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4-09-28 19:58李亦然
2014年22期
关键词:工业化四川城镇化

李亦然

摘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进入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时期,本文在分析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情况的基础上,立足于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融合程度的指标分析,指出了四川省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现状,并对未来的解决思路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工业化;城镇化

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取得主导地位的这一过程,而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这一过程,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对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滞后现象正在逐步消失[1]。也有一些学者,如孙久文、彭薇(2009年)就提出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高工业化和低城市化并存[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省工业起步较晚,工业化发展时间不长,城镇化与全国平均水平也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一环境下,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情况又是如何?

一、工业化、城镇化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一般是伴随着同时推进的。首先,工业化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向城市集聚,同时带来了资本、人口、技术的聚集,当人口、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经济活动在一定区位的集中达到一定规模和程度时,就会形成城镇,带来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又为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具有集中和集聚的特点[3]。城市的集聚效应使得人口、市场、信息等多种要素集中,同时城市又带来基础设施以及硬件环境的改善,降低了工业发展的成本,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普遍认为,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来源于其“循环因果作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要素不断的向城市聚集产生乘数效应,从而加速城市发展,同时城镇化发展的集约化可以使工业共享信息文化基础设施等产生规模效应加快发展[4]。所以可以说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5]。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超城镇化、较协调、城镇化滞后,只有当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较协调的情况下才能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1、四川省工业化现状

2011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26.68亿元,居全国第8位,西部地区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2983.51亿元,第二产业11029.13亿元。第三产业7014.04亿元。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的经济高速增长,GDP从2001年的4393.4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3849.80亿元,增加了将近四倍。GDP增速一直维持在10%以上,在2011年GDP增速甚至达到了22.35%,可见四川省经济增长之快,在西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除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的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则不断上升,并在2005年首次超过服务业占比达到41.5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发展工业成为了提高四川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四川省也提出了工业强省发展战略,第二产业比重在2012年上升到了52.78%,到2012年末四川省三次產业结构占比分别为13.8%,52.8%和33.4%。

图表1四川省工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2001-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

从工业总量上来看,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逐年递增,工业产值自2000年到2012年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1154.4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0800.50亿元,增长了八倍以上。从经济结构上来看,工业占GDP的比重也是不断的上升,从2000年的29.39%上升到2012年的45.29%,占据国民经济中的绝对主体。工业其中2004年到2011年工业增加比较快,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四川的工业总量增长的速度与数量之大基本可以看到四川省的工业化已经脱离了工业化初期的缓慢发展,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四川省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工业。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四川省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努力发展一批千亿产业,打造大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产品链条,发展产业集群[6]。据统计,2011年,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32.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59%。叶祥凤、廖功磊(2010年)指出,在科技上四川省在科技化综合得分排名在全国位居第7位,在西部12省中排第1位[7]。四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处于起步阶段,在某些领域已经具有一定优势,但总体来讲与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

2、四川省城镇化现状

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内陆大省,近年来四川省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城镇化水平依然很低。到2010年末,四川省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已建立起由1个特大城市(成都),4个大城市(绵阳、攀枝花、自贡、南充),27个中小城市和1865个小城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全省70%GDP来自这些城镇[8]。

据统计,2005年以来四川省城镇化率不断的增长,从2005年的33%增长到了2011年的41.82%,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的城镇化率也在提高,从2005年的42.99%增长到2011年的51.27%。四川省城镇化率与全国还是有较大差距的,2005年四川省低于全国9.99个百分点,到了2011年低于全国9.44个百分点,二者始终相差将近十个百分点。所以,就四川省城镇化情况而言,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虽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全国仍然具有较大差距。不仅如此,四川的城镇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川西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发展落后;缺乏大城市,大城市发展不足,规模不够;一些城市缺乏特色产业的支撑,城市之间存在产业同构现象等。所以,就城镇化情况来看,相对于工业化进程而言,四川省的城镇化发展是比较滞后的,与其他工业发达的地区相比更是落后很多。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对工业而言意味着制约,可以看到城镇化程度高于四川的大多数城市工业化发展也是优于四川的。

三、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分析

1、融合评价方法

国内外通常使用IU、NU比的0.5和1.2国际标准值法来量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是滞后、超前于工业化还是与工业化相协调。工业化率是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用I来表示;非农业率指非农产业占国内总劳动力的比重,等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用N来表示;城镇化率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U来表示,IU比是指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NU比是指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当IU比大致为0.5,NU比大致为1.2是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比较协调;如果IU比明显小于0.5,NU比明显小于1.2,则说明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若IU比明显大于0.5,NU比明显大于1.2,则说明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

