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
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除了要增加公开透明的融资渠道,还需借助股市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等地开始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当前地方政府在高速城镇化中需大量的资金,允许其自行发债可以说是一条阳光大道。这一举措向地方债务打开了正规融资渠道的“前门”,无疑将有助于地方债务从隐形走向透明。
但笔者认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除了要增加公开透明的融资渠道,还需借助股市发展。因为打开了地方融资的阳光大道并不意味着就能堵住地方借债的影子通道。若要关好无序存在的违规举债这扇“后门”,需改善当前扭曲的投融资结构,打开股票牛市大门,吸引资金离开影子银行进入股市。
地方债的问题主要就在于其不公开透明,易不受约束地自我膨胀,这是由于地方债中很大一部分游离在监管之外。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性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种途径:第一种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发改委批准的如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这一途径受到了国家的严格监管;第二种是“影子银行”渠道,属于不在监管范围内的灰色地带。
而近几年地方债的资金来源愈发向“影子银行”倾斜。根据审计署公布的结果,银行贷款占地方债余额比例从2010年底的79%降至2013年6月的57%。而与此同时,信托融资、BT(建设-移交)等“影子银行”占地方债余额比例剧增。按照2013年6月地方债17.9万亿元规模算,“影子银行”占地方债余额29%,为地方政府提供贷款超5万亿元。
从融资平台贷款到信托计划,资金似乎总可以找到途径流向地方政府。换句话说,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失效的,银行资金总能通过金融创新逃避监管,满足地方建设需求。
那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正规融资渠道,能否减少通过灰色途径流向地方政府的资金?基于以下理由,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地政府为促进投资而进行的主动负债。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再加上政绩考核,这些因素必然要促使地方政府为加速发展地方经济而推动投资,进而形成负债。因此,地方政府的借债规模存在内在膨胀激励。
其次,地方自行发债意味着地方政府以后将作为独立的信用评级主体,信用评级越好的地方发债成本越低,信用评级越差的地方发债成本越高,甚至发不了债。这就使得正规融资渠道对于没有好项目或信用评级不高的政府行不通,此类政府只能依然故我,通过影子银行借贷。此外,这种正规渠道融资规模有限,往往不能满足地方政府资金需求。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关闭上述监管之外的资金渠道,需要设法让资金主动撤离它们,这就需要发展其它有吸引力的资金投资渠道。而其中主要且可行的方法即提振当前惨淡的股市。
一方面,当前资金投资渠道过少,致使民间资金扎堆银行理财产品等领域。股市的提振无疑能吸引资金,增加经济中直接融资规模。
另一方面,提振股市可以扩大民间投资规模,转变政府融资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将改善地方政府事权范围过宽、保持经济增速任务过重的局面,反过来减小地方政府举债冲动。
因此,当前应利用中国目前有钱、有项目、有市场的大好机遇,坚决有力地扩大直接融资,振兴资本市场。这将有助于减小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关闭不规范的资金融通渠道,使地方政府债务在阳光下健康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