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雨君
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的思想已渗透进各个领域。近年来武学界也深受熏染,从师要收费,磁盘碟片、书籍都明码标价,师者亲自签上名讳更是价值不菲,高昂的学费、资料费使得爱好太极拳术的打工族着实相当窘迫,如此,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习练者采取了自学的策略,这究竟可取否,有待探讨。
雪儿是我的好朋友。前阵子,她痴迷于太极拳不能自拔,先是对照影像碟片学了杨式太极拳国家竞赛套路,反正颠倒地比画了近三个月,最终勉强过了关,在公园演练后,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欣赏和赞美。后有人推荐她练吴式太极拳,据说吴式拳顺应人体的经络走向,疏通气血,气场气感更好,她便一门心思地又练了吴式太极拳,跟随碟片习练了一个多月就把套路动作学会了。没过多久,争强好胜的雪儿又看上了陈式太极拳爆发力、缠丝力的劲道,又跟着教学带学了老架一、二路。如此一来,每日清晨她就在小区里挥舞一番,结果两个多小时忙活下来,打着这个忘了那个,不然就是把各路套路的动作混搭了。
我们知道,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种,讲求刚柔相济,柔中寓刚。雪儿生性聪慧、伶俐,却犯了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的毛病,由于不经师训,她的动作整体上怪怪的,前俯后仰,低头弓腰,起承转合之间断劲、拙劲、僵劲不一而足。我们知道,太极拳要求学员立身中正、安舒,手眼身法步配合须得当。初练者,须过第一层次——着熟关,然后才懂劲,最后才神明。雪儿只求套路多、广,不求精益求精,这是初练者最禁忌的。太极拳门派众多,只有专攻一派才会技艺精湛。
有些人说:我们老年人打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健身,既不想追求高层次、高境界,也不想成名成家,只是延年益寿而己,跟着教学带学习是最恰当不过了。
诚如所言,这里面的弊端就出来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打太极拳时,站立不稳,一个动作完毕,下一个动作连接处(承接)倾斜歪扭,平衡力点不明,此均为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未做到;还有耸肩撅臀,膝盖平角小于90度;还有些朋友下盘功夫不足,强行压低架子,盲目追求低架风格,往往造成通体的不适宜。孰不知中老年人筋肉日衰,下肢力弱,只适宜中高架式。
以上种种错处,假以时日习练,必将定型,不好更改。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一个正确、端庄的拳架子,需要学员精益求精、日积月累的习练,不厌其烦的修改,才会渐进佳境,只有形神兼俱,才能登入太极拳的大殿。
一门技艺,经历几代人的反复琢磨、不懈习练和经验传承,必有它的神秘、卓越的地方,虽然现代科技发达、获取资料渠道便捷,老师的引领作用却始终无法改变。有一句“入门引路须口授……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一旦休”就充分说明太极拳功法无法无师自通,纵然有绘图描摹,依然不是那么简明易懂,况且上下动作之间亦不连贯,无法深明其理。
大凡武术的东西都有共性,有基础性的东西——基本功的训练。因为太极拳是内家拳种,若学员有形意、八卦功底,还可触类旁通,较快地掌握其宗旨要诀,领悟其精髓,但对于普通无基础无武术功底的人来说,接受言传身教,跟随专业的人士修炼必不可少。
前辈大师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创编的东西,不是三描两脚就可掌握领悟的,外在的花拳绣腿、蜻蜓点水不足为学,真正的内涵往往是秘不外传的。
我们只知道太极拳绵柔缓舒,可是当年杨露禅靠它打败京城各路敌手,获“杨无敌”美誉,这不是感官意义上的绵拳可以为之的。
太极拳是文化拳。高学历、高智商和文化修养高的人因其明辨是非、领悟力强、思维活跃深邃,故时日短、收效快。普通的无任何武术功底的学员因其未涉猎、悟性浅,再加上其师承方向偏,就会迷离不清、事倍功半了。
故,有人问:我练了二三十年的太极拳,无师承,难道全无意义了?答案是,有意义的。任何一种拳术,任何一种运动,只要假以时日,它所产生的动能都会是有益的,无论你练得真假好坏,其目的都达到了,那就是——运动本身对身体有益。练得对与错,只是与功法的增益长进有关,何况众人聚集共同锻炼时,相互交流心得,容易得到思想上、感情上的满足与愉悦,情绪不会郁结,还能在共同探讨中增长见识、相互激励,也没什么不好之处。只是笔者个人认为,学太极拳初期不经师自学之法不可取,历经上千年的演变进化的太极功夫,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领悟的,那里极大地蕴藏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