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丽丝.莱辛《天狼星实验》中的白人中心主义思想

2014-09-27 17:23陶淑琴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多丽丝殖民主义莱辛

陶淑琴

摘 要: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太空小说”第三部《天狼星实验》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作家把白人与非白人置于对立的位置,提高白人的地位,贬低非白人;根据身高与肤色等方面的差异给各个人种排了高低序列——白人地位最高,黑人地位最低,而黄种人和棕色人则位于中间;作家笔下的土著民族都患上了种族退化病。这些描写无疑暴露了作家的种族主义思想,与作家曾经具有的殖民者身份有关。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天狼星实验;种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3-0071-06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成绩斐然。长期以来,人们对莱辛文学创作的研究都集中在其文学创作的成就上,相当多的学者都把她当作一位具有进步思想与正义感的作家,认为她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殖民地人民代言,对非白人种族的形象塑造有正面的积极的效果。大多数评论家和读者都认为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反种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进步作家,认为她在作品中突出了南非当时可怕的种族环境,并借此审问种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短视,[1] 73-85为了解构白人殖民者权力至高无上的神话,莱辛描绘了英国殖民者每况愈下的悲惨生活。[2]159她甚至被誉为整个战后一代作家中最严肃的、最睿智的、最诚实的作家之一。[3]4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莱辛的作品具有相当突出的种族主义思想。事实上,尽管莱辛的文学创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与成绩一样突出的,是其作品中显示出的思想性方面的巨大局限性。莱辛作为英国殖民开拓者的后代,出生于伊朗,生长于南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殖民身份的现实使她具有严重的种族主义思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莱辛创作了非常重要的科幻系列 “太空小说”系列——总题名为《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Canopus in Argos: Archives),包括五部小说:《关于:沦为殖民地的5号行星——什卡斯塔》(Re:Colonized Planet 5,Shikasta,1979。以下简称《什卡斯塔》)、《三四五区间的联姻》(The Marriages between Zones Three, Four and Five, 1980)、《天狼星试验》(The Sirian Experiments: the Report by Ambient II, of the Five 1981)、《八号行星代表履职记》(The Making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 Planet 8,1982)、《伏令王国中多愁善感的使者们》(The Sentimental Agents in the Volyen Empire,1983)。莱辛非常看重该系列小说,在《什卡斯塔》序言中,她称自己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在其中,行星的命运都很渺小,更不用提个人的命运了,在以伟大的银河系帝国的竞争和互动为表现的宇宙进化过程中,它们的命运仅仅是其中的一些方面。[4]第三部小说《天狼星实验》讲述天狼星和老人星在宇宙里进行殖民争霸,各自占领了许多星球,把它们当作殖民星,在这些星球上进行一系列实验。罗汉达(天狼星的叫法,老人星称之为什卡斯塔)是他们共同的殖民地,他们在上面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最终因为野蛮贪婪的萨麦特人的干扰而告失败。艾姆比恩第二(Ambien II)——天狼星殖民帝国最高统治集团“五人团”成员之一——被派去与老人星的代表克洛瑞西(Klorathy)一起了解各个殖民行星上的实验情况。这部小说就是她视察后所写的报告。

与殖民意识相关的种族主义理论在20世纪中期以前就已经形成,并且在西方社会取得了显著地位。“帝国的自身状况很容易在各方面产生偏执、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或者是对于舒适生活和熟悉事物的过分依赖。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经常会促使英国人增加他们的优越感,让他们认为他们优于那些与他们交往的人们。”[5]178在《天狼星实验》中,种族主义思想表现得尤为明显:小说对各种人种有非常细致入微的具体描绘,对有色人种的描绘与对白人种族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明显地抬高和优化白人形象,故意贬低有色人种形象。凡此种种,无不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中的 “白人至上主义”思想。

一、白人与非白人的差异与对立

长达五百余年的殖民历史,深化了欧洲人的种族主义意识,这主要表现在坚持白人中心论,蔑视非白人种族,认为白人与非白人具有生理遗传学意义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又表现为优良人种与低劣人种的对立。这种思想,在莱辛的《天狼星实验》中显得尤其突出。(太空小说)允许莱辛选择一种叙述模式,在这种叙述模式里,最近的历史被移植到银河系大舞台上。在叙述行动中,以星球取代国家的行为是一个虚假的面具,它允许莱辛把帝国主义当作一种慈善的意识形态来接受。这种似乎全新的意识形态以银河系的术语重铸了白人殖民者价值体系。[6] 144-145

