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南京民国建筑的现状与保护

2014-09-27 22:37曾新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保护南京

曾新强

摘 要:民国建筑是20世纪前期产生的优秀文化遗产。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其民国建筑规模庞大,分布密集。因而,通过对南京民国建筑现状的描述与分析,能够了解整个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此外,通过对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探讨,能为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南京;民国建筑;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169-02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建筑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在前后长达三十八年的时间里,南京、上海、广州、北京、天津、重庆、宁波等大中城市,相继建成一大批民国建筑,这些民国建筑种类齐全,风格多样,体现了不同城市的不同功能定位和不同文化个性。

南京作为民国首都,自然而然成为了民国建筑的发源地和大本营,其民国建筑规模庞大,分布密集,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独创性等特点。遍布全城的优秀建筑作品,凝结了民国时期众多学贯中西的建筑大师的智慧和汗水。吕彦直、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等建筑大师均在南京留下了辉煌的代表作。南京的民国建筑,无论从数量上和现存面积上,还是从种类上和品位上来讲,在同时期的建筑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南京民国建筑与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西式民国建筑不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由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亲手设计的。即使少数由外国设计师设计的建筑,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建筑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金陵女子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的校舍,即是美国建筑师墨菲和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完成的杰作;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北大楼,则出自美国建筑师司迈尔之手,这座大楼是中西方建筑思想糅合的经典之作。民国时期的首都南京,是一座展示中国近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今日的古城南京,遍布全城的民国建筑则是一道悠久华美的人文景观。然而,南京民国建筑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建国后一直遭到忽视和破坏,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

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南京民国建筑风情独特,精妙绝伦,是近代风云的见证者,是古城金陵思想与情感的化身,是无可替代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民国首都南京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各式建筑星罗棋布般地分布在城内外。这些建筑在为人类提供活动舞台的同时,也因人类的活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仿佛具有了生命的灵性。

南京民国建筑大致可分为三类: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则可细分为八大类:一是政治、军事机关;二是科教文卫和体育机构;三是市政、交通、电信部门;四是工商、金融、服务、娱乐、休憩场所;五是驻华使领馆;六是监狱;七是官邸、别墅、民居;八是陵墓及纪念性建筑。所以说,从种类上来讲,南京的民国建筑门类齐全,应有尽有;从品位上来讲,绝大多数都属于政府工程,代表了当时最高设计和施工之水平。而居住建筑中的官邸别墅,多为个人出资建设,风格各异,体现了当时上层社会人士之间价值倾向和审美偏好的差异。

从南京民国建筑的现状来分,则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被很好地保护而完整地留存下来的民国建筑,这些民国建筑大多是政府性质的建筑和标志性重要建筑,例如总统府和中山陵;第二类是经过改造,另作他用的民国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地理区位和自身功能等因素,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例如立法院(今军人俱乐部)和励志社(今中山宾馆);第三类是已被毁坏或将要拆除的民国建筑,这些建筑不是标志性重要建筑,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价值,他们已经或将要从南京的土地上永久消失。例如张治中公馆和邓府巷民居。只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国建筑才能享受有限的保护,免于被拆。而现在列入国家级有5项19处,省级有44项67处,市级有12处,即使算上即将申请的一批民国名人故居,被保护所占的比例也仅为一成。其实,改造也好,拆除也罢,这些民国建筑的命运更多是被经济利益所左右着。

二、南京民国建筑面临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保存下来的这些民国建筑,无不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南京民国建筑主要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认识上的忽略、二是管理上的混乱。

从时间上看,南京民国建筑是20世纪前期产生的优秀文化遗产,相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古代建筑,显得比较年轻。从空间上看,南京民国建筑分布广泛,星罗棋布于南京城内外,走在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会看到。从数量上来看,南京民国建筑现存大大小小达1 300多处,与那些阅尽沧桑劫难的古代建筑相比,难言珍稀。因此,世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略了它存在的独特价值,忽略了对它的保护,致使南京民国建筑在长达数十年的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中遭到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例如,位于宁海路25号的宁海路看守所在1998年被拆除;位于老虎桥32号的首都监狱在1999年被拆除;位于鼓楼广场的中央银行在2001年被拆除;位于中山路82号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主楼在2004年被拆除;位于碑亭口的浮桥在2008年被拆除……

