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摘要:本文在S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基础上,利用2003年一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数据,分析了短期内供需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需求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其中生物能源需求是重要原因,而传统消费需求影响减弱;货币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也有较大影响,其中汇率因素是重要原因;供给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供需因素;货币因素;S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12505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传统的农产品价格分析主要是从供需角度展开的。上世纪70年代以后,农产品转基因技术逐步在生产中运用,高效化肥和农业机械也逐渐得到推广使用,世界范围的农产品产量总体呈逐步增长趋势,粮食产量由1989年1911亿吨上升至2012年2419亿吨,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农产品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实现了人均产量的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农产品产量基本实现稳定增长,特别是粮食产量由1989年的408亿吨上升至2012年的590亿吨,远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在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价格1989—2001年基本保持了稳定。从2002年起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供需关系难以完全合理解释和预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供需不再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唯一原因。传统因素之外的变量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极大影响,包括汇率、自然灾害、生物能源、食品安全和动物疫病等,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期和难以调控等特征[1],这必然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形成威胁,也给国家控制通货膨胀造成极大困难。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究和思考。
近十年来有大量农产品使用到生物能源领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能源属性。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豆油和玉米分别是美国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的基本原料。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40%,其中已有33%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能源企业在政府政策刚性约束和税收优惠激励下,生产积极性高涨,特别当能源价格高企,企业将大量农产品用于能源生产,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与能源价格出现关联性。在农产品能源化基础上,农产品价格金融化就成为必然。2001年后美国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货币流向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资金占有量大量增加,特别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大量资金流入农产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对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005年后由于中国外汇占款增长速度加快,央行被动向市场投放巨量流动性,这些货币一方面推高资产价格,另一方面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小宗农产品如白糖、绿豆、生姜等农产品都出现剧烈波动,货币供应量变化(从而信贷总量、利率水平)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世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经历了极其平稳、相对平稳到剧烈波动的几个时期。1961—1999年影响粮食的主要因素是供给、需求和库存,解释程度为895%,但是2000年以后金融和能源成为影响粮食价格的主要方面,投资品和能源品属性显著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世界市场已经高度融合,中国农产品贸易量快速增加,必然也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生物质能发展和国内流动性对农产品价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翟雪玲等[1]认为正是因为农产品金融化导致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波动周期缩短,农产品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李新功[2]进一步论证中国大宗农产品资本化潜伏着泡沫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剧两极分化。苏应蓉[3]也认为大量资本流入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农产品价格金融化主要考虑的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期货持仓量等。Roache[4]认为汇率因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也对价格有一定影响,而指数基金等非传统投机者进入农产品衍生品市场,加剧了价格波动幅度和频率,国内市场由于通胀上升,企业需要借助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大量资金也进入期货市场。货币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多大的影响,学者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首先对货币做出反应,并引起物价总水平变化,继而传导到农产品,货币供给变化并不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影响很小[5-6],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扰动首先引起农产品价格超调,继而引起非农产品生产成本变化,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变化[7-8],在供给没有短缺的情况下货币超发是农产品价格上涨重要原因[9]。
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各种因素。供给因素考虑的变量有技术进步、劳动、耕地面积、降水量、气温、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自然灾害等,需求因素考虑的变量主要有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等,外部冲击包括金融因素和能源因素考虑的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变动、通胀预期、期货价格、期货持仓量、期货交易量和能源价格等。已有研究成果考虑因素各有侧重,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本文认为,研究中如果考虑太多的因素将使得结论模糊不清,失去分析的意义。分析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首先应过滤筛选出关联性较强的因素,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这样才能厘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出解决问题之道。
二、变量筛选、模型与数据
1变量筛选
(1)供给因素。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必然带来效率提高,但这是缓慢的过程,土地作为有限的生产资料对农产品供给形成长期约束。影响短期供给主要因素有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和自然环境变动,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相反,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时,就会使农产品的市场成本减少,从而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上升,供给量增加。农产品生产是生产过程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联,与动植物再生产相关的众多因素,如土地、温度、光照和降水等都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投入,这些自然因素带来的短期波动会逐步减弱。总之,短期影响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价格。
(2)需求因素。农产品需求可分为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农产品最终需求与消费者收入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地收入水平上升,最终需求增加。农产品中间需求是指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用做饲料、食品、纺织、化工和商业等农产品日益增加,日益成为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年中有大量农产品使用到生物能源领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能源属性,农产品中间需求和能源价格变化密切相关。短期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
(3)货币因素。从两个层面来考察:一是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扰动关注价格变化的传导,非农产品价格首先对货币做出反应,并引起物价总水平变化,继而传导到农产品,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冲击较非农品更强烈,总体上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有显著影响。二是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有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进口农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增加了农产品进口,并带来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汇率变动也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相关,人民币升值增强了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又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稳定。短期影响农产品价格的货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2数据和模型
结构VAR模型(Structural VAR,SVAR),实际是指VAR模型的结构式,在模型中包含变量之间的同期影响关系,VAR模型把变量之间的同期关系隐含到随机扰动项中,而经济变量之间往往不仅存在滞后影响,还存在同期影响关系。p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p)为:
摘要:本文在S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基础上,利用2003年一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数据,分析了短期内供需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需求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其中生物能源需求是重要原因,而传统消费需求影响减弱;货币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也有较大影响,其中汇率因素是重要原因;供给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供需因素;货币因素;S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12505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传统的农产品价格分析主要是从供需角度展开的。上世纪70年代以后,农产品转基因技术逐步在生产中运用,高效化肥和农业机械也逐渐得到推广使用,世界范围的农产品产量总体呈逐步增长趋势,粮食产量由1989年1911亿吨上升至2012年2419亿吨,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农产品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实现了人均产量的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农产品产量基本实现稳定增长,特别是粮食产量由1989年的408亿吨上升至2012年的590亿吨,远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在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价格1989—2001年基本保持了稳定。从2002年起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供需关系难以完全合理解释和预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供需不再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唯一原因。传统因素之外的变量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极大影响,包括汇率、自然灾害、生物能源、食品安全和动物疫病等,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期和难以调控等特征[1],这必然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形成威胁,也给国家控制通货膨胀造成极大困难。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究和思考。
近十年来有大量农产品使用到生物能源领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能源属性。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豆油和玉米分别是美国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的基本原料。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40%,其中已有33%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能源企业在政府政策刚性约束和税收优惠激励下,生产积极性高涨,特别当能源价格高企,企业将大量农产品用于能源生产,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与能源价格出现关联性。在农产品能源化基础上,农产品价格金融化就成为必然。2001年后美国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货币流向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资金占有量大量增加,特别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大量资金流入农产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对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005年后由于中国外汇占款增长速度加快,央行被动向市场投放巨量流动性,这些货币一方面推高资产价格,另一方面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小宗农产品如白糖、绿豆、生姜等农产品都出现剧烈波动,货币供应量变化(从而信贷总量、利率水平)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世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经历了极其平稳、相对平稳到剧烈波动的几个时期。1961—1999年影响粮食的主要因素是供给、需求和库存,解释程度为895%,但是2000年以后金融和能源成为影响粮食价格的主要方面,投资品和能源品属性显著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世界市场已经高度融合,中国农产品贸易量快速增加,必然也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生物质能发展和国内流动性对农产品价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翟雪玲等[1]认为正是因为农产品金融化导致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波动周期缩短,农产品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李新功[2]进一步论证中国大宗农产品资本化潜伏着泡沫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剧两极分化。苏应蓉[3]也认为大量资本流入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农产品价格金融化主要考虑的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期货持仓量等。Roache[4]认为汇率因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也对价格有一定影响,而指数基金等非传统投机者进入农产品衍生品市场,加剧了价格波动幅度和频率,国内市场由于通胀上升,企业需要借助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大量资金也进入期货市场。货币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多大的影响,学者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首先对货币做出反应,并引起物价总水平变化,继而传导到农产品,货币供给变化并不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影响很小[5-6],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扰动首先引起农产品价格超调,继而引起非农产品生产成本变化,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变化[7-8],在供给没有短缺的情况下货币超发是农产品价格上涨重要原因[9]。
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各种因素。供给因素考虑的变量有技术进步、劳动、耕地面积、降水量、气温、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自然灾害等,需求因素考虑的变量主要有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等,外部冲击包括金融因素和能源因素考虑的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变动、通胀预期、期货价格、期货持仓量、期货交易量和能源价格等。已有研究成果考虑因素各有侧重,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本文认为,研究中如果考虑太多的因素将使得结论模糊不清,失去分析的意义。分析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首先应过滤筛选出关联性较强的因素,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这样才能厘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出解决问题之道。
二、变量筛选、模型与数据
1变量筛选
(1)供给因素。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必然带来效率提高,但这是缓慢的过程,土地作为有限的生产资料对农产品供给形成长期约束。影响短期供给主要因素有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和自然环境变动,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相反,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时,就会使农产品的市场成本减少,从而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上升,供给量增加。农产品生产是生产过程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联,与动植物再生产相关的众多因素,如土地、温度、光照和降水等都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投入,这些自然因素带来的短期波动会逐步减弱。总之,短期影响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价格。
(2)需求因素。农产品需求可分为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农产品最终需求与消费者收入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地收入水平上升,最终需求增加。农产品中间需求是指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用做饲料、食品、纺织、化工和商业等农产品日益增加,日益成为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年中有大量农产品使用到生物能源领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能源属性,农产品中间需求和能源价格变化密切相关。短期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
(3)货币因素。从两个层面来考察:一是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扰动关注价格变化的传导,非农产品价格首先对货币做出反应,并引起物价总水平变化,继而传导到农产品,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冲击较非农品更强烈,总体上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有显著影响。二是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有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进口农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增加了农产品进口,并带来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汇率变动也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相关,人民币升值增强了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又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稳定。短期影响农产品价格的货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2数据和模型
结构VAR模型(Structural VAR,SVAR),实际是指VAR模型的结构式,在模型中包含变量之间的同期影响关系,VAR模型把变量之间的同期关系隐含到随机扰动项中,而经济变量之间往往不仅存在滞后影响,还存在同期影响关系。p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p)为:
