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ESD项目在日本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经验与启示

2014-09-26 16:36孙帙前迫孝宪李哲张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环境教材发展

孙帙+前迫孝宪+李哲 张海

综合活动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选题选材一直也是教师的一个难题,往往在选题上会浅、薄,把当今世界和国家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课题,以及学生身边发生的重要问题、事件与课程结合是未来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点上,日本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课程结合的经验能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

● 何为ESD项目?

随着地球温暖化等环境问题、异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等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计划,使教育成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公民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理解、技能发展以及正确态度和行为养成,教科文组织一方面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网络和合作推动非正规教育计划,向全民提供优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在2002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首脑会议中,日本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项目,通过国际合作促使每个公民发展可持续未来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及未来发展设想和协同决策等方面能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ESD项目在第57次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实施决议,并在世界范围内指定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机构。在第59次联合国大会上通过《ESD十年国际实施计划案(2005-2014)》,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框架下预防那些阻碍可持续发展前进的风险与冲突,获得知识、价值观、技能及态度,解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课题,如环境保护、贫困消除、健康促进、人权平等、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等。2014年,“ESD十年计划”项目接近尾声,本文从学校、地域、国家及国际四个维度介绍日本ESD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给予启示。

● ESD项目融合学校教育

学校是将世界性问题与本地生活连接起来的独特场所,它拥有促使人们获得知识与必要技能并成为积极且负责任公民的潜能。为了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日本文部省制定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本理念融入到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年级各学科中,指明可持续性发展的学科理解的目标和内容,使教育明确关注与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知识、技能、观念、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的技能,包括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交流、协作与合作、冲突管理、决策、解决问题、正确应用ICT以及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上页图1为小学·中学·大学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系统实例。

2013年,日本已有615所学校加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校(如图2)。在文部省学习指导要领指导下,这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展开教学活动。东京都八名川小学制定ESD年度指导计划重视课堂中相关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其中由学生组织的“八名川小学ESD节”,教职员组织的“ESD充电”交流讨论会等各种活动吸引很多国内外来访者。八名川小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校(UNESCO School)大会中获得了ESD奖。广岛县站家西小学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在ESD中培育自主性和自律性”,在“环境教育”,“多文化·国际理解”,“人权·和平教育”三领域与各学科内容结合,培养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和责任意识。大牟田市全市小、中学校以及特殊学校加盟UNESCO School,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环境教育地域性网络。在大学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除了重视专业培养外,开设与环境等有关的公共必修课。金泽大学开设“ESD应用项目”,其中包括“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地球环境”、“环境现场中学习”等四门公共科目,“安全化学”等专业科目,以及“可持续社会和环境”等国际课程,学分修满后可颁发ESD项目结业证书。

● ESD项目传播地域特色

教科文组织确立“构建可持续、包容和创意的城市”这一主题,倡导“可持续城市发展教育”,并将其视为涉及此组织所有业务部门的横向主题。日本的地方政府以自治体为单位推进有地域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根据地方特色展开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公众意识和理念,并将逐渐增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全球意识转变为对这些问题根源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探索,建立对可持续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本地、本国和全球化视野,创造一个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并形成学习社会国家的有利环境。

地域开展的特色活动多姿多彩。岩手县宫古市组织“闭伊川流域内展开调查活动”的参与者主体式探究学习项目(如图3),提高参加者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在闭伊川的大自然中参加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2011年东北震灾后,岩手县开展河流安全讲习,深入水域环境教育的讨论。东京都多摩市教育委员会于2009年开始每年开展ESD研修会,从当地市民角度出发与相关专家探讨地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如“利用厨余垃圾等肥料种植花坛和绿色花园项目”。冈山市在37个公民馆设立ESD推进据点,在中央图书馆设立“ESD角”,开展地域活性化推进事业。

地域之间在ESD共同课题下合作。以“ESD*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日本全国九大区域分别以县、市为单位展开有地域特色的体验性活动,如鹿儿岛以“探究白砂青松及生物灭绝原因”为主题的实地调查活动,北海道开展“先住民的自治权”、“不同民族共生”等问题的讨论会,等等。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分享地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经验,全国范围内组织召开项目活动报告会议。2010年7月名古屋召开生物多样性条约的会议,围绕“ESD生物多样性”项目讨论ESD的未来发展,介绍各自推进生物多样性学习事例。各县间的互相学习借鉴,分享学习体验。在会议中,来自不同县的学生、市民、政府人员等参会人员分成小组,讨论地域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可借鉴的地域发展方案。