1.以“白”为美。在《天狼星实验》中,为了发展殖民地,无论是天狼星还是老人星,殖民者都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生产劳动方面的技术指导,传播种种有用的文化知识。但是,肤色不同的种族,接受文明的能力是不同的,那些有色人种被殖民者,如身处南部大陆II(从小说对此大陆的地理与人文情况的描绘看,就是拉丁美洲)的人种,本性低劣,尚处于类人猿的发展阶段,所以永远不可能达到“我们的迷人的可爱的同伴”的程度。只有白种被殖民者才能接受真正的教育,达到文明的程度。他们主要是浅色头发的人,苍白的肤色,眼睛经常是蓝色的,而且,总体上讲,他们的身材都是高大的,骨肉丰满。[7]78

小说还描绘了邪恶的殖民帝国萨麦特偷窃天狼星和老人星的优良人种,以改良自己的人种。透过萨麦特的眼睛,表达了作家对优秀人种特征的理解:他们想要最好的。他们的眼睛燃烧着,当谈到那些住在光荣的北部城市里的优良的、漂亮的、健康的女性时。而且他们不停地夸夸其谈,关于“那些老人星的女性们——她们有黄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我们是这样听说的……”[7]54-55萨麦特人对“金发蓝眼睛”女性的向往也说明了莱辛自己的种族主义思想。18世纪晚期一部《人类史概要》(克利斯朵夫·梅纳尔斯Christoph Meiners著)就已经揭示了欧洲人对人种美学的理解,它以美学标准把世界上的所有人种分为两类:一种是“美”,即白人,一种是“丑”,所有的其他人种。[8]14

2.以“高”为优。《天狼星实验》对老人星殖民帝国代表克洛瑞斯的身材描述表达了以“高”为优的心理:克洛瑞斯是老人星母亲行星第一流人种的典型:非常高,轻盈的身材,健壮,肤色呈古铜色,他的眼睛是更深的古铜色,[7]68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老人星殖民者在殖民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人种改良与进化实验。莱辛明确地表示,这些实验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实验对象(受殖者)身高的增加,她能让殖民地行星10的人们进化到一定的水平。她通知我们,她的计划分两个阶段。首先,使这些殖民地行星10的志愿者们普遍地获得身高增加和身体素质增强,达到事先确定的程度。[7]10《天狼星实验》还对本土人、巨人、混血种三个人种进行了对比描写,进而表明了这种观点:身材越高大,其智力水平也就越高。从现代人种学的角度说,欧洲白种人身材普遍比亚洲黄种人高,因此,莱辛所谓的塔一样高大的帝王似的巨人[4]104的描述就说明了她心里对身高的崇拜与肯定。这种对高个身材的崇拜与迷恋,说明她的种族主义意识。

endprint

3.白种人与有色人种的对立。有学者评论说,在欧洲意识的兴起过程中,把肤色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成为欧洲思想界的独特面貌。根据这种看法,所有的欧洲民族都长得差不多,因为欧洲人同属一个种族。[9]17但是欧洲人都是自己人,他们总能分辨出彼此的细微差别。而被视为他者的有色人种,欧洲人无意去区分其间显而易见的巨大差别,黑种人、黄种人、棕色人,在欧洲白人的眼里,都是与白人相异的他者,没什么差别。因此在《天狼星实验》中,当作家在描述格拉克康克兰普托的人种时,说他们几乎一模一样,他们坐成一排,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所有人都如此相似,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复制品,在他们之间只有如此少的差别。[7]176在殖民地官员艾姆比恩第二的眼里,他们彼此如此相似,难以区分,因此可以断定他们和自己不是一个种族。我们知道,小说中的天狼星暗喻英帝国,因此,这些“复制品”般相似的人种不是欧洲白人,而是其他人种。比外貌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是邪恶的,抢劫绑架了殖民地官员艾姆比恩第二,他们六个站在一排,面对着我,在那张长长的狭窄的桌子的另一面,六双黑色的眼睛盯着我。我不记得有任何其他物种像他们那样让我讨厌得震惊:假如他们只是野兽——那就是说,一个仍然整体上停留在野蛮状态的物种,或者一只刚刚从野蛮性中走出来的物种——他们将更能让人容忍。[7]177(着重符号为笔者所加)与对“黑眼睛”讨厌相反的是对“蓝眼睛”的怜爱:我一眼看到我们可怜的殖民地9的动物,它们被捆在一起,抬起它们多毛的脸,困惑的蓝眼睛看着这个寺庙尽头的我们。[7]180-181(着重符号为 笔者所加)“蓝眼睛”与 “黑眼睛”的对立,正表达了欧洲白人与有色人种间的对立。在莱辛的眼里,这些蓝眼睛的奴隶们,天生品质高尚,懂得感恩,他们的品质,被发现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因此,只有他们知道亲吻大地,在自由的山坡上,并且抬起苍白的脸面向着太阳。[7]184-185就懂得感恩这一点来说,这些“蓝眼睛”就远远地高出“黑眼睛”一大截了。此外,在描述邪恶的格拉克康克兰普托城时,作者形容这里为“黑暗之城”,[7]184黑暗一词,具有双重含义:集皮肤之黑与心灵之黑于一体。自从15世纪开始了全球大殖民后,欧洲人习惯地称呼其他大陆为“黑暗的”地方,如非洲为“黑暗之心”。