今天的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军区以及江苏省武装力量的驻地,又是各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云集之地。这种状况,造成了南京民国建筑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分属于不同的单位、部门和个人。这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诚然,单位、部门和个人使用与管理的民国建筑中,大多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毋庸讳言,却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国建筑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有的在城市改造和道路拓宽的过程中被破坏,有的因不适当的装修而造成毁损,有的遭到违法改建或扩建,有的沦为灯红酒绿的污垢之地。管理之混乱脱节,甚至出现了先拆除后公示征求意见的笑话。

三、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建立二元保护体系,动员市民参与保护endprint

中国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一直停留在政府拨款的层面上,成效虽然显著,但政府的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必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思路,建立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的二元保护体系,吸纳民间资本对部分民国建筑进行保护,并加强对其的正确引导。

(二)加强对南京民国建筑全方位的研究

目前,对南京民国建筑的研究,大多是研究其建筑价值、艺术价值或综合价值,而针对南京民国建筑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如果不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全方位研究,就不可能保护好南京民国建筑,更不可能有效地利用南京民国建筑。所以政府应该成立专项课题组,拿出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并将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应用到现实的保护工作中来。

(三)进一步深化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

众所周知,利用也是一种保护,因为合理的利用能为有效的保护提供物质条件。这句话在南京民国建筑上仍然适用。何况,这些抹上岁月沧桑的民国建筑,如果不加以积极的合理利用,也就失去了保护的现实意义。优秀的历史建筑除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外,还可以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相关部门应该深刻挖掘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探索民国文化精品旅游产品。这不仅是对民国文化很好的宣传和推广,同时也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缓解甚至解决南京民国建筑保护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和困难。

(四)以经济发展带动保护

一座城市,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同样重要,经济和文化是血与肉的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南京民国建筑的话,是能够实现建筑升值,并带动经济发展的。所以笔者持这样一种观念:民国建筑的文化价值与它的经济价值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它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它的经济价值。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其实,南京在这方面也有所尝试,比如南京的“1912商业街区”,然而,尽管笔者认为它的规划显得不是非常的合理,布局不是很好,不够集中,外型也比较松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商业开发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五)加快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

为了更好地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保护,政府应该牵头,加快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同时,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机关也好,开发商也好,市民也好,都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南京民国建筑,只要违反法律法规,都应受到相应的处罚。2004年,胜利电影院在一片保护声中被拆除,这就是没有立法造成的恶果。其实在此之前胜利电影院就已经被列入“非文物优秀建筑”保护对象中。但是,它还是被拆除了。问规划局,他们说不知道,他们只管规划;问文物局,他们说胜利电影院虽然是优秀建筑但它不属于历史文物,所以,没有人能阻止开发商将其拆除。只有加快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才能保证这样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不再发生。

四、结束语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名片。建筑除了具备它最基本的使用价值之外,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价值取向和历史风貌。此外,它还是历史资料最有力和最直接的实物见证,是活的史书。民国时期的南京,从城市功能上说,它不同于大型工业城市上海,也不是一座生产型城市,而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型城市。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才是首都南京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各种思想和文化在南京相互冲突和交融。不同风格的南京民国建筑,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理解民国南京、解读民国历史的重要窗口。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民国建筑反映了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和良好的保护。因为,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宽敞整洁的街道和高耸入云的大厦,更在于她的精神脉络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林挺,刘维荣.民国时期的南京建筑[J].档案与建设,2000,(9).

[2] 冯春龙,卢海鸣.南京民国建筑的价值及其保护利用[J].南京社会科学,2003,(12).

[3] 李妍芬,刘正平.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思考[J].华中建筑,2010,(6).

[4] 张群.南京民国建筑[J].档案与建设,2011,(4).

[5] 杨新华,卢海鸣.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名城,2011,(6).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九间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