

(2)市场管理的制约。市场建成较早,几经变迁,管理涉及多个行政部门,没有进行企业化的市场运作,致使长期以来市场管理主体缺失、管理责任不明;市场内部缺乏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约束;粗放式管理,缺乏监管,秩序混乱,交通拥堵、火灾隐患、假冒伪劣问题积难重返。

2.6 产业体系没有形成

二马路市场缺乏支持性产业支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最终独木难支,表现为:

(1)从纵向看,没有将工业、批发业、零售业根据小商品生产、批发、零售的轴线整合成产业链。蚌埠工业基础雄厚但小商品生产企业很少,当地市场的产品大多来自浙江的小商品生产基地,小商品无法实现产地化。蚌埠小商品批发业中市场经营者过渡依赖小商品批发销售,在零售方面投入不足,经营方式单一。零售业中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商业业态直接与生产企业建立进货渠道,部分取代批发业的市场功能,从而压缩小商品批发业的生存空间,小商品市场只能面向小型零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因此,批发业作为小商品生产销售的中间环节孤立运作,与上下游产业逐渐脱节。

(2)从横向看,没有实现批发业与运输业、仓储业、餐饮业、旅游业、会展业、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蚌埠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小商品批发业却自成一体、封闭运行。无法形成产业协同机制:既没有促成小商品市场的休闲购物、旅游消费,也没有大力扶持新型运输企业、大型仓储中心和会展展销,更没有依托信息产业发展电子商务。

3 对传统小商品市场转型的启示

二马路市场是我国传统小商品市场的缩影,传统小商品市场要摆脱日渐式微的处境必须进行转型重建。地方政府推动传统小商品市场向新型小商品市场转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 划行规市,建立专业市场

划行规市要求小商品分门别类,分类经营;市场统一规划,划分区域;经营单位同类集中,合理布局。划行规市可以优化经营环境,推动市场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倒逼经营者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注重诚信经营、公平交易、创新改进;方便客户,增加市场吸引力。

在此基础上建设专业市场,意味着根据自有条件和优势建立经营某一特定类别小商品的市场。专业市场需以产业基地或消费市场为基础,具有相当规模。多个专业市场构成的市场群将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带来规模经济的效益。

3.2 公司化运作,引入现代管理机制

为克服传统小商品市场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要经营主体的缺陷,小商品市场应公司化运作。市场由政府主管部门引导下成立的公司进行管理,承担开发建设、配套服务等责任,鼓励有能力的个体商户创设公司,积极推动大型批发企业进驻,倡导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由点到面的推动市场经营主体的全面提升。公司化运作的小商品市场引入现代管理机制,设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体、实施规范管理,从而维持市场经营秩序、提高运作效率。

3.3 相关产业优先发展,构建产业体系

与小商品市场所处的批发业紧密相连的产业包括制造业、零售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信息业等,支持性产业优先发展为小商品批发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构建成熟的产业体系则围绕小商品批发业进行产业联动,实现区域产业整体提升。

建立拥有大型配送中心的物流企业、构建物流网络以取代传统运输业、仓储业、装配业,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和时间。依托工业基地或消费市场建立批发市场,使批发市场成为信息聚集、价格形成、供给需求匹配、沟通上下游产业的商贸中枢,合理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充分利用信息产业技术成果推动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推动有形市场,定期举行小商品会展营销,推广购物旅游,构筑现代商贸流通业体系。

参考文献

[1]于爱水,刘树花.传统商贸批发市场发展困境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7,(12).

[2]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2009,(02).

[3]蔡达.浅谈小商品市场的大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4]欧开培,周颖,魏颖.批发市场转型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7,(30).

[5]许琪,俞蕾余,剑梅.浅议小商品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以浙江为例[J].经济视角,2011,(24).

猜你喜欢
小商品蚌埠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小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金华风物志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