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摘 要】语文的学习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是有着特殊情感的,它既是基本知识的传递,更是中国文化的诠释。从小学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知识,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至于能相对地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的性格,那么教师应该要重视课堂的活跃性。因而,我觉得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的教学活性化。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30
从语文课本中教师不难发现,为了能够吸引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课本的设计上花了很多的心思。鲜艳的颜色,生动的图片,清晰的画面,这些都无一不体现着小学语文知识的生动有趣。这也是引领学生开始爱上语文的途径之一。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也是最终决定教学形式的主导者,教师应该改进个人的教学措施,尽量活化语文教学,活化课堂,让小学生从现在开始爱上语文。下面我将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关于语文的活性化教学。
一、活化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任务。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重要而又关键的。纵观目前学生的掌握情况,主要存在着记忆方面的问题。即使当时学生记住了,但是这种记忆不是长时的,也不是深刻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记忆特点开始由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过渡,也就是说学生开始学会用逻辑思维记忆知识。但是这个过程的探知及掌握需要语文教师的帮助。正是学生无意记忆的特点,在面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时,学生能在课堂上或者学习后的几天记住所有的知识。但是经过时间的冲击及更多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会逐渐忘记所学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采取活化教学。例如针对拼音或者汉字的教学,刚开始学习的阶段,若是教师只是带领学生不断地书写、朗读,这可能会让学生在当下记得。有的教师就会加以形容,“e”长得像鹅,而读音也和鹅的叫声相似。这样的教学相对来说就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活化教学的要求是使教学生动活化,教师可以放大图片引导学生的发现,也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鹅的形象及声音。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把相应的汉字与图片相结合,或者还可以利用形象字教学方法,例如“羊”的羊角就是化作两点,三横是它的身体,一竖代表它的脚。这样的诠释能生动活化字体的教学,也能帮助学生的记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化吧。
二、活化形象
小学生学习语文,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影响学生的性格及观点,希望给予学生一种积极、乐观、正确的思想及情感。在语文课本中,不乏缺少这样的教材,例如陈毅吃墨水、周恩来一夜的工作。这些关于实际历史人物的教材之所以出现在课本上,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以外,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正能量去影响及改变小学生的缺点。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意义之一,但是开展怎样的教学才能最为完善的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形象进行活化,利用教学方式的改变及教学观念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在进行人物形象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扩大知识面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通过影视,通过历史,对人物的深刻了解,更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人物活化,从课本的信息或者是通过自己的了解,然后向全班同学形容该人物的优点及自己发现的细节之处。诱导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是活化教学的过程之一。活化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最好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例如学习雷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帮助别人,体验个人内心活动。虽然只是暂时的活动,但是学生会对雷锋的精神有所体会,即使这是一种表达不出来的情感,但是对于教学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活化的形象能让小学生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三、活化内容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充满了情感、活力及情趣。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也投入了很大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随着学习目标的提高,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是有其沉寂的一方面。活泼生动的课堂固然符合学生的性格,也能吸引他其注意力,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活化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传教,学生听教。即使语文教师的语言生动,语调形象,但是语言的表达毕竟有些时候不及行动的体现,并且语言表达时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化语文内容,教师可以选择性的将语文内容活动化。在活动形式的选择方面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形式。
(一)个人形式
小学生的个人表演能相对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其胆量及气魄,这与今后的自信个性培养是分不开的。例如学习《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表演这个丑小鸭的故事及形象。通过自己的想法将丑小鸭的经历及心理想法用动作及表情表达出来。这个主动思考及探讨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表达个人的创意。当然,对于文章的学习及体会学生就会有更深层次的感受。
(二)小组、团体形式
当然,活动化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小组、团体的方式。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团体小组形式的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性格成长。当前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掌握上明珠,其个性及想法比较自我。对于合作、团结、分享,学生还是懵懵懂懂,也未能体现其中的快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团体活动的教学形式,以助于学生纠正自身的问题。教师常运用的是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这可以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文章故事化,表演化,以团体为中心,为故事的表演创造环境,选定人物。这些过程的磨合会让学生在性格及学习上懂得更多珍贵的品质。
(三)家庭的形式
不得不提出的是,现在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缺乏的。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家长更多地是在追求物质上的丰富,对于学生精神及心灵上的需要,家长似乎已经忘却。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健康健全地成长,我们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例如学习《春天来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感受一次户外的春天,让学生记录身边春天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这是一次学习任务,更是一次孩子与家长的交流及相处。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针对语文课本知识,教师要放宽个人的眼界,看到一些被忽略的及存在的教育问题。希望通过语文教学的改变,让小学生感受到完善的教学,体会到教育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