● ESD项目根植于国家政策体系endprint

日本各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有序的进行。

农林水产省(相当中国农业部)一方面开展农村振兴活动,推进农山渔村的活性化和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探索都市和农山渔村共同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推进森林环境教育,通过多样的体验活动让人们认识环境和资源的有限性,理解森林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性。面对生产业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球变暖、废弃物回收、化学物质管理等,经济产业省(相当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追求善待环境的企业经营方式,开展环境经济事业,实现经济、环境两手一起抓的环境经营政策。国土交通省(相当中国交通部和国土资源部等)制定“环境活动计划”,通过“低碳社会”、“循环性社会”、“与自然共生的社会”相关政策的实施,促使从周围地域到全球范围的环境都能够得到保护,为建设和实现可持续性社会贡献力量。文部省(相当中国教育部)制定学习指导方针,将ESD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和其他非正式教育中。环境省(相当中国环保总局)推进各种环境教育和环境保全活动,为环境相关的先进事业提供补助金。

日本各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推进ESD项目的顺利发展。国土交通省的城市规划推进部门制定“中心市街道活性化”基本方针,内阁府制定地域活性化制度和政策,共同促进地域振兴事业,保证地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省和文部省共同运营关于环境教育实践的在线学习图书馆(如图4),在学校、就业、地域、家庭四个维度展开,面向不同学习对象的不同学习目的,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内容。

● ESD项目跨越国界合作

世界各国在相互需要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奠定了全球伙伴关系的基础,将教育战略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共同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公益法人亚洲文化中心与亚洲太平洋地域的非正式教育、环境和动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创作开发关于环境教育的《PLANET》系列教材,围绕“保护水源”、“保护森林”、“垃圾处理”、“防灾教育”四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学习和探索活动。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性,《PLANET》系列教材中的主人公是生活在东南亚一个村子的“Mina和他的一家”,围绕村子中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根据介绍的故事背景展开的学习、实践及解决问题活动。为了将扩展教材的使用范围到亚洲各国,由专家制作英语版教材,各国根据当地实际状况修正编排制作各国版教材。《PLANET》系列教材支援ESD学校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学习者,以改善周围环境为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者在了解自然过程中提高环境问题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科文组织与三星公司合作推出一项为期两年,总额为100万美元的项目——“可持续发展之气候变化(CCESD)”,是首个面向中学教师的在线培训课程,是教科文组织最大的国家一级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CCESD项目选取深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越南顺化(Hue)沿海地区的133个教师培训机构以及越南63个省级教育培训局为试点。项目结束时,参与试点的培训机构将与当地社区合作制定减少灾害风险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

由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发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COMOE项目,利用西非的六处生物圈保护区(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及贝宁)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学习当地农村社区人们可持续地开发非洲大草原的知识和经验。此外,该项目通过建立适当的学习和培训机制,加强参与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社群的技术与科技能力。除培训课程之外,角色扮演的活动也卓有成效,提高了人们使用和推广保护区资源的意识。

● 后记

从日本10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与学校课程、与地域性社会实践、与国家政策、与国际合作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推进观念的转变、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规范、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2014年11月将在名古屋召开《ESD的十年》总结会议标志着第一个ESD十年计划项目即将结束,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会间断。作为后续项目的“ESD的国际行为项目GAP”项目已被UNESCO采用,并将在第69次联合国大会中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闭伊川流域环境的学习教材开发与实践事业报告书》,三陆闭伊川大学校,2010年3月

[2]《UNESCO School and ESD》手册,UNESCO日本国内委员会,2013年2月

[3]《可持续发展教育ESD and UNESCO School》手册,UNESCO日本国内委员会,2013年8月

[4]环境教育实践学习图书馆 https://www.eeel.go.jp/

[5]《PLANET》系列教材 http://www.accu.or.jp/esd/jp/planet/PLANET1.pdf

[6]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 http://www.unesco.org/new/en/education/themes/leading-the-international-agenda/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7]日本可持续发展教育ESD-J项目 http://www.esd-j.org/j/esd/esd.php

[8]UNESCO亚洲文化中心 http://www.accu.or.jp/jp/activity/education/02-02d.html.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下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技术实践监控与评价”(课题号11YJC88015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团队项目“文化公平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号12QN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日本NHK电视台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及对应机制研究(课题号12CXW020)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及教育信息化演变机制研究”资助。endprint