2、融合情况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四川省的工业化率、城镇化率、非农化率都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化率始终小于城镇化率。IU大于0.5,说明有一部分从事工业劳动的人口滞留于农村地区,未能向城镇地区聚集,这说明相对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而言,城镇化的发展是滞后了,表明城镇化发展不足。NU比大于1.2,说明农村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非农劳动力4,未能向城镇地区聚集。而四川省的IU比、NU比在不断的下降,在2011年分别下降到0.60、1.37,在不断的向0.5、1.2的标准值靠近,说明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在不断的趋于协调,但其最终值仍然大于标准值,从这一角度可以基本判断,四川省的工业化是超前于城镇化的。

3、融合情况对比分析

在工业化进程中,各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程度收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李国平[9]、侯小卫[10]等在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时曾得出结论,结果大致是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

从全国的IU比、NU比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的IU比在近十年以来一直处于0.5以上,0.6以下的水平,而NU比一直在1.2以上,1.3以下的水平,大于标准值0.5、1.2,可见我国在总体上是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水平的。四川省的指标与全国进行对比时可以看到,四川省的IU比、NU比都始终大于全国指标,但四川省的IU比、NU比下降速度快,降低幅度大,所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在不断的缩小,对比中可以看到四川省在近十多年中工业化、城镇化融合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逐渐趋近于全国水平,但距离工业化、城镇化互相协调则还有较大一段距离。

4、结论与启示

四川省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但二者是趋于协调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工业化、城镇化双双滞后。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地区都呈现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部协调的现象,四川省作为工业起步较晚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注意与城镇化融合的问题,避免走弯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四、促进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省的城镇化比较落后,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区域发展不平衡、四川省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促进工业结构升级。

四川省的工业基础薄弱,大量的发展工业是从西部大开发开始的,在这十多年工业迅速中,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6.2%的情况下,城镇化率却只有41.8%的情况。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的情况,显示出西部地区产业层次较低、素质差。在工业的结构上,四川省重工业比重逐年上升,轻工业比重不断下降,重工业从2001年占工业总产值的51%达到了2011年占工业总产值的67%。可见四川目前发展的产业还是倾向于能耗高的重工业,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能力较弱。在经济发展中如果过渡的依赖于重工业则会由于体制僵化、设备技术老化、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造成结构性危机,使企业在吸收劳动力方面乏力。所以,虽然四川省的工业化程度较高,并不代表四川省的工业化发展已经足够了,接下来的时期发展工业依然是四川的重点。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具有生态、绿色、高效等特点。城镇化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的带动能力较弱,而工业带动能力弱的原因在于工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率、低污染的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整个工业化进程,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从整体上促进城镇化发展。

2、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将更加重视城镇质量,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11]。对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需要优化城镇化布局以及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的功能,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以及改善城镇的环境与基礎设施,以适应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并为工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对于工业化相对落后,城镇化弱的地区,必须要考虑主体功能规划,因势利导发展工业或第三产业,同时适度推进城镇化,防止过度工业化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城镇化的推进速度要与可实现的工业化程度或者规模相适应,防止过度城镇化。

3、推动“产城一体”、“产城互动”

产业与城市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伴随的,城市伴随着产业发展起来,而产业离不开城市化进程。在发展中小城镇的过程中,政府要根据地区人口、资源以及产业结构等具体情况进行规划,避免出现“有城无产”、“有产无城”、“产城分离”的情况。利用产城互这一方式可以调动企业积极性,为比较偏僻的地区引入产业,并加速城镇化进程,也可以避免工业化与城镇化分离的现象,但在其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当地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郭克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54

[2]孙久文,彭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J].江淮论坛,2009(6):28-35

[3]屠雪姣,陈多长.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2)

[4]改革杂志社专题研究部.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重庆例证[J].重庆社会科学,2012(12):12-19

[5]姜爱林.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J].宁波经济丛刊,2003(4):31-33

[6]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报告全文

[7]叶祥凤,廖功磊,宾勇.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0(2):67-69

[8]袁境.推进四川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性思考[J].西南金融,2012(2):23-25

[9]李国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5):6-11

[10]侯小卫.我国东中西及东北4大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20-6223

[11]鲁万波.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3):100-104

猜你喜欢
工业化四川城镇化
A gift I treasure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