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县域经济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探讨了这些地区发展县域经济进程缓慢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并对此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
一、引言
县域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较小范围的区域经济,国外一直将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从国内来看,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可见,县域经济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对于大片区域和人口均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讲,若要实现城市和农村的整体结合及全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
县域经济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它以市场为导向,用县级行政区划分地理空间,进行资源的调控与配置。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属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体,若要推进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1.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资源配置、工业化进程、经济财政收入以及资源禀赋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则是增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的潜力和希望,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形成农业、工业、商业协同发展的格局,而且也能全面助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
2.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使欠发达地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
由于历史、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我国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当前的县域经济往往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连。而县域经济能够很好地协调农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自然、经济及社会资源来兼顾发展县、乡、村以及城市,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农村的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
3.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区域经济实力薄弱,农村人口比重大,一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只有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转变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生产水平,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从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三、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突破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在得到国家的重视和优惠资助后,在多方面均实现了经济的增长。但依然存在体制、观念、人才、资源、区位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进程,具体从如下几个角度来探析。
1.环境因素的制约
经济发展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从地理环境看,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较差,其自然环境资源也相对恶劣,还有一些县域地区地处边远,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难度,这使得这些县域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从科学技术环境看,县域范围内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企合作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境况,造成县域经济发展难以获得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优势。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各个县域之间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伴随着城乡二元分割结构的存在,加剧了县域经济之间的市场竞争。从人文环境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县域人口分布不均,难以形成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2.结构因素的制约
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着农业产值比重过高的问题,传统农业仍占据优势,农、林、矿产品的初加工工业占主导地位,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而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脆弱,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形成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占据主导的局面。此外,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工业也未能有效地对其他产业的发展给与支援,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强。经济结构中这些不合理问题的存在,使得不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缓慢。
3.资金因素的制约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与支持。由于资本天然具有追逐利润的本性,农村区域的资金大量的流向了城市,这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严重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县域中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而银行往往处于风险考虑,对县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给与的贷款支持有一定限制,使得县域内的企业缺少投资扩建规模的机会。虽然各县(市)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招商引资,但县域城市显然在吸引外资上明且不具备优势,收效甚微,总体来看,通过招商引资并未能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中央及省市的财政投入,但投入力度总体还不足,而且很多政策性投入需要地方配套,因此不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让人面临资金捉襟见肘的困境。
4.人才因素的制约
人才是科技发展与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受区位和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各县(市)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收入等方面对高科技人才没有很强的吸引力,难以人才流失严重,除了教育和卫生部门以外,建筑、交通、外经外贸等行业的人才相对缺乏,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其它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拥有量也明显不足,缺乏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此外,在欠发达地区的科教资源不足和科教水平落后的前提下,自身难以通过教育提高整体的人力素质,例如中西部欠发达县域地区的人口素质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县域范围内人才因素的制约必然影响县域经济的增长方式,造成产业发展难度大,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5.体制因素的制约endprint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有的行政体制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条块分割的体制背景下县级政府的职能逐渐被弱化,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县级政府大多是向上级政府求助或者被动应对,有效调控手段的缺乏造成调控经济的能力随之弱化。此外,目前县级行政管理职能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税制改革虽然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各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县域财政困难,县级和省市的工商和税务部门在协调沟通中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在财税体制上县级区域获得的利益比例难以支持其发展经济所需;再比如国有银行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贷款管理模式使县级支行缺乏信贷权限,制约了县域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不利于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突破式发展的思考
将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切入点,探寻突破式跨越发展之路,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艰苦任务,这就需要转换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
1.以多渠道的融资手段为载体推动县域经济的建设发展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银行和居民的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的税源单一,一直缺乏长期稳定充足的建设资金供给。若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寻找多渠道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收入:第一,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现行县乡财税体制,在财政收入分配上可适当向县 (市) 倾斜,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财政获得比例以及专项资金用于县 (市) 的比例;第二,积极培育多方税源,增强税源基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尽量多引进大项目及好项目,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吸引优秀企业和技术人才;第三,逐步建立并完善县(市)和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改进欠发达地区县域内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县域内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银行基层系统的信贷权限,鼓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向县乡延伸金融业务,能够针对县域内的中小企业增加有特色的信贷品种和服务,以逐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2. 以城镇化和工业化为引擎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城镇化既是县域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助推器,也是实现县域工业化的载体,它能够有效地转变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若要实现突破式发展,应坚持走城镇化与工业化道路,首先要提高城镇化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发挥,优化城镇发展环境,加强城镇交通建设,真正把城镇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以此引致生产要素以及人口向城镇集聚,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和空间扩张,关键要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中心,真正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其次,具备工业发展条件的不发达县(市)应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市)战略,把新型工业化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之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合理利用资源要素重点发展优势工业、产品加工业及为大工业配套的相关产业,将独具特色的工业支柱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以夯实的产业支撑体系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3. 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拉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本质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实现良好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体制与机制改革。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若要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突破式发展,就要积极改变行政治理的手段和环境。首先,应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增加县(市)、乡镇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自主发展权,建立健全县(市)和乡镇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创建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企业、服务民众”的观念替代原有的单一管理思想,做好对企业和民众的信息咨询、产业指导工作,在宽松平等的宏观社会环境中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其次,要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和建设用地征用制度,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的资本化和产权明晰化,明确农村土地消费产权,以减缓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瓶颈难题。
4.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点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障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照较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合理利用资源和基础设施完善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县域来讲,首先要加强道路交通、能源、通讯系统、水利防汛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文教系统、园林绿化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交通枢纽建设将道路建设作为重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作为目标,根据经济情况分步建设,逐步实施。其次,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制定生态系统的管理规章和办法,退耕还林还草,以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尚未具备牢固经济基础的县(市)和乡镇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5.以突显优势的特色产业为龙头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结构趋同,区域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能够带动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的活力点成为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虽然欠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具备区域竞争优势,但有很多县域拥有良好的资源要素,可以将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找准特色,分类指导,在资源优势中开发培育地方特色产业,还可以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筛选特色品牌,将其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的特色战略产业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依靠县域特色产业作为龙头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谋求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有利助推手。
五、结束语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既是当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也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增长”的关键。国内理论和实务界纷纷对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取得若干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很多待需完善之处。本文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讨论了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多种因素,并相应提出建议,对县域经济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润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J].理论学刊,2012.
[2]舒家先.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路径[J].财贸研究,2011(1).
[3]陈成立.浅谈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突破[J].中国市场,2013.
[4]朱丽萌.城市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 (2).
[5]李泉.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探讨[J].党政干部学刊,2014(6).
[6]崔征,沈颂东.内陆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理性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11.
作者简介:战琦(1992-),女 ,山东液县人,渤海大学经法学院经济学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