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舟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能否成为主体的关键,以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来自课程安排和教材的一些压力,经过数年的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主要的表现有:对于教材、教师的过分依赖;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思考;缺乏将所学知识整合并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从课程的设计理念到具体的内容标准,都突出地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和自主学习的思想,这就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虽然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能有效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帮助、促进、支持、引路和评价。基于此,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如何体现教师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有效的自主学习做了一些探索,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决策与选择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那么如果把自主学习能力与不同的教学设计相联系,就可以有机地分解为以下几种能力:参与与探究、信息处理、整合应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这三方面的能力的锻炼。
一、激发兴趣、营造条件、提高探究能力
设计探究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主体思考和实践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高中阶段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活动的机会很少,而且对于课本上的抽象陌生的知识要进行探究更不容易。那么根据高中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认知水平,我尝试对于教材知识进行“类比推理”,用一些浅显易懂的生活实例或者故事来进行推理,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探究过程。
例如,在学习《基因工程》这部分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棉花的王国在受到棉铃虫大军的攻打时候,利用一个细菌王国(苏云金芽孢杆菌)一些武士凭借超强武器击败棉铃虫大军。结合这个故事与基因工程,给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武士代表什么,如何选出武士,武士如何进入棉花王国、如何确定武士是否进入以及武士怎样发挥作用等。学生会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的看法,然后回到课本上,让他们顺着故事的情节理清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有了故事的铺垫,学生在学习相关课本知识时候,就能自动参与,积极讨论,乐于探究。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一成不变的进行教学,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重组”,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我就将学习顺序作了部分调整:先学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和摩尔根用果蝇做的杂交实验,认识了遗传的宏观规律,并为规律的实质设置了悬念。接着再学习DNA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学生这样就可以沿着遗传学的发展历程,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这样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过程,学生就会更容易的进行自主学习,不会遇到太多认知的障碍而影响学习。
二、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为自主学习“磨好利刃”
中学生必须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无论在何时何地,总是能关注信息、敏感于信息,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并和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所要完成的任务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为探究和整合学习铺垫基础,为有效的自主学习“磨好利刃”。在这方面,我们教师有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现在的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生动直观,增加了很多图表信息和栏目,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基础。教材中大量精美的图片蕴含着大量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探究”、“调查”、“实验”等栏目的设置,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加工运用信息能力方面的要求。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选择、判断、评价和表达交流能力。“技能训练”、“模型建构”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分析综合能力。
现代的教育手段多元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眼、耳、脑、手并用,提高学生捕捉、利用信息的能力。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判断、评价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对课外资源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免疫调节》这部分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举办“艾滋病你知多少”专题、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或研究性的课题,我给学生提供了七个可供选择的小标题,由学生分组来做,这样一是使主题明确,二也实现了信息的优化和共享。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书刊、网络、身边社会资源等,通过参观和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整合应用
整合应用既是对于学习成果的体现,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觉提高。新课程高考考查的理科综合能力,主要的体现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单纯的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完全达不到学习的效果,且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何学习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综合实际上就是内容之间关系的形式转化。
在我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给学生说明构建知识体系,加以整合应用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会在一个章节的学习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那就是自己动笔画出本章节的知识网络图。刚开始学生也会觉得有很大的难度,但随着不断的学习,他们在整合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就找到相关的规律:先找出各部分间的直接联系,把网络结构初步地建立起来,再深入探究和明确各部分之间在逻辑和机理上的关系,加以整理和完善,最后是综合运用。每个同学有自己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整合方式,而只有属于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也最能得心应手的利用。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稍微差一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到实处,不能只是给一个自主学习的大框架给学生,还需要落实到细节,特别是在学生还未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的早期,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其次,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和交流,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鼓励他们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
萧劲舟(1984~),男,土家族,重庆人,中学生物教师,中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