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创新才是推动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动力。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要求,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先进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以及课外拓展活动的作用,打造更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工作中注重体现课改精神,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转变教学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
课程改革推行已经有一段时期,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这一场改革的洪流中,当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习先进的教学成果,研究语文教学工作实际,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研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设置启发引导的内容,以问题的研究为引子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探究和主动研究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实现角色的转变,从直接讲授给予的角色转变为启发引导的角色,要善于把握问题思考过程中的难点与关键节点,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发挥对学生思维方式与方向的引领功能。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面的有效经验和成果,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在全班范围内集聚大家的智慧与力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
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体现自主能力的培养
许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还是习惯于被动学习,等待教师给予现成的答案,思维活跃程度与深入程度不足,这样的状态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形成了制约。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彻底转变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首先,笔者打破座位限制,以好中差均衡搭配的原则,建立多个语文学习合作小组,将目标任务落实到这样的载体之中。其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教师进行点拨、引导以及组织学习成果完善活动。例如在《乡土情结》教学中,笔者设计教学时专门制定了一组探究题以浓缩教学重点难点: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少年离家有哪两种情况?年少离家后的各种可能的遭遇有哪些?谈谈引用韦庄、孟浩然、项羽等诗文的作用。文中的第五节好像和“乡土情结”关系不大,请你谈谈你的看法。本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情怀。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这样的一组探究题既能够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教材内容、抓住学习重点,同时也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并总结提炼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圆满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
三、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生动形象性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其科学运用,是体现课改精神与提高课堂生动效果的重要助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样的教学手段,并有效运用其辅助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将信息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流程之中,尤其是在补充生动教学信息、营造浓厚情感氛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些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如教学《江南的冬景》时,播放一段江南冬景的视频短片,对帮助学生理解方面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风景如画的画面远远胜于教师的口头讲解。《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血泪控诉辅之以配乐朗诵,在课堂上所营造的悲愤、激昂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的思想随着教学的节奏而跳动,受到深刻的教育。信息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强化思想情感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信息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以及控制好运用的节奏与频率,还应当积极倡导自主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增强教学生动形象性,提升语文教学素质化程度。
四、拓展课堂教学环节,推进立体化语文教学
狭义的语文课堂仅指45分钟的课内教学,广义的语文课堂应当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等环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空间的拓展具有明确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立体化语文课堂的理念,立足课内、兼顾课前课后,引导学生更为自主、高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让立体化的语文课堂更为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尝试自主进行学习研究。让学生提前预习既能够提前掌握基础内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能够有针对性地筛选难点内容到课堂上进行质疑探究,使语文学习更具针对性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发挥好课后活动的作用。虽然高中学习生活较为紧凑,但是适当的放松以及转变语文学习形式,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以及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等方面更为有利。教师可以发挥专题研究、学习方法研讨等活动的促进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对语文教学成效的巩固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体现教改精神,将其有效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打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鲍任远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214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