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转型的动因探析

2014-09-27 02:37张天波
大学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负债联网转型

[摘要]依据复杂系统理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物联网都是巨复杂自适应智能系统。物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有:实体世界虚拟化、物人事(件)互联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数据处理智能化、教育理念辅导化、个体成长“学育”化等。高职院校转型可分为:学校升格发展、创设稀缺资源、目标管理定位、产权合理流转4种类型。转型的外驱动力因素有:经济驱动、政策导向、社会竞争、科技催化;内应动力因素有:办学目标定位、异质要素建构、科学技术异化、教育负债累积等。

[关键词]信息复杂全息人物联网高职教育转型教育负债累积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3-0001-04

复杂系统理论的“自适应性”、“智能性”和“全息子系统”[1]等概念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物联网等与人相关联的许多系统都是巨复杂自适应智能系统。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或者所谓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和MOOC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引发了连锁式的变革,如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教育理念、管理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高职院校是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核心要素,而构成高职院校组成要素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学生都是“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信息化的、全息性的、巨复杂自适应智能系统” [2]——简称“信息复杂全息人”。随着“泛在网络”、“感知中国”、“智慧地球”和物联网融入高职院校,这将引起高职院校整体转型以及其内涵要素子系统的转型。

一、物联网与高职院校的关系分析

(一)物联网的定义和特征

IoT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家庭或学校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射频识别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PaaS、IaaS营运等模式,实现“人对人”、“人对物”,“物对物”和“事对物”的“管、控、营”一体化。[3]这可称为物联网的内涵性定义。

本文认为: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建构的物事系统而为人生服务的自主网络工具,其也是一个“巨复杂自适应智能系统”(GCAIS,Giant Complex Adaptive Intelligent Systems),即物事系统(人、物、事、信息)——网络——互联网——为人生幸福服务的网络工具。从哲学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本质是借助于信息和网络技术把异质性的实体转换成用数字表示的同质性的虚体进行交互作用,实现多样化的处理,再反作用于异质性的实体达到对其进行控制的目的,这可称为哲学角度定义的物联网。

一般认为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征。有人提出物联网主要有诸多特征,如无所不在性、融合物理与虚拟世界、智能化、以人为本等。由于人是“复杂信息全息人”[4],凡是有人参与的系统都是巨复杂自适应智能系统。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生的幸福,所以物联网的核心特征还应有整体涌现性、异化性(物极必反性)、实现社会和谐和美好幸福人生的目的性等。

(二)物联网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关系

笔者认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研究型教育、老年教育、泛在教育(其是由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社会产业培训等构成)。”[5]物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物质世界数字(虚拟)化,RFID技术、纳米技术被智能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令物质世界被极大地数据化。其次,人、物、事(件)互联化,人、各种物和事的数据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再次,教育资源信息化,被融入教育资源池的各种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教育资源以信息的形式而存在,并被随时随地利用。第四,数据处理智能化,对各种教育信息能够进行自动分类分级的智能化处理,方便受教育者的采集和吸取。第五,教育体系辅导化,学校弱化为辅导机构,学校主动的教育体系随着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提升而弱化为辅导体系。第六,个体成长发展“学育”化,物质世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教师传递信息、引导或强化受教育者某项功能的作用被弱化了。被传递者(物质世界)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而将有关信息自动传播或传递出去,教师的主导地位降低了,受教育者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教育演化为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成长,因学而育成。为与“教育”对应,可把这个成长过程称为“因学而育”,即“学育”,这是物联网对教育的最根本的冲击。

二、高职院校转型的定义

转型的英文是transition,意思是从一种形式转变、变化、变迁到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种结构变为另一种结构。中文的转型可以从字面理解:转,应由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而变;型,应是有一定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组织或系统(包含人、事或物)。本文认为:转和型结合成转型概念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一是对于有一定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组织或系统(包含人、事或物)而言,没有内部结构的单个点或元素的变化不能使用转型;二是转型应有外部环境的作用,如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输入和交换[6];三是转型应是涉及人的组织或系统,也即是有人的因素或要素参与其中,对于自然界如物理、化学、天体等,应使用转变、转化、演化、变形、变化、变迁、进化、退化、裂变、衰变、分解、分形等;四是只有内部结构的部分变化而没引起整体或外部形态的相应变化,则不能称为整体的转型;五是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六为整体转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变或突变过程,整体未出现显性的变化但其内部的某一要素或若干要素是可以发生变化的,由内部要素子系统转型的累积而最后导致整体的转型。所以,转型是指物或事的结构形态、运行范式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转型具有过程性、动态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性。

