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中心模式的研究

2014-09-27 19:28孙涛秦录芳
大学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实训

孙涛 秦录芳

[摘要]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采用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了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这种产学研合作教育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更新教学管理方式构建工程实训环境,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四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中心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实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3-0046-03

我国大多数的本科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的大学,其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熟练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而上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校内外的实训实习,所以实践教学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训中心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校内场所,单纯依靠学校自身力量,仅仅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动态,充分利用企业的力量和资源,寻求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中心,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这就是本科院校实训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共建模式。

一、产学研合作建设实训中心的意义

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同建设实训中心是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举措,它发挥了双方的资源优势。具体来说产学研合作建设实训中心有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弥补了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开放型的教育模式,它通过企业参与办学,把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与企业、科研等单位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先进性相结合,使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生产实践训练统一起来,把课堂传播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突破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真实生产技术知识和企业文化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弥补了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校企合作,把实训中心建设成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使其具有很强的创新和生产能力,是新产品开发、试制和转化的最理想场所。实训中心的硬件设备既要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常规设备,还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不同层次、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先进加工设备和教学设备,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真实的工程环境。学生在这个基本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完成一定的企业安排的生产和设计任务,参加部分的科研项目,切实做到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培养学生用工程语言、工程观点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企业环境,将培养人才和完成生产、科研任务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既增长了知识,又全面提高了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1]

(二)缓解了学校资源紧缺的问题

学生的实训教学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实训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培养资源的短缺显得更为突出,而仅仅通过学校自身力量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引入企业、科研院所这些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学生可以共享到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的工程实践知识,这样就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缓解了学校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资源培训成本。

(三)拓宽了就业渠道

产学研合作建设的实训中心注重在真实工程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让人才的培养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下综合进行。学生在读书期间就介入了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工作,这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先期感受到了企业的氛围,提前参与了市场的竞争,加速了人才的培养,为他们毕业后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能使学生较早进入实训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训中心和合作企业的教师、技术人员及相关的领导有了广泛接触,了解了企业的技术和文化需求。毕业后,用人单位可以从中挑选优秀满意的人才,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又扩宽了学校的就业渠道。

(四)促进了学校教学的改革

校企结合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可以克服高等学校“闭门造车”的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这样学校与企业双方都更加注重办学效益,从而能更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当前,企业对人才培养最关心的是高校能否培养出他们所需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密切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得学校必须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这就使得学校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只有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才能较好地解决学校教育脱离社会需要的问题,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二、产学研合作建设实训中心的措施

产学研合作建设校内实训中心的目的是实现双赢。建立健全实训中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保障产学研合作顺利运行的前提,构建真实的工程实训环境是培养适合企业需求人才的必要条件,优化实训课程结构、更新实训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产学研合作建设实训中心是一种新的机构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新的机构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实训中心,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是多方共同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由于牵涉到多方不同的主体,所以在合作前一定要详细制订各自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人员的任用和管理、利益分配的原则和办法等管理体制和内容,为产学研合作建设的实訓中心的顺利运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在法律的前提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最终目标上达成多方的共识。

除了必要的法律保障之外,加强多方合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多方的关系也很重要。如实训中心的建设可按照董事会这种组织形式,结合“平等自愿、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多方选定的专家和代表召开专家研讨会,进行可行性论证,共同确定和搞好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建设;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从建设思路、方案制订、设备选型、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实训教材的编写等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只有通过这种平等协商合作,才能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效、顺利运行。[2]

(二)更新教学管理方式,构建工程实训环境

现有的实训环境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很难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充实和完善实训环境,使之向现代工程实训的方向发展,构建符合企业真实工程的教学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工程实训中心不仅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在企业管理、设备、工艺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方面的模范工厂。鉴于此,应当以传统的实训中心为依托,和企业联合补充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的人员,充实现代先进技术及设备,更新实训中心的教学管理方式。如实训中心按照企业车间形式进行构建,按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引进企业项目案例;学生选择模拟不同的岗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权利;设立研讨区,方便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开会等。[3]

(三)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产学研合作建设实训中心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得学校在获取大量社会、科技和生产信息的同时,也需要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能更好地接触新知识,切实了解到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把握现代工业的真正命脉,这样学校培养的才是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现有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而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注重对学生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训教育模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实训环境。

首先,需要学校按社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大纲,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其次,要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最后,保证优秀的教学质量,除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外,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配合。

在教学手段上,应尽可能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如挂图、陈列柜、模型实物、投影、幻灯片、录像片、课件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集百家之长排万家之短”,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象本质、采用联想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采用类比法使学生触类旁通、采用讨论法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等,通过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前沿性、现场性、直观性,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办讲座,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案例以及相关产品设计应用的实例讲解。总之,应采用科学的教学内容,选择现代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构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因素,促进其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教学、学术水平,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应想方设法逐步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热爱实训教学、刻苦钻研、年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整体教学梯队。同时,要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就必须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实践教师不仅应全面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先进教学方法,还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艺知识和能力。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有效地完成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从政策上鼓励,选派一批具有较好专业理论知识和接受适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培训;二是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合作,通过联合申报项目或者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保证教师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三是邀请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来校开展教学,介绍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案例,增加教师、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四是经常组织教学研讨,使大家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4]

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采用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加剧,这种产学研合作教育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獻]

[1]李卫权.搞好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石油教育,2003(4):18-21.

[2]杨利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进行高职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34-36.

[3]卢瑾,李洪煜,王小号.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实训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134-135.

[4]顾金亮.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业训练模式及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1(6):39-41.

[5]刘建圻,张严林.论国外校企合作机制的发展现状[J].大学教育,2014(1):14.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实训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