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长江航运发展建议

2014-09-30 13:16吕子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航运城市群经济带

吕子鹏

摘要:

回顾历史,古丝绸之路是一条从汉代就首开欧亚大陆的友好往来、并承载着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重任的一条重要通道。近来习近平在纳扎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作为内河流域主骨架的长江航运该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在此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求平、求稳并成功转型。为此,在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环境与西部战略的背景意义下,阐述长江经济带在区域经济、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优势及思考。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历史机遇;长江航运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12-02

古丝绸之路,曾经繁荣了几个世纪,如今因中亚各国合作的加深又再次“繁忙”起来,因新商品时代的经济与区域合作交流不断增多而焕发勃勃新生机,变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纵眼望去,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将是一场跨越式的经济革命。今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但这条大走廊却在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这里虽然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要发展经济,交通必须先行,长江是唯一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黄金水运通道,在我国内河航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2013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235831.68亿元,占全国的约41.46%;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全社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把握好历史的机遇,谋划好长江航运新世纪的发展对策,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1 新丝路经济模式给长江航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1000多年前张骞开辟了横跨中亚欧三州的国际贸易通道。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这条贸易通道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时移世易,经过岁月变迁,如今贸易和投资在这片大地上再度活跃。自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建交之初中国与五国的贸易总额仅为4.6亿美元。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后,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的贸易额已达308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有所回落,为235亿美元。此后,双边贸易再次发力,呈加速发展趋势。2012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已高达460亿美元,20年间增长100倍。100多年前,英国地缘政治专家麦金利曾预言,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的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但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亚传统的地缘政治价值已经被中国崛起所驱动的地缘经济的巨大潜力所取代。中国新政府提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代表了中国新政府力求走出传统的权力政治窠臼,将一个发展的中国与中亚及更为宽广的区域联合起来、共同繁荣的战略意愿。

1.2 新丝路经济模式带来的机遇

区域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的集聚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关注度尤其是重量级的政治家、企业家等高层人士的关注,不但是生产要素集聚的开始,更意味着该区域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间,地理方位优越,优势尤其明显。长江经济带将成为四大战略中唯一以经济为主导的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可以促进“两头”一起开放发展,即长三角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长江经济带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是构筑中国全方位开放最重要的载体,而这种开放可以倒逼中部崛起战略开发和中国深化改革的延伸,是个一石三鸟的好抓手。

新丝路、长江黄金水道两个立体发展交通走廊相互交织,不仅仅是区域间的协调合作,更成为观察中国新一轮改革与规划的重要角度。今年3月,李克强视察上海,勉励上海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此前,李克强在江西九江视察时说,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经济区域不等于行政区域,要培育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长江流域可以先行先试。今年全国两会,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江航运建设与规划,因其串联中国沿海与中西部腹地而举足轻重,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战略举措。依托新丝路这条经济大走廊,建设内河流域黄金水道,可以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层层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对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 新经济下的新挑战

新环境谋求新发展,在新改革路线下的今天,长江航运面临着多重考验,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长江中游浅险水道卡口、长江深水口航道亟需治理。问题迎面而来,水运结构亟待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对比分析,2012-2014年四个季度航运市场运输情况趋势有所下滑,但景气指数一直在上升。港航企业货运、客运均不景气,其中客运比去年同期下降16.89点,货运比去年同期上升2.65点;干散货运输比去年同期上升7.67点,液散货运输比去年同期下降6.28点。反映港航企业主要营运指标有所下降,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回落,市场回流有待观望。

笔者认为在新的机遇下长江航运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就是长江连续通航段短,长江干流通航里程为3640公里,而能够连续通航的里程只有2990多公里,占通航里程的82%。目前长江航运的绝大部分运量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河段,这部分通航里程仅占干流通航总里程的49%。位于上游的钢铁重镇攀枝花市由于险滩阻隔,水运不能直达。上游的云南东北部和四川西部虽然靠近长江,但大量的货物被拦断在上游。目前位于上游的西部地区对水运的依赖性最强,但由于上游航道不连续,水上运输受到严重制约。

长江航道的通达性很差。干线航道总体上呈“两头深(上下游)、中间浅(中游);两头通(上下游)、中间堵(中游)”的状况。中游航运整体上还处于自然状态,万吨级船队无法在枯水期重载运行,无法实现汉(武汉)渝(重庆)直达。

船舶设备、港口设施老化问题十分突出,航道狭窄、港域不足。上游许多码头至今还在采用人挑肩扛的装卸方式,机械化程度低下。在长江行驶的船舶不仅船型杂乱、标准化程度低,而且动力的技术状态还停留在上世纪60~70年代世界航运发达国家的水平。新型环保型船舶稀缺,部分船舶高能耗、高成本、低运量、慢速度的现状,严重制约着长江航运的发展。