日本各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有序的进行。

农林水产省(相当中国农业部)一方面开展农村振兴活动,推进农山渔村的活性化和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探索都市和农山渔村共同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推进森林环境教育,通过多样的体验活动让人们认识环境和资源的有限性,理解森林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性。面对生产业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球变暖、废弃物回收、化学物质管理等,经济产业省(相当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追求善待环境的企业经营方式,开展环境经济事业,实现经济、环境两手一起抓的环境经营政策。国土交通省(相当中国交通部和国土资源部等)制定“环境活动计划”,通过“低碳社会”、“循环性社会”、“与自然共生的社会”相关政策的实施,促使从周围地域到全球范围的环境都能够得到保护,为建设和实现可持续性社会贡献力量。文部省(相当中国教育部)制定学习指导方针,将ESD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和其他非正式教育中。环境省(相当中国环保总局)推进各种环境教育和环境保全活动,为环境相关的先进事业提供补助金。

日本各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推进ESD项目的顺利发展。国土交通省的城市规划推进部门制定“中心市街道活性化”基本方针,内阁府制定地域活性化制度和政策,共同促进地域振兴事业,保证地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省和文部省共同运营关于环境教育实践的在线学习图书馆(如图4),在学校、就业、地域、家庭四个维度展开,面向不同学习对象的不同学习目的,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内容。

● ESD项目跨越国界合作

世界各国在相互需要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奠定了全球伙伴关系的基础,将教育战略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共同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公益法人亚洲文化中心与亚洲太平洋地域的非正式教育、环境和动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创作开发关于环境教育的《PLANET》系列教材,围绕“保护水源”、“保护森林”、“垃圾处理”、“防灾教育”四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学习和探索活动。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性,《PLANET》系列教材中的主人公是生活在东南亚一个村子的“Mina和他的一家”,围绕村子中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根据介绍的故事背景展开的学习、实践及解决问题活动。为了将扩展教材的使用范围到亚洲各国,由专家制作英语版教材,各国根据当地实际状况修正编排制作各国版教材。《PLANET》系列教材支援ESD学校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学习者,以改善周围环境为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者在了解自然过程中提高环境问题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科文组织与三星公司合作推出一项为期两年,总额为100万美元的项目——“可持续发展之气候变化(CCESD)”,是首个面向中学教师的在线培训课程,是教科文组织最大的国家一级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CCESD项目选取深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越南顺化(Hue)沿海地区的133个教师培训机构以及越南63个省级教育培训局为试点。项目结束时,参与试点的培训机构将与当地社区合作制定减少灾害风险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

由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发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COMOE项目,利用西非的六处生物圈保护区(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及贝宁)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学习当地农村社区人们可持续地开发非洲大草原的知识和经验。此外,该项目通过建立适当的学习和培训机制,加强参与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社群的技术与科技能力。除培训课程之外,角色扮演的活动也卓有成效,提高了人们使用和推广保护区资源的意识。

● 后记

从日本10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与学校课程、与地域性社会实践、与国家政策、与国际合作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推进观念的转变、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规范、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2014年11月将在名古屋召开《ESD的十年》总结会议标志着第一个ESD十年计划项目即将结束,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会间断。作为后续项目的“ESD的国际行为项目GAP”项目已被UNESCO采用,并将在第69次联合国大会中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闭伊川流域环境的学习教材开发与实践事业报告书》,三陆闭伊川大学校,2010年3月

[2]《UNESCO School and ESD》手册,UNESCO日本国内委员会,2013年2月

[3]《可持续发展教育ESD and UNESCO School》手册,UNESCO日本国内委员会,2013年8月

[4]环境教育实践学习图书馆 https://www.eeel.go.jp/

[5]《PLANET》系列教材 http://www.accu.or.jp/esd/jp/planet/PLANET1.pdf

[6]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 http://www.unesco.org/new/en/education/themes/leading-the-international-agenda/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7]日本可持续发展教育ESD-J项目 http://www.esd-j.org/j/esd/esd.php

[8]UNESCO亚洲文化中心 http://www.accu.or.jp/jp/activity/education/02-02d.html.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下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技术实践监控与评价”(课题号11YJC88015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团队项目“文化公平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号12QN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日本NHK电视台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及对应机制研究(课题号12CXW020)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及教育信息化演变机制研究”资助。endprint