二、人种等级排列:白人至上

“帝国在许多方面的经验似乎都为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年)为标志的进化论思想提供了证明。因此,‘种族是一种现实存在,这似乎为解释那些破灭的希望和其他方面不清楚的事实或无法说明的发展提供了现成的答案,而且还为帝国的目的服务。……种族的自然优越性和一个无可争辩及科学上已被确认的种族等级体系等观点,比任何‘开化使命更能为英国的帝国地位提供表面上无可辩驳的辩护。”[5]212西方人种学认为,人种的进化高低有一个明确的也是明显的序列:早在1785年,卡尔·冯·林耐就在其著作《自然系统》中对人种进行了分类与排列:欧洲人(白人)、美洲人(红人)、亚洲人(黄人)和非洲人(黑人)。而此后,林耐的继承者们又确定了非洲人在自然界形成的生物的大链条中的位置——黑人位于“正常”人等级的最低阶梯,成为大猿猴和白人种族的中间环节。因此,由于他们遗传的低劣性,他们应当被认为是不完善的,处于人类进步历史之外。[8]11-13“欧洲和美洲的有高度文化的世界,就当这样做,把自己的民族放在社会序列的一端,而把蒙昧部落放在另一端,并按文化程度把其余的人群分配在这一范围之间。……那个顺序是:澳大利亚人、塔希提人①、阿兹特克人②、中国人、意大利人。”[10]18-19此外,人种的先进与落后是由人力无法更改的先天性因素决定的,这也是欧洲种族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

这些人类学家在论著中对人种高低序列的排列,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形象的再现。与上述观点一致,在《天狼星实验》中,人种排出了高下序列:最高级的是白人,其次是棕色人,然后是黄种人,最后是黑人,黄色或金色头发的物种总会引起人们的敬畏,[7]96并且,白人习惯于如此轻易地在那些不开化的人种间引起这样的敬畏。[7]96莱辛认为,黑人处于进化的最底层,罗目比人(《天狼星实验》中某个被天狼星当作实验品的土著人种)就是黑暗的殖民地人民。行星22上的人种是黄色人种,因此他们相对罗目比人来说,更先进一点:罗目比人只是类人猿,行星22上的人种已经萌发了自我意识,知道衣服的意义;从为殖民宗主国进行劳动的种类来说,罗目比人从事的是没有一个天狼星人愿意从事的繁重、肮脏而下贱的工作,而行星22的人们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是对罗目比人进行指导和监督的工作。因此,把罗目比人当作黑人、把行星22上的人当作黄色人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行星22的人们比黑暗的罗目比人要黄一些,他们是在阳光下工作的机器,但是他们仍然比棕色人种更黑黄一些。[7]28-29在这里,莱辛明确地给各种人种排列了高下位置:白人至高无上,其次是棕色人种,再其次是黄色人种,最低劣的是黑色人种。小说颇有点谦虚地表述,我第一次在心中疑惑,这些不同种类动物的高级性是不是由于某种天生的东西导致的?[7]96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莱辛《天狼星实验》中的这种人种等级现象,从小说开始就出现的中心观点,它承认等级制度而不是拒绝等级制度——至少承认正确的等级制度。正确的指的是老人星的。[11]81对于人种落后与先进的先天性,《天狼星实验》也与取得相当成功的西方人种学高度一致。

三、土著:退化的种族或未发展的种族

关于殖民地原生土著民族可能是由于种族退化病而逐渐衰落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西方人类学家的赞同。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曾对此做出过明确地肯定,“一方面,高级民族的状态是从低级状态进化来的;另一方面,由于进化而达到的文化,可能由于退化的结果而丧失。”[10]27他还进一步论证:“文明的停滞和衰退大概是民族生活中的常见的和突出的现象。某些国家科学、艺术和制度的衰退,某时曾比邻近民族中先进的民族落后了,邻近民族超过了它,它的整个社会沦入粗野和贫困——所有这些现象,历史上是常见的。在讨论文化的低级阶段和比较高级阶段的关系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形成了下面的著名概念,即文明的退化远能影响文化。”[10]20