2 关于长航航运科学发展的建议

2.1 统筹兼顾,发挥综合优势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因此,利用好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和区域优势尤为重要。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新世纪以来这一带的市场经济异常活跃,经济前景十分广阔。

2.2 依托城市圈,促经济合理开发

从长江流域的发展来看,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长江新经济带的思路重点: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国家要求,要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协调机制六个方面再造长江经济带。

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16个大中型城市、数百个小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中江苏沿长江的8市2012年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55.1%、83.2%、94.8%和93.7%,沿江分布着南京、苏州、南通、镇江、江阴和泰州等6个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继2012年超越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后,2013年再突破8亿吨,达到80978万吨,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第一。上海市的宏伟目标是建设比肩纽约、伦敦、东京的世界城市。不过,未来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转型升级是其主要任务,《全国主体功能区》也把该区域列为优化开发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沿江的广大地区,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53.51%,已越过50%的拐点,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即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进入到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四省区域是各自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总量及各种核心指标均占各省的一半以上。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与皖江城市带,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各省的62%、76%、80%和72%。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已成为引导湘鄂赣皖四省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区。

从全国范围看,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充沛的水利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更兼具有黄金水道的沟通,是其无可争辩的佼佼者。因此,无论是按照梯度转移理论,还是从现实的基础条件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各类条件和基础,理所应当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未来主战场,为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崛起承担更多更重的历史责任。

2.3 与国际经济走廊对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仅要找内需,还要积极寻找外在动力,使其更好更平稳的融入国际贸易市场,在内陆依靠三大国家战略,连接中西部,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与金砖成员国建立产业联合协作,发挥内河航运最大优势。总体来说长江经济带稳固发展的战略实现必须要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后盾,而创造需求是促进航运发展的源动力,一是市场需求,即要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外需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打通港口腹地的运输通道,改变传统的运输服务模式,增加航运市场需求;二是要对航运业所依附的产业要素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航运业服务能力。

3 结束语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入无疑是引领了时代潮流,符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将会是驱动长江航运的主流走向。攻难克艰、奋勇争先,是中国航运人历久不变的信念与决心。顺应时势,转变观念,做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管理已成为一门崭新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长江航运指数办公室.2014一季度长航景气调查报告[Z].2014-04-24.

[2]朱峰.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3,(10):10-15.

[3]彭智敏.论长江经济带建设及其突破口[J].长江航运,2014,(6).

[4]夏明毅.新丝路与长江经济带托起中国发展新战略[EB/OL].两江新众网,2014-04-30.

长江航道的通达性很差。干线航道总体上呈“两头深(上下游)、中间浅(中游);两头通(上下游)、中间堵(中游)”的状况。中游航运整体上还处于自然状态,万吨级船队无法在枯水期重载运行,无法实现汉(武汉)渝(重庆)直达。

船舶设备、港口设施老化问题十分突出,航道狭窄、港域不足。上游许多码头至今还在采用人挑肩扛的装卸方式,机械化程度低下。在长江行驶的船舶不仅船型杂乱、标准化程度低,而且动力的技术状态还停留在上世纪60~70年代世界航运发达国家的水平。新型环保型船舶稀缺,部分船舶高能耗、高成本、低运量、慢速度的现状,严重制约着长江航运的发展。

2 关于长航航运科学发展的建议

2.1 统筹兼顾,发挥综合优势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因此,利用好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和区域优势尤为重要。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新世纪以来这一带的市场经济异常活跃,经济前景十分广阔。

2.2 依托城市圈,促经济合理开发

从长江流域的发展来看,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长江新经济带的思路重点: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国家要求,要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协调机制六个方面再造长江经济带。

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16个大中型城市、数百个小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中江苏沿长江的8市2012年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55.1%、83.2%、94.8%和93.7%,沿江分布着南京、苏州、南通、镇江、江阴和泰州等6个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继2012年超越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后,2013年再突破8亿吨,达到80978万吨,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第一。上海市的宏伟目标是建设比肩纽约、伦敦、东京的世界城市。不过,未来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转型升级是其主要任务,《全国主体功能区》也把该区域列为优化开发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沿江的广大地区,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53.51%,已越过50%的拐点,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即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进入到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四省区域是各自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总量及各种核心指标均占各省的一半以上。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与皖江城市带,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各省的62%、76%、80%和72%。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已成为引导湘鄂赣皖四省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区。

