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凸显“六性”

2014-09-30 11:16张伟东李玉春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伟东+李玉春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和难题,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切实体现出它的实效性,不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就应该凸显“人本性”、“动力性”、“现实性”、“创新性”、“超前性”、“主导性”等基本特性,唯有顺性而为,才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大变迁时期,面对大学生思想复杂化、价值观多元化、学习生活网络化的新形势与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面对,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努力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对策。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凸显“人本性”、“动力性”、“现实性”、“创新性”、“超前性”、“主导性”等特性,这将有助于“高校第一难”工程的有效开展。

一、彰显“人本性”

杨叔子先生曾经说过:“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如此,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于各方面及其始终,何况是直接培养人的教育?”人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得以确认和高扬,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人文关怀。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在微观层面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更意味着对大学生人生价值与自身素质的引导与提升。在宏观层面则意味着浓厚的人文氛围的营造,更意味着和谐社会环境的构建。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人文关怀,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意味着切合人的需求,切实照顾教育对象的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弱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对人的终极关怀,进而得不到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和自觉接受。倡导人文关怀的教育新理念,是以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为切入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都饱含关怀意蕴,都凸显为受教育者的利益而服务的功能;二是意味着尊重人的成长性,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站在人的角度考虑受教育者“人”的特点,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彰显,使他们成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人;三是意味着体现人的平等性,努力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大学生群体具有天然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是很难用标签来定义的,更难用人群来划分。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共性的问题可以共同解决,个性的问题就只能一对一地面对。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拒绝采用“公式化”、“一刀切”的做法, 因材施教不仅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还能够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个人都发挥潜能,提升素质,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

二、挖掘“动力性”

若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常做常新,永不止步,这就需要深入挖掘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思想心理的“内在动力”,让教育者充满热情,执着探索,主动施教,引导发展;让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积极向上,在学习和生活上不断加油,使他们的人生续航马力更强更充足,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并保持足够的“工作动力”。动力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应该有不同于常人的责任认同,这种责任认同集中表现在工作的热情度、责任感与自豪感方面,这即是工作动力的内涵与源泉。只有对热情度、责任感与自豪感有着深刻的领悟,其工作过程中才能呈现出积极、进取、向上的状态。反之,缺少了这些动力的来源,其工作状态及效果则难以达到优良。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动力”,需要大量、长期的自我修炼与职业实践,绝不会是在短期就可为之的。

大学生的成就愿望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的基本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基本动力,调动他们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勇于创造,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就需要的满足。这就提醒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方设法将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导入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轨道,使之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推进社会改造和社会进步。这样,国家、社会就成了个体行动者的动力利用主体,就能把个体的发展愿望与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方向统一起来,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成长成才。

三、关注“现实性”

首先,要关注教育对象的现实特点。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卑闭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而且会遇到诸如学业、情感、就业、发展等一系列人生重大课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泄气,放弃甚至走向极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些现实的特殊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大学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有效地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顺利转化。

其次,要关注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目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并持续呈现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当今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一些重要的基本政治理论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些学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模糊甚至错误;其二,大多数学生在价值观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着矛盾,虽然在价值判断上也认同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重要,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问题;其三,认同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又对一些社会负面问题非常关注,有时缺乏全面的观点和认识、影响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诸如上述问题,不能回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勇气、有智慧、有准备的去面对,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真听、真懂、真信、真做。

再次,要关注校园环境的现实条件。事实上,每所高校的发展状况均有不同,由此,开展有效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务必紧密联系本校实际,切不可脱离客观条件,盲目的借鉴、移植校外的经验与做法。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拿来主义”的简单做法,避免“西施效颦”不良现象,而应大力倡导学习与吸收校外的先进经验,有选择,有目的、有策略的加以运用,使其融合到本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做到学习中求创新,务实中求发展。

四、激发“创新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致力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能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努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途径、体制、机制,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其主要点有: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进行整体性和战略性思考,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创新科学的教育观、德育观、人才观,旨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是创新教育思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突出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突出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素质教育。

三是创新教育体系。要发挥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形势政策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明确各自定位,增强综合效能;完善育人体系。要建设好“三支队伍”,要深化“三育人”工作,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项要求;强化协同体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单一的学校主体向社会推进,调动和运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完成,形成地方党政机关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督查、高校党委负责的“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制,和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 体系。

四是创新教育载体。要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加强网络载体建设。拓展教育空间,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接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体察民情、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创新途径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诸如报告会、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是可行的,这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形式。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信息辐射的途径、速度、范围和内容均非传统意义的教育形式所能比拟,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尽快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构适应学生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的强有力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借助学生社团的载体输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与学生密切相关实际内容,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使其成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补充,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将会焕发无穷的魅力。此外,必须重视网络平台的作用。高校应当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努力用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全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渠道的功能。

五、把握“超前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但往往被忽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要进行超前的防范和教育,进行事先的分析和研究,做好规划,有准备地进行工作,以避免被动,赢得主动。进行超前性的工作,及时抓住大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苗头,就能够准确地获取思想信息,预测思想动向,把握思想规律,进而总揽全局。其超前性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时间计划超前。做思想政治工作时间上要超前,必须经常做,反复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等出了事,待到大学生情绪激化了才去做,“临时抱佛脚”那是肯定很难做好工作的。

二是理论意识超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掌握超前的、先进的理论意识,运用先进思想、理论,去教育、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而激励大学生学习成长成才。

三是目标内容超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要求其内容不仅需要长期坚持超前防范教育,有效避免和抵制群体和个体可能发生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而且需要超前塑造教育,不断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高层次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称得上是良性发展。相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进行时”、“过去时”,没有“将来时”,那只能是马后炮、救场式,恶性循环,要真正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发展,必须着力在目标内容上有所超前,把工作做到前头,增强教育的效果。

四是方法手段超前。要想用超前性的内容来达到超前性的目标,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超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变化多样的,要将所面对的问题有效解决,就必须与时俱进,立足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试想总是固守原有的“老套路、老方法、老手段”,则是难于解决好新问题,其教育成效是难以如愿的。

六、发挥“主导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参与人员、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等诸多方面所构成,绝不是单一的某个要素或方面发挥作用即可达到教育目的,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主导性的内涵是指那些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直接、重要、导引作用的要素及其功能方面表现。主导性不是单一方面所为,而是多方面所致。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方面,二是教育内容的主导方面,三是教育方式的引导方面,四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方面。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过程中,其主导性的组成方面不可或缺,不能偏废,彼此应紧密关联,有机整合运用。要依据客观的实际情景及具体的教育对象加以区分,做到审时度势,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方面在于明确感恩的重点对象及要求,教育内容的主导方面在于设计教育的基本内容及事例,教育方式的引导方面在于选择教育的关键途径、方法,教育对象的主体方面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 孙亚忠.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4] 徐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回归[J].社会科学家,2011(5).

[5] 林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教育科学, 2005(6).

[6] 王楠,肖艳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1).

[7] 姜映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4(3).

[8] 刑瑞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微[J].求实,2003(8).

[9] 杨国辉,孙梦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状况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10] 乔永忠.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法治与社会,2007(5).

[11] 谭福强,李红.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本文审稿 蒋后国)

猜你喜欢
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