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
【摘要】图表题是山东高考政治试题的主要题型。把握图表题的特点,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考生增强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图表题的变化特点、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妙用和高考猜想等角度做了浅析。
【关键词】图表题;变化特点;思路技巧;方法妙用;高考猜想
图表题一直以来是高考政治试题的主要题型。从前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到近几年城乡消费结构变化等,几乎每年高考都涉及图表题。把握图表题的特点,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考生增强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
一、图表题的变化及特点
(1)图表的组成。图表题一般由“表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有的还加注解。
(2)考查范围。近几年高考已经由专门考查经济生活内容转变为既考查经济生活的学科内容也考查哲学、政治生活的学科内容。
(3)呈现的方式。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图表的呈现方式由以往单一的统计表格作为背景材料转变为统计表格、柱状统计图、坐标曲线图、扇形百分比图等分别单独使用或者相互配合使用。
(4)设问的设计。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题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①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或表一、表二分别表明了或共同表明了什么?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还要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的深藏的信息及本质问题。②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其内在联系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也有的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原因。③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其它问题等等。
二、图表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要做好图表题,其基本思路及技巧是:一审、二比、三关注和四结合:
一审表头,即分析图标标题。任何图表都离不了标题,标题往往就是图标材料的中心,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是什么内容,为考生理解中心观点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
二比,即横比和纵比。图表的最大特点是纵与横的统一,答题时不仅要纵着(竖着)看,还要注意横着看。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比较的过程中要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解题规则。
三关注,即要关注特殊年份、注释和联系。一要关注特殊年份的特殊意义:图表中有的年份具有特殊意义,要注意理解特殊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二要关注注释:注释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如果忽视了的话,则不能全面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三要关注联系: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把握图表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
四结合,即要结合设问、教材、材料和时政。一要结合设问。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二要结合教材语言即观点原理,三要结合材料语言,四要结合时政语言即党的方针政策。答案没有教材语言就缺乏理论依据,没有背景材料语言就会脱离实际,没有时政语言就显示不出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
三、方法妙用
(2008年广东)材料1:广东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内容 出口 进口
年份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2006年 3019.5 26.8% 2252.6 18.7%
2007年 3692.46 22.2% 2648.03 17.5%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l: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l反映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几条建议。
解释:第(1)问结合注释,通过纵向对比会看出广东进出口额增长,但幅度减少,从中可以分析出一般商品出口增长较快,其原因可以从人民币升值、国家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分析。第(2)问关于人民币的升值,要分析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于其对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第(3)问首先要考虑企业成功的因素,然后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做具体分析。
四、高考猜想
(山东高考青岛研讨会)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表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 [其中:8个主要产粮省份]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
1997-2003 4% [2.73%] 8%
材料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年份 农民人均纯收(A) 来自农业部分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B) A:B
1997 2090元 1268元 5160元 1:2.47
2003 2622元 1168元 8500元 1:3.24
(1)联系“一号文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表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分析:该问题的落脚点是让考生通过数据发现,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与城镇居民收入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收入减少,而非农产业的收入又没得到有效提高。其隐含的结论就是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必须要提高农民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或者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
(2)运用国家的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
分析:“三农”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农民增收,中央下发一号文件。本题就是希望学生能运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理论,阐明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意义。
(3)试运用抓主要矛盾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依据。
分析:三农问题是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长期给予关注和研究。在上述问题中,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将农民增收问题作为主要矛盾来抓。
参考文献:
[1]陈秀春.《广东高考“图表题”的解题能力》[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1,(7):63-64
[2]施永辉.《例谈如何解答政治图表题》[J].《新高考(高三政史地)》,2013,(2):76-78
[3]范国辉.《高考政治图表题解题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