日本各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有序的进行。

农林水产省(相当中国农业部)一方面开展农村振兴活动,推进农山渔村的活性化和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探索都市和农山渔村共同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推进森林环境教育,通过多样的体验活动让人们认识环境和资源的有限性,理解森林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性。面对生产业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球变暖、废弃物回收、化学物质管理等,经济产业省(相当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追求善待环境的企业经营方式,开展环境经济事业,实现经济、环境两手一起抓的环境经营政策。国土交通省(相当中国交通部和国土资源部等)制定“环境活动计划”,通过“低碳社会”、“循环性社会”、“与自然共生的社会”相关政策的实施,促使从周围地域到全球范围的环境都能够得到保护,为建设和实现可持续性社会贡献力量。文部省(相当中国教育部)制定学习指导方针,将ESD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和其他非正式教育中。环境省(相当中国环保总局)推进各种环境教育和环境保全活动,为环境相关的先进事业提供补助金。

日本各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推进ESD项目的顺利发展。国土交通省的城市规划推进部门制定“中心市街道活性化”基本方针,内阁府制定地域活性化制度和政策,共同促进地域振兴事业,保证地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省和文部省共同运营关于环境教育实践的在线学习图书馆(如图4),在学校、就业、地域、家庭四个维度展开,面向不同学习对象的不同学习目的,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内容。

● ESD项目跨越国界合作

世界各国在相互需要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奠定了全球伙伴关系的基础,将教育战略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共同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公益法人亚洲文化中心与亚洲太平洋地域的非正式教育、环境和动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创作开发关于环境教育的《PLANET》系列教材,围绕“保护水源”、“保护森林”、“垃圾处理”、“防灾教育”四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学习和探索活动。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性,《PLANET》系列教材中的主人公是生活在东南亚一个村子的“Mina和他的一家”,围绕村子中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根据介绍的故事背景展开的学习、实践及解决问题活动。为了将扩展教材的使用范围到亚洲各国,由专家制作英语版教材,各国根据当地实际状况修正编排制作各国版教材。《PLANET》系列教材支援ESD学校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学习者,以改善周围环境为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者在了解自然过程中提高环境问题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科文组织与三星公司合作推出一项为期两年,总额为100万美元的项目——“可持续发展之气候变化(CCESD)”,是首个面向中学教师的在线培训课程,是教科文组织最大的国家一级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CCESD项目选取深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越南顺化(Hue)沿海地区的133个教师培训机构以及越南63个省级教育培训局为试点。项目结束时,参与试点的培训机构将与当地社区合作制定减少灾害风险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

由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发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COMOE项目,利用西非的六处生物圈保护区(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及贝宁)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学习当地农村社区人们可持续地开发非洲大草原的知识和经验。此外,该项目通过建立适当的学习和培训机制,加强参与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社群的技术与科技能力。除培训课程之外,角色扮演的活动也卓有成效,提高了人们使用和推广保护区资源的意识。

● 后记

从日本10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与学校课程、与地域性社会实践、与国家政策、与国际合作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推进观念的转变、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规范、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2014年11月将在名古屋召开《ESD的十年》总结会议标志着第一个ESD十年计划项目即将结束,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会间断。作为后续项目的“ESD的国际行为项目GAP”项目已被UNESCO采用,并将在第69次联合国大会中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闭伊川流域环境的学习教材开发与实践事业报告书》,三陆闭伊川大学校,2010年3月

[2]《UNESCO School and ESD》手册,UNESCO日本国内委员会,2013年2月

[3]《可持续发展教育ESD and UNESCO School》手册,UNESCO日本国内委员会,2013年8月

[4]环境教育实践学习图书馆 https://www.eeel.go.jp/

[5]《PLANET》系列教材 http://www.accu.or.jp/esd/jp/planet/PLANET1.pdf

[6]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 http://www.unesco.org/new/en/education/themes/leading-the-international-agenda/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7]日本可持续发展教育ESD-J项目 http://www.esd-j.org/j/esd/esd.php

[8]UNESCO亚洲文化中心 http://www.accu.or.jp/jp/activity/education/02-02d.html.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下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技术实践监控与评价”(课题号11YJC88015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团队项目“文化公平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号12QN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日本NHK电视台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及对应机制研究(课题号12CXW020)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及教育信息化演变机制研究”资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教材发展
教材精读
环境清洁工
区域发展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图说共享发展
漫观环境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