受此观点影响,《天狼星实验》也把那些古老的文明描述为退化的文明:在所有古老的和早已经建立的殖民地行星上,住着几百万人们,……他们太软弱、太衰弱,除了最轻松的工作外,什么也干不了,他们甚至慢慢渴望体力劳动,因为相信这会对他们有益——但是,当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劳动机会时,他们又不能胜任。[7]48此类对殖民地土著民族的故意丑化与矮化的文学行为,是西方殖民书写中最常见的现象。有研究者明确指出,类似的形象塑造,“往往牵涉到种族主义,就是说本着指控者的利益,而对被指控者的真实或假想的特性,所作的实词表达。……殖民者每次说受殖民者是一个孱弱的民族,言下之意,就是弱者需要保护。”[12]35

与退化论观点相左但本质相同的是“人类体质统一”论,这种观点的出现稍晚于退化论。“人类体质统一”论认为全人类都具有向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的潜力,土著人之所以落后与低劣,是因为其体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幼年时期。早期“西班牙人与布尔人都曾经怀疑,究竟土著有无灵魂。现代欧洲人对此一问题不再那么关心。他们现在怀疑,究竟土著有无心智;这心智能否发展、成熟、长大。有种理论说,非洲人的心智很快就停止发展,永远停留在小孩子阶段。”[9]252-253泰勒曾说:“我想,我们可以把常常采用的蒙昧人和儿童的比较运用到他们的道德状态上去,也同样可以运用到他们的精神状态上去。”[10]22但是,在人的体质统一理论的影响下,非白种人当然可以成年,发展到具有理性的阶段,但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达成,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殖民改造,因此,历史上西方主流历史著作与教科书中出现了“殖民教导”这一概念。[13]116-117在莱辛的作品中,天狼星和老人星的使者四处奔波,指导殖民地人民进行生产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情节线索,在她的笔下,殖民地人民没有知识,没有创造力,没有理性,处于人类智力发展的初始阶段:有毛的无毛的,毛长的毛短的,都穿着兽皮,他们的长发披在后背上,前胸裸露着,皮肤黑色和棕色的,脸扁平的和脸上长着猪嘴的,眉毛浓厚的和没有眉毛的,下巴突出的和无下巴的,无发的裸露的,裸露的但是用树叶或几小片兽皮围着腰部的,运动缓慢的和迅速的,容易学习的和除了野蛮的工作什么也不会的……[7]51这些进化程度不一的殖民地原住民,当然需要科技发达的殖民者进行 “殖民教导”,否则他们就不能进步。而对殖民地落后物种进行开化教育,也给殖民者带来了特别的自豪感:在罗汉达的这个完全成功的实验——它教会如此多的不同的物种成为好的灵活的移民,他们正使我们如此感激,肯定了我们对自己殖民地服务的自信。[7]51-52教导殖民地人民值得殖民者努力,尽管他们永远也达不到殖民者期望的高度: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正在教养的这些动物中,没有一个会发展得非常好,超越它们现在的状态多少。[7]51这是莱辛小说《天狼星实验》中女主角艾姆比恩第二对土著人种的看法。莱辛曾经明确表示,艾姆比恩第二的思考就是她的思考。因此艾姆比恩第二对殖民地人民的看法,就是莱辛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些殖民地人民在智力和能力上的发展永远也达不到殖民者的高度。所有的种族主义思想和理论,最终都是为殖民活动服务:只有经过种族主义理论的论证,证明了非欧洲人低欧洲人一等(甚至几等),他们没有理智,不能自己管理自己,也不能进行自我创新和发展,因而需要欧洲人对他们进行“殖民教导”,这样,才真正地为欧洲人的殖民活动找到了理论根据。

endprint

莱辛承认,殖民活动必然引起殖民地原住民的痛苦,对他们造成种种伤害。但她又认为,有色人种智力低下,人性低劣,不能像高级的白种人一样感觉到痛苦, 这些生物的心理发展如此慢,因此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7]234-235对个体而言,主体感觉不到的痛苦不成其为痛苦;对于不能感知痛苦的非人类,没必要讲究人道与仁慈。这为殖民活动的残酷与野蛮提供了最牵强的借口,因此,莱辛笔下,“高尚的”、“有道德的”殖民者在进行残忍野蛮的殖民活动时,无须顾忌任何人类的道德准则。此类观点,充分暴露了多丽丝·莱辛的种族主义思想和殖民主义意识。