摘要:本文在S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基础上,利用2003年一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数据,分析了短期内供需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需求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其中生物能源需求是重要原因,而传统消费需求影响减弱;货币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也有较大影响,其中汇率因素是重要原因;供给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供需因素;货币因素;S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12505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传统的农产品价格分析主要是从供需角度展开的。上世纪70年代以后,农产品转基因技术逐步在生产中运用,高效化肥和农业机械也逐渐得到推广使用,世界范围的农产品产量总体呈逐步增长趋势,粮食产量由1989年1911亿吨上升至2012年2419亿吨,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农产品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实现了人均产量的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农产品产量基本实现稳定增长,特别是粮食产量由1989年的408亿吨上升至2012年的590亿吨,远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在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价格1989—2001年基本保持了稳定。从2002年起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供需关系难以完全合理解释和预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供需不再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唯一原因。传统因素之外的变量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极大影响,包括汇率、自然灾害、生物能源、食品安全和动物疫病等,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期和难以调控等特征[1],这必然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形成威胁,也给国家控制通货膨胀造成极大困难。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究和思考。
近十年来有大量农产品使用到生物能源领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能源属性。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豆油和玉米分别是美国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的基本原料。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40%,其中已有33%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能源企业在政府政策刚性约束和税收优惠激励下,生产积极性高涨,特别当能源价格高企,企业将大量农产品用于能源生产,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与能源价格出现关联性。在农产品能源化基础上,农产品价格金融化就成为必然。2001年后美国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货币流向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资金占有量大量增加,特别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大量资金流入农产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对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005年后由于中国外汇占款增长速度加快,央行被动向市场投放巨量流动性,这些货币一方面推高资产价格,另一方面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小宗农产品如白糖、绿豆、生姜等农产品都出现剧烈波动,货币供应量变化(从而信贷总量、利率水平)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世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经历了极其平稳、相对平稳到剧烈波动的几个时期。1961—1999年影响粮食的主要因素是供给、需求和库存,解释程度为895%,但是2000年以后金融和能源成为影响粮食价格的主要方面,投资品和能源品属性显著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世界市场已经高度融合,中国农产品贸易量快速增加,必然也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生物质能发展和国内流动性对农产品价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翟雪玲等[1]认为正是因为农产品金融化导致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波动周期缩短,农产品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李新功[2]进一步论证中国大宗农产品资本化潜伏着泡沫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剧两极分化。苏应蓉[3]也认为大量资本流入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农产品价格金融化主要考虑的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期货持仓量等。Roache[4]认为汇率因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也对价格有一定影响,而指数基金等非传统投机者进入农产品衍生品市场,加剧了价格波动幅度和频率,国内市场由于通胀上升,企业需要借助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大量资金也进入期货市场。货币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多大的影响,学者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首先对货币做出反应,并引起物价总水平变化,继而传导到农产品,货币供给变化并不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影响很小[5-6],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扰动首先引起农产品价格超调,继而引起非农产品生产成本变化,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变化[7-8],在供给没有短缺的情况下货币超发是农产品价格上涨重要原因[9]。
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各种因素。供给因素考虑的变量有技术进步、劳动、耕地面积、降水量、气温、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自然灾害等,需求因素考虑的变量主要有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等,外部冲击包括金融因素和能源因素考虑的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变动、通胀预期、期货价格、期货持仓量、期货交易量和能源价格等。已有研究成果考虑因素各有侧重,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本文认为,研究中如果考虑太多的因素将使得结论模糊不清,失去分析的意义。分析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首先应过滤筛选出关联性较强的因素,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这样才能厘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出解决问题之道。
二、变量筛选、模型与数据
1变量筛选
(1)供给因素。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必然带来效率提高,但这是缓慢的过程,土地作为有限的生产资料对农产品供给形成长期约束。影响短期供给主要因素有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和自然环境变动,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相反,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时,就会使农产品的市场成本减少,从而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上升,供给量增加。农产品生产是生产过程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联,与动植物再生产相关的众多因素,如土地、温度、光照和降水等都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投入,这些自然因素带来的短期波动会逐步减弱。总之,短期影响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价格。
(2)需求因素。农产品需求可分为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农产品最终需求与消费者收入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地收入水平上升,最终需求增加。农产品中间需求是指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用做饲料、食品、纺织、化工和商业等农产品日益增加,日益成为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年中有大量农产品使用到生物能源领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能源属性,农产品中间需求和能源价格变化密切相关。短期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
(3)货币因素。从两个层面来考察:一是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扰动关注价格变化的传导,非农产品价格首先对货币做出反应,并引起物价总水平变化,继而传导到农产品,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冲击较非农品更强烈,总体上货币供给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变化有显著影响。二是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有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进口农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增加了农产品进口,并带来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汇率变动也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相关,人民币升值增强了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又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稳定。短期影响农产品价格的货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2数据和模型
结构VAR模型(Structural VAR,SVAR),实际是指VAR模型的结构式,在模型中包含变量之间的同期影响关系,VAR模型把变量之间的同期关系隐含到随机扰动项中,而经济变量之间往往不仅存在滞后影响,还存在同期影响关系。p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p)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