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园文化活动 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014-09-27 10:59朱鹏飞黄春雷
大学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能力科技

朱鹏飞 黄春雷

[摘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就能在整个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前沿地位,就能创造和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适当的评价和奖励不但是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意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3-0107-02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體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就能在整个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前沿地位,就能创造和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胡锦涛同志曾在参加农工党、九三学社界委员联组会上明确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而高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制的基础,其培养目标就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 借助社团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们还未清醒地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学术科技类活动是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开展的科技竞赛类活动非常少,学生参与率比较低,效果不明显等原因,未能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其次,社会实践类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真正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少,有些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出现搞形式、走马观花的现象,未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不健全

首先,大部分高校在学生组织中还没有设立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机构来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没有系统地设计和规划大学生科技创新类校园文化活动。其次,没有建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未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导致学生参与率、积极性不高,且影响范围较小。

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蓬勃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各类专家讲坛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通过开展各类学科、科技竞赛活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开展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灵感。

(一)开展各类专家讲坛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色,通过学校、学院两级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博士等为在校大学生开展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专业前沿、就业指导、人生规划等系列讲坛活动,例如“百家讲坛”、“教授讲坛”、“博士论坛”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讲坛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不断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科技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各类学科、科技竞赛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或者特长组建各种学术类、科技类或专业类的学生社团组织,并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参与到社团开展的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中来,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已经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深入社会,增加其社会阅历,让其了解实际职业需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类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义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宣传环保、法律等知识,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不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参与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支农、支教、政策宣传”等活动,增加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制

高校应该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完善的校园科技文化体系,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以浓郁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活跃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全面支撑和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完善、有力、系统、科学的保障体系和激励体系为基石,以多维、立体、丰富、有效的实践体系为平台,努力打造“可选择性、可参与性、可学习性”的开放的校园科技文化体系,让所有的在校学生都享受到校园科技文化的愉悦,从而真正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

(一)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机构

首先,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应建立由主管科研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工作组织(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并出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意见和建设办法,系统地设计和规划大学生科技创新类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工作。其次,在校团委指导下,应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组织(如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联合会),以学生社团形式存在,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

(二)建立多维多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平台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所学知识的特点,分层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一年级学生主要接触的课程为基础课,我们可以针对他们开展物理趣味创新实践活动,如开展“鸡蛋撞地球”、“水火箭”和“逆水行舟”等活动;大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专业课,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对大二学生开展门类齐全的专业性科技竞赛活动,如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基本原理紧密联系的竞赛活动,使学生们在参加竞赛的同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针对大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我们可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开展多类别的科技学术讲坛活动,如邀请校内外专业学者开展“百家讲坛”、“教授论坛”、“博士论坛”、“就业创业论坛”等多层次、多类别的学生科技学术讲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科技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也为科技研发、学术专攻和学科交叉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信息来源。

(三)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合理的奖励可以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成果质量。每年针对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情况作为主管部门和各院(系)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奖励的同时,树立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各院(系)在评奖评优、组织发展中给予一定的倾斜,不断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适当的评价和奖励不但是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骁.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胡敏.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3]杨学昭,张五一,王东云.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

[4]储亚平,金小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1).

[5]赵敏,何文玲,李晓伟.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院报,2011(2).

[6]李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与解决途径研究[J].科技咨询,2011.

[7]张桂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教学改革与实践,2011.

[8]翟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创新能力科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科技在线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