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摘要】茶多酚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决定茶汤滋味、颜色的主体成分,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抑菌等药理作用。在本文中将采用沸水浸提法及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等不同提取方法,并用酒石酸亚铁作显色剂,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酒石酸亚铁
一、试验方法
吸取适量茶多酚标准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然后依次加入4mL水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加pH值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在545nm处测定吸光度。
二、结果与讨论
1.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取1.0mL茶多酚标准溶液,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波长在470~590nm范围扫描吸收光谱,每隔10nm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峰附近,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A,可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
2.反应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配合物的形成影响很显著,当反应温度高于30℃时吸光度变化比较大,因此本试验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3.反应时间的影响
取1.0mL茶多酚标准溶液,按试验方法操作,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依次测量放置5,10,20,30,60,……,120min,在选择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结果表明络合物在显色55min后吸光度变化较大。
4.缓冲体系及pH值的影响
使用不同pH值缓冲体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溶液在pH值为7.5时的吸光度较大且基本不变,试验选用pH值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5.酒石酸亚铁的用量
仅改变酒石酸亚铁的用量,按试验方法配制系列溶液,酒石酸亚铁在5.0mL吸光度较大且较稳定,选用加入酒石酸亚铁量为5.0mL。
6.线性关系考察
在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0.5,1.5,2.0,2.5,3.0,3.5,4.0,4.5mL茶多酚标准溶液,按试验方法处理后进行测定,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7.67939c+0.00513,R=0.9997,结果表明,茶多酚在0.00~0.09m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7.干扰性试验
(1)抗坏血酸、蔗糖和氨基酸干扰性试验。茶叶中的抗坏血酸,蔗糖和氨基酸可能对测定产生影响,经用茶叶内所含纯品验证:对于质量浓度为0.02mg/mL的茶多酚标准溶液,同倍的抗坏血酸,3倍的氨基酸,3倍的蔗糖对测定无干扰,一般情况下茶叶中的抗坏血酸,氨基酸和蔗糖的含量均小于此值,可以不考虑其干扰。
(2)咖啡因干扰性试验。取茶汤滤液20mL装于125mL的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四氯化碳,振荡2min,进行咖啡因萃取,分出四氯化碳层,如此操作2次,弃去四氯化碳层.取剩余液1.0mL于25mL比色管中,按试验方法加入试剂,测定吸光度,平行3次,平均吸光度A为0.355,没有除咖啡因时平均吸光度A为0.358.因此本试验可以不考虑咖啡因的干扰。
三、样品的测定
1.茶汤的制备
(1)沸水浸提法。分别准确称取1.5g磨碎试样3份于250mL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225mL,立即移人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动1次).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加0.45μm滤膜)。滤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残渣用少量热蒸馏水洗涤2次,并将滤液移入上述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2)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吸取茶汤试液1.0mL于25mL比色管中,然后依次加入4mL水和5mL酒石酸亚铁溶液,充分混合,再加pH值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溶液在545nm处的吸光度。试验结果:沸水浸提法提取样品中茶多酚质量分数为20.62%。
(3)加标回收试验。准确移取4号样品1mL,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茶多酚标准品,按照2.6试验方法测定,每种样品平行测定5次,其吸光度加标前A=0.372,加标后A=0.378,根据回收率公式计算出回收率,结果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8.40%,RSD为1.31%,采用本方法对茶叶茶多酚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结果稳定可靠.加标回收率计算公式:(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2.乙酸乙酯提取法
称取经过磨碎的干茶叶沫1.5001g放入250mL锥形瓶,加入225mL90℃水中搅拌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1次),过滤,滤液移入125mL分液漏斗,先后用15mL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3次有机相于烧杯中,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77℃),除去乙酸乙酯溶剂得白色粉末状茶多酚,称量为0.0302g,提取率为2.01%。
四、结语
茶多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茶多酚在0.00~0.09m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超声波法具有省时、成本低、操作简便、提取率高、氧化损耗小、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提取的效果优于沸水浸提法和传统有机溶剂法。
参考文献:
[1]张素霞,魏秋红.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的比较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04)
[2]何健,印伟.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J].中国药业,2011(13)
[3]李大刚,袁淑芳,吴鸿庚.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比较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