莱辛在这个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什卡斯塔》的序言中这样说,“一个妇女正在创作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可能帮助其他人更清楚地看清一种环境或一种激情”。[4]207这当然可以视为她对自己的作品价值的预期,但它同时也明确无误地表明,作品表达的思想是正义的,合乎人类福祉的。然而与她本人的意愿相反的是,她的小说不过是为萨义德值得商榷的断言提供了又一个明确的例证:“因此有理由认为:每一个欧洲人,不管他会对东方发表什么看法,最终都几乎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个帝国主义者、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中心主义者。”[14]260莱辛的“太空小说”,以幻想的形式再现了英国几个世纪的殖民史。其中从殖民者立场出发,对殖民地人民、土著人民的各种丑化描写,都充分地暴露了她的种族主义思想,同时,也是对殖民美梦的一次文学式实现:“审美行为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而审美或叙事形式的生产将被看作是自身独立的意识形态行为,其功能就是为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发明想象的或形式的‘解决办法”。[15]67-68

无论莱辛在多少个公开场合表明了自己对种族主义的憎恶或对殖民地人民苦难的同情,但是根据小说的此类细节来分析,她的思想意识深处还是保持着殖民帝国的梦想,与此相关的是,种族主义思想也牢牢地盘踞在她头脑中。随着殖民帝国的解体,殖民霸权和白人至上权一去不复返,对此,她怀着深深的遗憾。莱辛赋予老人星以智慧和权力,她把整个系列小说当作一个新殖民主义文档来记录,通过科学的实验和科学的进步,描绘了帝国的先进。[16]55(着重符号为笔者所加)毋庸讳言,这与她的种族身份、国籍身份有着莫大的关系:她曾经作为一名欧洲白人殖民者生活在殖民地。这段经历必然包含了白人(殖民者)通常能够享有的众多不合理利益,这些利益除非在殖民地,否则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想象的。多丽丝·莱辛的出身背景对她的小说创作有重大的影响。[17]4因此,在莱辛的作品中,如此明显表达种族主义思想,也不足为奇,作为一个作家,殖民经验——殖民隐喻——是她身份中的核心成份。[18]11但是,作为读者,特别是作为第三世界的读者,我们必须认清这类作品中的殖民主义思想和种族主义思想,不管作家头上的光环多么闪亮,也不能盲目地接受她的一切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必须对其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因此,认真细致地清理出莱辛作品中的种族主义思想意识,不仅不是多余之举,还是必要之举。

注释:

①塔希提人(Tahitians):居住于太平洋南部塔希提岛上的民族,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属波利尼西亚人种类型,经济文化发达到较高水平。——原译注。

②阿兹特克人(Aztecs):亦称特诺奇人和墨西哥人,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的一些州内,属蒙古人种印第安人类型。原信多神,有人祭习俗,现改信天主教。——原译注。

参考文献:

[1]Sheila Roberts. “Sites of Paranoia and Taboo: Lessing's ‘The Grass Is Singing and Gordimer's ‘July's People”, Research in African Literatures[J], Vol. 24, No. 3 (Autumn, 1993), pp. 73-85, Published b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Ching-Fang Tseng. The Imperial Garden: Englishness and Domestic Space in Virginia Woolf, Doris Lessing,

and Tayeb Salih[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3.

[3]Jenny Taylor, ed. Notebooks/Memoirs/Archives: Reading and Rereading Doris Lessing[M]. Boston, London, Melbourne, Henley: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2.

[4]Doris Lessing.Re:Colonized Planet 5: Shikasta[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79.

[5][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M].樊新志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6]Nalini Iyer. Masked Fictions: English Women Writers and the Narrative of Empire[D].Purdue University, 1993.

[7]Doris Lessing. The Sirian Experiments:The Report by Ambient II, of The Five[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80.

[8][法]皮埃尔-安德烈·塔吉耶夫.种族主义源流[M].高凌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9][英]维克托·基尔南.人类的主人——欧洲帝国时期对其他文化的态度[M].陈正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 Margatet M.Rowe.Doris Lessing[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94.

[12]梅米.殖民者与受殖者[A]//许宝强,罗永生选编.解殖与民族主义[C].魏元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3][美]J.M.布劳特著.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M].谭荣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4][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5][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 [M].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6]Mary Gough McCormack Carolyn.“A New Frontier”: The Novels of Doris Lessing and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D],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1998.

[17]Ruth Whittaker.Doris Lessing[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8.

[18]Lorna Sage.Doris Lessing[M]. London, New York: Methuen & Co. Ltd., 1983.

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丽丝殖民主义莱辛
帝国视阈与殖民主义电影中的地方和江南风景
高贵的“伪证”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