三、高职院校转型的外部驱动因素

高职院校转型的外源性动力因素可分为经济驱动、政策导向、社会竞争和科技催化四种。

(一)经济驱动

物联网的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生产方式或模式,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更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构,导致与经济发展方式协调一致的高职教育发生相应的变革,即引导高职教育的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成长、发展或消亡的最重要的外源性驱动因素。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等呈现出诸多不适应性。与行业产业联系紧密的学院和专业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相应的变化,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甘蔗制糖专业和制浆造纸专业已经取消或调整专业方向;再如为适应生活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该校增设了包含酒店管理和餐饮专业的旅游系,增设了美容化妆品专业。这些都是外部经济发展而引起的内涵子系统转型。

(二)政策导向

政府的政策就是一个指挥棒,政府是带有信号灯的火车头,其指引和牵引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高职教育产品是“超公共产品”的缘故。由于物联网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它也必将导致国家政策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或变革。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还必须注意政策因素,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政策,政策既能给高职院校带来机会,也可能使高职院校失去机会。

政策导向包括国家的政策导向、法律法规制度导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是要加强政府的主体作用。对此,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理解:一是要明确抓好教育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要清楚教育产品的特殊性。教育的产品是“信息复杂全息人”,由于人具有复杂性、创造性,若作为“产品”的话,只能是比“纯公共产品”还要有优势的“产品”,可称为“超公共产品”。教育的公益性与教育的投资主体无关,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私人投资办教育,教育产品的“超公共产品”性质都不会改变。三是不能把学校当作企业或营利的组织去经营,任何通过办学校获取利益的活动都应是教育的“异化”,或称为“学校异化”。四是教育效率的高低与教育产权归属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与办学机制、政策导向、理念、管理、职业道德、价值观,甚至与领导者的追求目标有关系。

(三)社会竞争

高职院校转型离不开社会为其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外部条件,但它总是与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制度创新、人员结构调整等紧密相连。物联网使得“人、物、事(件)互联化”,引起了人类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变革,也将导致社会生存竞争方式的变革,社会竞争将从物质竞争转向事的竞争和信息竞争。高职院校的生存方式、管理模式、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等都将随着物联网的应用而变化,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即物联网→生活方式→人生价值→物、事与人的关系→社会竞争→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转型。

(四)科技催化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学是技术的灵魂,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又推动教育不断深化。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教育内容更丰富多彩和充实,使得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职教育是职业性、实践性、科学性、技术性等更加突显的高等教育,科技使得教育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而信息化的物联网更能使“信息复杂全息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耦合协同的受益最大。

四、高职院校转型的内部驱动因素

本文认为,内源性动力因素有目标管理定位、异质要素建构、科学技术异化和教育负债累积。

(一)目标管理定位

物联网能使“物质世界数字化”和“数据处理智能化”,其将导致“泛在教育”、“泛在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以集中时间、集中地点为主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有可能被分解到人的一生之中进行,学习年限将缩短,教育内容将精简,受教育者有可能以在工作中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来完成在学校里的集中学习。此外,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与高职教育相等价,使得不少人通过岗位提升而达到与接受学校教育同样的目标。所以,职业性、实践性和就业导向将成为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物联网的应用将是高职院校定位和转型的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认为,目前部分公办高职院校出现教育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没有进行产权流转,而关键是管理和监控不到位,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对于内部管理:一是要制订学校章程;二是要构建良好的决策机制;三是校长要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事业心;四是要建立学校信息公开制度;五是要有优秀的校园文化;六是高职院校不能按企业模式运行。

对于社会监督:一是要接受内部构成要素(教职工和学生)的测评和监督;二是要接受外部微观环境(学生家长或群体)监督;三是要接受行业、企业、协会的监督;四是要接受评估组织的监督;五是接受上级主管和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六是要接受媒体中介的监督。

(二) 异质要素建构

高职院校的成立、生存、发展,主要决定于其内涵异质性要素子系统的建构。异质性要素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优良、结构是否合理等,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效应。异质性资源要素是指不能在一般要素市场上,于一定范围或区域内通过合理的交易渠道或手段获得的特殊动力资源。物联网“物质世界数字化”的本质是把缤纷繁杂的物质世界同化为数字或虚拟图像,并使实体的教育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以信息的形式同质化。因而,高职院校要获得异质性资源显得很困难。复杂世界的同质使得同行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效应和特色办学将是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因此,异质要素的建构是高职院校转型的根本或生命线。

