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

2014-09-29 14:41陈兴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陈兴娜

摘 要:政治秩序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基本的法律规章制度和达成的政治共识来展开政治事件活动的一种状态。亨廷顿从社会转型、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这三个方面对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做了详细的阐释,这对于我国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建设权威性、服务型的政府,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秩序;政治稳定;政治权威;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080-02

一、政治秩序的相关含义

秩序问题一直是一个人们永恒谈论的问题,人类从诞生到现在,都在为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但是,直到现代社会,完整全面的社会秩序还未建立,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生活的理想还远没有实现。而政治秩序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赖以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安定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秩序,建立和谐良性的政治秩序也是人类时代永恒的追求。自古以来,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关于政治秩序的问题:哈耶克认为自发的社会秩序所遵循的系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在竞争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任何社会中所遵循的政治秩序都是这一进化过程的结果。卢梭曾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社会秩序是建立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也是一种影响其他权力建立的神圣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台湾学者钱永祥在《自由主义与政治秩序:对〈自由中国〉经验的反省》中同样提到了政治秩序的建立,他的观点是社会上的个人、群体以及各种利益,为了争取或维持有力的地位,就必须透过各种的途径去维护和运作,而这种运作所遵从的规范和准则即是政治秩序。黄百炼、徐勇从政治社会的常态或静态的状况分析了政治秩序所包含的追求稳定、和谐的政治秩序目标。总结以上学者的各种观点,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政治秩序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法律和伦理道德对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所进行的规范,以及在这种规范下的运行状况。完善健康的政治秩序是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越高,政治秩序的法制性越强,从而越有利于政治稳定。为此,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对政治秩序的相关理论做了详尽的论述。

二、亨廷顿有关社会秩序的逻辑理论

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以无秩序为由自由!”①在他看来,政治秩序是社会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构建的理论原则。为此,他提出了以现代化、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为核心的政治秩序逻辑理论,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亨廷顿政治秩序论的根源

亨廷顿在分析政治秩序的相关问题时,是从社会发展的动态角度,将政治秩序的分析起点置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之下的。亨廷顿认为,相对于现代化的国家而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期的国家更容易发生动荡或政治的不稳定。对此,他提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②他认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崛起、公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新闻媒介的不断更新等一系列因素都会造成公民政治需求的增加、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最终会因为各种矛盾的不调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纵观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磨难的洗礼之后,中国人民浴火重生,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并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地接受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和困惑,是中国人民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分析亨廷顿政治秩序的逻辑起点和根源。

(二)稳定的社会政治是亨廷顿政治秩序论追求的目标

在亨廷顿看来,一个国家要想长远地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创造一个合法稳定的公共秩序,来实现和维护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为,在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的变革和社会的变革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恰当地处理好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很容易会使国家陷入混乱的局面,进而导致政治也逐渐地走向衰落。其中,苏联的解体便是很好的教训。为此,亨廷顿就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逻辑关系给出了三组公式,即:(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2)社会颓丧/社会流动=政治参与;(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因此,与西方主流思想家的观点不同,亨廷顿极力强调了政治稳定在国家政治秩序中的重大作用,并且将它作为政治发展的首要目标。中国自十四大以来,就极力强调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并且指出“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胜利的有力前提。可见,我国政治发展的规划与发展目标与亨廷顿的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稳定的理论不谋而合,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权威的政治制度化是亨廷顿政治秩序理论的保障

那么,对于处于正在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实现拥有合理稳定的政治秩序这个目标呢?对此,亨廷顿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建立强有力的公共权威,并且要提高政治制度化的水平。在谈到建立权威的政治制度化的过程中,亨廷顿尤其强调了要建立一个拥有强大能力的政党组织,在他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他指出在传统政治制度软弱化根本不存在的地方,稳定的先决条件是至少得有一个高度制度化的政党。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自从领导人民从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中解放出来,并且取得了革命和改革的重大胜利这一路走来,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支强大的领导力量和主力军,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如何用韧性的制度化强化自己的政党,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之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等一系列的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如果不能很好地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不仅不能维持目前的持续发展,恐怕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将不能维持。因此,建设一个强大的政府组织,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是目前中国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为中国政治稳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实行政治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韧性稳定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巩固政治权威和强化政府能力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的速度远远高于社会同化与整合的速度,国家制度体系、市场机制和法治理论还不成熟,充分保持政治的权威性资源,强化政令,显得至关重要。另外,政治的稳定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组织来作为政治体制的核心力量。而在中国,这个有效的强大的政治权威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是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领导和中坚力量。不论是在革命建国时期,还是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平稳的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社会的韧性稳定。

(二)建立有效的民主与协商机制

协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民主制度,是选举民主的有效补充。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主人的民主,而是基于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强烈追求和基于为人民服务为理念的大多数人的民主。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在进行着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程度来说,不管是在体制还是落实效果上都还是滞后的。对于社会公众的监督,民主的程序规定等一些环节都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形成鲜明完整的制度体系。对于目前民众普遍关心的信访机制也是建立在书面和口头上,是相对笼统和宽泛的,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完善民主选举代表制度、改善民主制度的环境、落实民主运行责任追究和监督、把握民主规定的细节等才是健全民主协商机制的重要举措和主要任务。

(三)实现自由与政治秩序的超越:加强法治建设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的智慧,它具有一种道德和人治所不能达到的公正和强制性质。在法治条件下,政治权利的运行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来实施。法制和民主的结合,自由与秩序的结合,降低了民主沦为多数保证的风险,同时,也克服了自由凌驾于法治之上的风险。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法制建设和司法体制的完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

(四)提升政治认同感,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应对建设政治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各种挑战中,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权威的最紧迫的挑战应该是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民众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执政党,而不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党。因此,要提升社会公众的政治认同感,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治理“贪污腐败”、“权力寻租”、“依官卖官”等一系列现象,用制度和法规来约束政府的行为。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反腐机制,运用科学的制度打击腐败,抑制滋生的腐败现象,要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纲要等明确化、合理化、系统化,并将这些制度措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其次,要将公民的参与渗透到治理腐败、规范社会行为的行动中,相互监督,培养和谐的干群关系。最后,要转变政府职能,对政府职能进行明确的分析和定位,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弱化其经济建设的职能,建构起一个以公共服务职能的担当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

——————————

注 释:

①②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参考文献:

〔1〕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钱永祥.纵欲与虚无之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黄百炼,徐勇,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分析[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服务型政府
精益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形势需求与探索
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新公共服务的比较研究
对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体制的解读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完善河北省“两个代办”制度的学理审思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