从全国范围看,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充沛的水利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更兼具有黄金水道的沟通,是其无可争辩的佼佼者。因此,无论是按照梯度转移理论,还是从现实的基础条件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各类条件和基础,理所应当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未来主战场,为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崛起承担更多更重的历史责任。

2.3 与国际经济走廊对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仅要找内需,还要积极寻找外在动力,使其更好更平稳的融入国际贸易市场,在内陆依靠三大国家战略,连接中西部,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与金砖成员国建立产业联合协作,发挥内河航运最大优势。总体来说长江经济带稳固发展的战略实现必须要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后盾,而创造需求是促进航运发展的源动力,一是市场需求,即要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外需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打通港口腹地的运输通道,改变传统的运输服务模式,增加航运市场需求;二是要对航运业所依附的产业要素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航运业服务能力。

3 结束语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入无疑是引领了时代潮流,符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将会是驱动长江航运的主流走向。攻难克艰、奋勇争先,是中国航运人历久不变的信念与决心。顺应时势,转变观念,做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管理已成为一门崭新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长江航运指数办公室.2014一季度长航景气调查报告[Z].2014-04-24.

[2]朱峰.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3,(10):10-15.

[3]彭智敏.论长江经济带建设及其突破口[J].长江航运,2014,(6).

[4]夏明毅.新丝路与长江经济带托起中国发展新战略[EB/OL].两江新众网,2014-04-30.

长江航道的通达性很差。干线航道总体上呈“两头深(上下游)、中间浅(中游);两头通(上下游)、中间堵(中游)”的状况。中游航运整体上还处于自然状态,万吨级船队无法在枯水期重载运行,无法实现汉(武汉)渝(重庆)直达。

船舶设备、港口设施老化问题十分突出,航道狭窄、港域不足。上游许多码头至今还在采用人挑肩扛的装卸方式,机械化程度低下。在长江行驶的船舶不仅船型杂乱、标准化程度低,而且动力的技术状态还停留在上世纪60~70年代世界航运发达国家的水平。新型环保型船舶稀缺,部分船舶高能耗、高成本、低运量、慢速度的现状,严重制约着长江航运的发展。

2 关于长航航运科学发展的建议

2.1 统筹兼顾,发挥综合优势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因此,利用好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和区域优势尤为重要。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新世纪以来这一带的市场经济异常活跃,经济前景十分广阔。

2.2 依托城市圈,促经济合理开发

从长江流域的发展来看,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长江新经济带的思路重点: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国家要求,要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协调机制六个方面再造长江经济带。

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16个大中型城市、数百个小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中江苏沿长江的8市2012年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55.1%、83.2%、94.8%和93.7%,沿江分布着南京、苏州、南通、镇江、江阴和泰州等6个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继2012年超越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后,2013年再突破8亿吨,达到80978万吨,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第一。上海市的宏伟目标是建设比肩纽约、伦敦、东京的世界城市。不过,未来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转型升级是其主要任务,《全国主体功能区》也把该区域列为优化开发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沿江的广大地区,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53.51%,已越过50%的拐点,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即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进入到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四省区域是各自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总量及各种核心指标均占各省的一半以上。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与皖江城市带,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各省的62%、76%、80%和72%。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已成为引导湘鄂赣皖四省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区。

从全国范围看,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充沛的水利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更兼具有黄金水道的沟通,是其无可争辩的佼佼者。因此,无论是按照梯度转移理论,还是从现实的基础条件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各类条件和基础,理所应当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未来主战场,为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崛起承担更多更重的历史责任。

2.3 与国际经济走廊对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仅要找内需,还要积极寻找外在动力,使其更好更平稳的融入国际贸易市场,在内陆依靠三大国家战略,连接中西部,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与金砖成员国建立产业联合协作,发挥内河航运最大优势。总体来说长江经济带稳固发展的战略实现必须要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后盾,而创造需求是促进航运发展的源动力,一是市场需求,即要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外需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打通港口腹地的运输通道,改变传统的运输服务模式,增加航运市场需求;二是要对航运业所依附的产业要素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航运业服务能力。

3 结束语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入无疑是引领了时代潮流,符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将会是驱动长江航运的主流走向。攻难克艰、奋勇争先,是中国航运人历久不变的信念与决心。顺应时势,转变观念,做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管理已成为一门崭新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长江航运指数办公室.2014一季度长航景气调查报告[Z].2014-04-24.

[2]朱峰.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3,(10):10-15.

[3]彭智敏.论长江经济带建设及其突破口[J].长江航运,2014,(6).

[4]夏明毅.新丝路与长江经济带托起中国发展新战略[EB/OL].两江新众网,2014-04-30.

猜你喜欢
航运城市群经济带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