(三)科学技术异化

所谓“异化”是指主体把自己的素质和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和力量。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了技术异化理论。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本是人类为了幸福的目标而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所进行的劳动实践的结果或创造物。但在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而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反过来同人作对,损害、扭曲、束缚、威胁和控制人类,“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技术异化。[7]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但其“异化”反而使得教育者“教”的功能被物联网的实体虚拟化的实物自我表达或描述所取代,教育者原来“教”的主导功能被迫退化到辅导的地位,这就称为科学技术和物联网对教育的异化。本来控制自然的技术是人的肢体器官和大脑器官的延伸,代替人的部分肢体行动和大脑的部分功能,但却异化为使人服从于技术发出的命令,被动的受制于技术。控制自然的技术异化为控制人的技术,物联网加深了物对人的控制。所以,科技异化是高职院校转型的内部动力因素之一。

(四)教育负债累积

“负债”是经济学中表达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概念。负债的大小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状态,当负债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如资不抵债时,就有可能出现代企业破产。负债概念也被其他领域借用,例如,有关计算机软件架构方面的文章《利用灵活的技术清偿技术负债》中提出:技术负债是一个拖拽;技术负债的真实心理成本;区域负债等概念。[8]也有人提出体操运动员的“技术负债”问题,其是“由于应付比赛更多的时间是练习比赛动作,没有系统的时间训练基础动作”,因此形成“技术负债”。[9]网上流传的“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历门”事件就可称之为“学历负债”或“文凭负债”,所有的造假都可认为是当事人背上了沉重的“造假负债”,这种负债的偿还将是非常严重的,有时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如美国北达科他州狄克森州立大学在一份审计报告中被曝“极度缺乏控制和监管”,该校主管留学生事务的副校长因此辞职,而该校的教育、商务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道格·拉普兰特教授被人发现自杀身亡。[10]这应是教育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形成的“教育质量负债”所付出的代价。

对于“教育负债”的分类,按经济性划分为经济负债和非经济负债,而非经济的教育负债又可分为管理负债、专业负债、职业负债和质量负债等。按负债对象可划分为对教育者负债和对受教育者负债。对教育者负债又可分为对教师负债、对行政管理人员负债和对后勤服务人员负债三种。对教职工的负债表现为缺乏教职工凝聚力、未形成强有力的教职工教学团队、管理团队和后勤服务团队。按时间长短划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按负债能否及时予以补偿划分为可补偿性负债和不可补偿性负债。

所谓“管理负债”是指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引起对学生的“负债”,管理的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或体现,学生未能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或熏陶。

所谓“专业负债”是指学生“负”专业知识的“债”。由于学校强调就业导向和专业理论上的“够用”,在学生仅有的三年时间里让学生用大部分时间去顶岗实习了,而专业的理论知识被淡化,这就形成了对专业理论的“负债”。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黄金时间里没有学到应有的系统理论知识,到以后“偿还负债”时是要连“本”带“息”一起支付的,并且这是高额的“利息”,有的人可能要遗憾终生。

所谓“职业负债”是指未能实现职业性教育的目标,这部分的负债通过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而得到适当的补救。职业负债包括职业技术负债、职业道德负债、职业能力负债等。而职业道德负债可能会引起社会负债,也就是说,未达到毕业生标准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因其综合素质较低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谓“质量负债”是指“背负”教育质量的“债”,包括教育质量负债、管理质量负债、教学质量负债。教育质量负债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经济因素造成的。尽管可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机会公平,但“教育质量负债”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不规范或不统一,在执行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以因材施教或因人施教的名义而使得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减少或克服教育质量负债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制定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和全面监控。

五、结论

物联网将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其对高职院校转型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转型不仅是发展,退出也是一种彻底的转型。教育质量未达到规范的标准如同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这就可称为“教育负债”,对此,应引起同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凤彬.“全息”原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5(5):1-8.

[2]张天波,徐海娟,胡思扬等.基于行动体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437-441.

[3]物联网.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308.html/.

[4]张天波,张李良.人性假设框架下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下):50-52.

[5]张天波.终身教育维度下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结构和层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31-35.

[6]张天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355-357.

[7]梁丽,包国光.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25.

[8]David Laribee.利用灵活的技术清偿技术负债,MSDN Magazine [EB/OL].http://msdn.microsoft.com/zh-tw/magazine/ee819135.aspx.

[9]胡富芬.男子单跳基本技术“负债”问题的研究[J].体育世界,2006(9):66-67.

[10] 美一大学被曝学历造假,副校长辞职院长自杀[EB/OL]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2/15/008657804.shtml.

[11] 孙健,卓潇.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性质研究[J].大学教育,2012(11):75.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负债联网转型
“身联网”等五则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抢占物联网
转型
你的负债重吗?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沣芝转型记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