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阳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着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如何实现这一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社会各界关切的焦点。科学技术以其无所不在的巨大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动力。本文尝试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为实现“中国梦”寻找科技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寻找着力点。
关键词:中国梦;实现;李约瑟难题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091-03
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华夏儿女的共同向往,这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被凝炼为“中国梦”,承载着全中国人民富国强民、开拓建设新景图的共同梦想。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下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寻找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根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科学技术以其无所不在的巨大力量,必然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动力。那么如何为“中国梦”的实现寻找科技支撑呢?本文尝试以“李约瑟难题”的求解为视角对此展开论述。
一、“中国梦”的提出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没有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国人的梦想,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习总书记第一次言及“中国梦”,令人非常振奋!“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意志、共同愿景,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和事业,这一梦想不仅凝聚起亿万人的力量、激发出亿万人的热情,更需要每一个人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中国梦”追根究底是人民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而“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科技进步能否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有所帮助,就是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鉴于科技拥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科技支撑已成当务之急。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在学界颇具影响的“李约瑟难题”曾经引起国内学者及西方学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状况的极大关注,关于难题的求解激起学界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深刻反思,也为我们寻求实现“中国梦”的科技支撑提供了新的维度。“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思考和反思为我们对今后科技进步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我们从中可以找到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根源,获得启示。
二、“李约瑟难题”求解
李约瑟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李约瑟难题”是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中正式提出来的。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李约瑟难题”十分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羡慕的光辉成就。除了闻名遐迩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0种之多。但是从19世纪以后,中国科技水平剧降。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在现在看来更值得我们反思,从反思中找到我们国家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从而走上科技发展的快车道。
“李约瑟难题”的答案究竟在哪里?
“李约瑟难题”的学术价值之所以很高,在于其文化内涵之富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无论是《自然杂志》1989年关于李约瑟难题的征答,还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探索,学术界都没能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标准答案。这道难题本身就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几十年来在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哲学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寻找答案的中外学者们都只是这片海洋的航行者,它包含太多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而我们每个人行驶到的地方却太少了。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我也有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对第一段的理解:1.文明的延续。中国是世界上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15、16世纪以前古代中国虽然朝代更迭,但未遭到外敌入侵,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从而以“四大发明”引领世界,促成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大繁荣;相比之下,同时期的欧洲处于中世纪统治的黑暗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2.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智慧。公元16世纪之前,古代中国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顶峰和盛世,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甚至几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正是这些统治者的重视和采取的政策,才使古代中国民富国强、百业兴盛。在这样的环境下古代科技的发展迅速,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众多科技成果的产生,又为古代中国的强盛增添了力量,也为未来世纪科技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勤劳的,富于创造力的。
对第二段的理解:1.教育体制。中国近千年来一直延续了科举制度,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特别是元朝以后,外族入侵,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了对民众政治思想的统治,忽视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也未制订相应发展科技的制度;而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大学教育逐渐形成,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人们也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一些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等国加大了教育投入,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2.科学与技术。中国古代人们过分强调实用性,发明创造也基本上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基础学科做支撑。由于历史人文的一些原因,一些技术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断层,没有连接性,更没有对技术背后的科学进行深入的探讨。相比较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更加重视技术和科学的重要性,它们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为基础,形成了一种以前生技术、多生技术、知识技术和突变技术为本质的西方科学技术,加上其发展趋势之快,在短时间内超过了中国传统的经验技术。
应当看到,科学思想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扎根和探求不够,是有着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的。中国科学家与外国科学家从素质上比,差距并不明显。所以我们更需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寻找解决科技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三、实现“中国梦”的科技支撑
仔细考量李约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反复而多角度的表述可知,李约瑟难题的价值在于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继往开来,高瞻远瞩,具有跨文化的眼光,实际上是叩问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历史之谜”;或者说,李约瑟站在东西方文明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世界文明史,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才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因而可以说“李约瑟难题”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为可贵的是,李约瑟不但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被人们忽视了的一个重大史实,还成了向西方人宣示这一史实的“圣保罗”,且又以西方文明史为背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追问这个史实后面的原因。随着李约瑟及其后继研究者对中国科学文化史研究的进展,所得出的成果不仅在西方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也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反响。
科技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不竭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中我对如何实现“中国梦”有了一些想法。在国内要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扩大内需,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创新驱动。而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其中的内涵就包括如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我们怎样甩掉中国科技落后的帽子,或者说怎样能使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怎样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实现“中国梦”?科学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人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根据近年来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及科学人才比例都偏低。这些统计结果对破译“李约瑟难题”的解颇有帮助,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在人才上占有数与质量的绝对优势,科学技术才走在了世界前列。可想而知,一个科技人才缺乏的国家,也必然会处在科技落后的尴尬境地。因此,我们要建立并形成良好的科学体制,其优势表现在:
1.它可以使科学职业化,让科学家作为一种崭新的职业出现在社会上。他们由国家提供薪金,并配备仪器、实验室、助手等,以保证他们专心科研。科学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克服了将科学作为一种爱好而进行业余研究的弊端,有利于科技队伍的形成。
2.它使科学研究集约化。学术社团、学术组织以及国立科研机构的成立使科学家们走到一起,联合攻关,克服了分散研究、重复研究的弊端。这有利于整合科研资源、统一指挥、启动大型项目、进行科学创新。
3.它使科学交流制度化。科学刊物的定期出版有利于科学家之间交流研究成果、相互监督,预防学术腐败;还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保存和传承。它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制度化平台。另外,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则使科学发展充满活力。
4.它使成果保护法律化。科学体制化下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奖励,有利于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产权的有效界定和保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热情,正如林肯所说:“专利制度是在天才的创造火焰中添加了利益这种燃料。”近代西方的知识产权法制为西方国家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著名学者道格拉斯·C·诺思在分析东西方差距时指出:“尽管火药、指南针、优良的船舶设计、印刷术和纸张在西欧的扩张中起了作用,但结果却很不相同。与产业革命相联系的技术变化要求事先建立一套产权,以提高发明和创新的私人收益率。”
5.它使科研管理自律化。科学组织颁布的章程有利于监督其成员、净化科技队伍。科学奖的设立,有利于激发研究人员的热情。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后,获奖者往往成为该领域的学术权威或学科带头人,有利于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选拔。
6.它使科研队伍建设可持续化。科技教育可源源不断地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自然科学知识走进大学讲堂,有利于培养初级科技人才;而研究生制度及研究所的设立则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李约瑟难题”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多个可参考的答案。在回答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上述诸问题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对中华文明及其文化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像李约瑟那样,在中西文明的交汇点上“再叩问”中华文明。李约瑟的提问给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研究带来了世界历史的视野和全球文明的眼光,会引发更多的提问。“李约瑟难题”及他的解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应该是明确和清醒的,这就是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和任务,把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赖以生长的沃土和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切实作为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手之林的关键性链条和杠杆性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赶超先进、重塑辉煌,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2〕王鸿生.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