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友兰,余三红,易钊旭,黄惠芬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6
2002-2012年玄参药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龚友兰,余三红,易钊旭,黄惠芬*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玄参药学研究现状趋势,为玄参进一步研究提供客观的量化信息和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02-2012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玄参药学研究的文献,从时间、作者及机构、期刊、研究内容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2篇,其中期刊论文136篇,分布于84种期刊中,内容涉及中药复方制剂(43篇)、药理机制(31篇)、活性组分分析(41篇)、活性成分提取及分离(22篇)、炮制及干燥方法对玄参化学成分影响(8篇)、生药栽培鉴定及其他(7篇)。结论 玄参药学研究文献期刊分布比较分散。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其质量控制及其活性组分的药理机制方面,应加强玄参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
玄参;文献计量学;药学研究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元参、黑参、野脂麻,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以根茎入药,系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1],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症[2]。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12年间在国内发表的玄参药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反映玄参的药学研究现状,为玄参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来源,检索式为“KY=玄参”并限定时间为2002-2012年。
纳入标准:以玄参药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文献。
排除标准:综述,一稿多投(对此类论文只统计其发表时间最早的一篇),新闻,摘要,指南,中医临床,农业经济,市场研究与信息学等方面文献以及以苦玄参、细穗玄参、北玄参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献。
将文献导入 Notexpress 2、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从时间、作者及机构、期刊、研究内容等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002-2012年间,有关玄参药学研究方面的科技论文共计152篇,其中期刊论文136篇,硕博论文16篇。2002年1篇,2003年3篇,2004年12篇,2005年9篇,2006年17篇,2007年6篇,2008年22篇,2009年18篇,2010年12篇,2011年20篇,2012年31篇。
对152篇文献作者进行统计,发表文献≥3篇共5人,顾伟梁(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5篇,李静(西北大学)4篇,曹岗(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4篇,黄才国(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3篇,周浓(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3篇。
152篇文献中期刊论文 136篇,分别刊登在 84种期刊上,载文量≥3篇的期刊有14种,共计61篇,占期刊论文总数的44.85%(表1)。
表1 收录玄参药学文献≥3篇的期刊
涉及中药复方制剂研究43篇(29%),药理机制研究31篇(20%),活性组分分析41篇(27%),活性成分提取及分离22篇(14%),炮制及干燥方法对玄参化学成分的影响8篇(5%),生药栽培鉴定及其他7篇(5%)。
2002年玄参药学方面研究的中文文献仅1篇,以后逐年增加,到了2007年,经历一个小低谷后,又进入一个增长期,到2012年达31篇,说明了中医药研发能力正不断提高以及玄参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据发文量统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献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顾伟梁(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5篇,李静(西北大学)4篇,曹岗(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4篇。顾伟梁课题组主要围绕玄参提取物对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李静课题组从玄参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分析方法角度对玄参进行了系统研究;曹岗课题组则主要从玄参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角度进行了研究。
152篇文献中期刊论文 136篇,分别刊登在 84种期刊上,但刊载较多的为中药研究影响因子排名前列的中文核心期刊(据2012年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如:《时珍国医国药》10篇,《中国中药杂志》7篇,《药物分析杂志》5篇,《中成药》4篇,《中药材》4篇,《中草药》3篇,《中国药学杂志》3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3篇,共计39篇,占期刊论文的28.67%。
2002-2012年间,玄参药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第一,有关玄参及其复方制剂质量控制。其检测手段从紫外分光光度法到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成分从单组分到多组分,从传统组分到新组分。当前,中药质量控制关键问题是控制指标-有效成分群的选择,对于玄参质量控制指标方法的选择,国内学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例如祝艳斐等[3]采用HPLC-ESI/TOF-MS方法从玄参提取液中检测出6个可与内皮细胞结合的成分,其中3个经鉴定分别为安格洛苷C、肉桂酸、哈帕俄苷,为探讨中药玄参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新的思路。第二,玄参及其活性组分的药理机制研究。玄参具有抗炎、解热、抗血栓、保肝、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如顾伟梁等[4-7]对玄参提取物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黄才国等[8-9]发现玄参苯丙素苷类物质抗肝损伤可能与其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有关,抗血栓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栓素、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综上分析,玄参的药学研究已经逐步发展为多学科融合研究,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生物技术等进行筛选、分离、模拟设计以探寻药效物质基础;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探寻不同工艺下活性组分的变化;基于分子机制的玄参活性组分药理机制研究等。
然而,玄参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其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功效已被古今学者认可,但其真正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些物质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152篇文献来看,尚未有课题组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而这些疑问的解决将是玄参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8-109.
[2]龚友兰,潘琦虹,向大雄.玄参属植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24(3):406-413.
[3]祝艳斐,毕志明,刘承伟,等.内皮细胞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预测玄参中的活性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39(3):228-231.
[4]顾伟梁,陈长勋,王樱,等.玄参水提物对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中草药,2008,39(9):1371-1374.
[5]顾伟梁,陈长勋.玄参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组织ET-1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3):393-396.
[6]顾伟梁,陈长勋,王樱.玄参和附子抗鼠心肌肥厚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4):376-380.
[7]顾伟梁,陈长勋,王樱.玄参对心室重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 1型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547-1549.
[8]黄才国,李医明,贺祥,等.玄参中苯丙素苷对大鼠肝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3):160-161.
[9]黄才国,李医明,贺祥,等.玄参中苯丙素苷XS-8对兔血小板cAMP和兔血浆中PGI-2/TXA-2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8):920-921.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of Scrophularia Pharmaceutical 2002-2012
Gong Youlan, Yu Sanhong, Yi Zhaoxu, Huang Huifen*
(Hun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Hunan Changsha 410006, China)
ObjectiveTo comprehend the current study status of Scrophularia pharmaceutical by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and provide th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MethodsWe searched papers about Scrophularia covered in the Chinese Knowledge Resources Database(CNKI), Wanfang data, 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 during 2002-2012.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es, periodical and research area distribution of the literatures about Scrophulari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Effective literature articles were found in 152, including 136 journal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84 journals. These articles involved with 6 area of compound preparation(43 articl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31 article), component analysis(41 articl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22 article), component effected by prepare and desiccation(8 article), cultivation and others(7 article). Conclusion The period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teratures about Scrophularia is scattered. Researchs focus mainl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efficacious material bas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crophularia; bibliometric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07
201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4JJ7086)
龚友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物质基础及中医药信息研究。
E-mail:gongyoulan2008@ 126.com
*通讯作者:黄惠芬,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科技信息研究。E-mail: hhff62@163.com
2013-09-06,编辑:季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