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4-09-26 16:41李宗远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差异

李宗远

摘 要:在当前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局部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就全国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差异格局很是明显。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分布不均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08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各个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这一情况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深挖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而再提出对策。在实际的生活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东部沿海城市发展的比较快,中西部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的缓慢,区域经济增长的极化现象明显。依据传统的方式方法很难解决当前的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所以,当下研究具体的差异成因,提出解决对策缩小地区差异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

1.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应该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众所周知,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效益。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这就导致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较高。另外,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效益也存在差异,一般使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数来反映结构的效益。据实验调查得出,第一产业的结构效益逐步的下降,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不断的上升,第三产业具有作为就业的蓄水池的功能。但是在不同的区域这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

2.各地区经济规模总量的差异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4年的2.5倍增长到了2004年的3.5倍,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在不断地扩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是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变化不大。总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大,中西部的地区差异逐渐的缩小。

二、应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策略选择

1.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应该增加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利用多种资源培养管理型人才和技术性的人才,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2]。另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上升。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学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在学校培养的专技型人才直接输入到企业里面为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自身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通讯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外部的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为其他领域提供服务。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例如在实际的生活中出现的搭便车的现象,减弱了企业投资的热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另外,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为当地企业降低产品的成本,进而增加竞争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公路建设为主,加强铁路以及天然气输气管道干线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开发和节约的有效利用。另外,因为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投入资金有限,本地区的经济落后,这就导致了公共投资资金不足,设施建设不到位。应该降低公共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中,推动政府的投资体制改革。还可以通过采用PPP、债券融资、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取资金,这样能够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充分地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现有的资源优势[3]。

3.向集聚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

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的横向联系,另一种是企业间的纵向联系。大量有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定的区域内,能够进行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保证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成本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公共投资的成本。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以及竞争力强的城市群,促进整个地区整体实力的上升。一般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产品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外商的投资资源得到有效的集中与利用。

利用中西部中大城市现有的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有资源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政府应该给予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以优惠政策,促进当地的区域协调发展,放宽投资环境的市场鼓励外商在此投资。可以利用关系网建立外商投资的集聚区,例如可以借助大型的活动的机会举办商贸洽谈会吸引外资,形成外商投资的商业集聚群。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帮助和鼓励中小企业投资,形成特定的厂商集聚地带。另外,中西部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以及发展的较快的国家的产业集聚区管理经验,找出之间存在的差距,完善自己的区域内的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的发展[4]。

三、结束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存在差异。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差异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目的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岳立,郑周胜.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对策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5-46.

[2] 黄茂兴,黄晓芬.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45-46.

[3] 彭支伟,陈柳钦.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3):89-90.

[4] 赵光华.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9):45-46.[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摘 要:在当前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局部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就全国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差异格局很是明显。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分布不均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08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各个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这一情况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深挖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而再提出对策。在实际的生活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东部沿海城市发展的比较快,中西部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的缓慢,区域经济增长的极化现象明显。依据传统的方式方法很难解决当前的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所以,当下研究具体的差异成因,提出解决对策缩小地区差异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

1.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应该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众所周知,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效益。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这就导致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较高。另外,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效益也存在差异,一般使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数来反映结构的效益。据实验调查得出,第一产业的结构效益逐步的下降,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不断的上升,第三产业具有作为就业的蓄水池的功能。但是在不同的区域这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

2.各地区经济规模总量的差异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4年的2.5倍增长到了2004年的3.5倍,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在不断地扩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是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变化不大。总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大,中西部的地区差异逐渐的缩小。

二、应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策略选择

1.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应该增加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利用多种资源培养管理型人才和技术性的人才,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2]。另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上升。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学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在学校培养的专技型人才直接输入到企业里面为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自身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通讯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外部的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为其他领域提供服务。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例如在实际的生活中出现的搭便车的现象,减弱了企业投资的热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另外,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为当地企业降低产品的成本,进而增加竞争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公路建设为主,加强铁路以及天然气输气管道干线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开发和节约的有效利用。另外,因为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投入资金有限,本地区的经济落后,这就导致了公共投资资金不足,设施建设不到位。应该降低公共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中,推动政府的投资体制改革。还可以通过采用PPP、债券融资、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取资金,这样能够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充分地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现有的资源优势[3]。

3.向集聚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

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的横向联系,另一种是企业间的纵向联系。大量有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定的区域内,能够进行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保证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成本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公共投资的成本。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以及竞争力强的城市群,促进整个地区整体实力的上升。一般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产品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外商的投资资源得到有效的集中与利用。

利用中西部中大城市现有的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有资源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政府应该给予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以优惠政策,促进当地的区域协调发展,放宽投资环境的市场鼓励外商在此投资。可以利用关系网建立外商投资的集聚区,例如可以借助大型的活动的机会举办商贸洽谈会吸引外资,形成外商投资的商业集聚群。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帮助和鼓励中小企业投资,形成特定的厂商集聚地带。另外,中西部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以及发展的较快的国家的产业集聚区管理经验,找出之间存在的差距,完善自己的区域内的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的发展[4]。

三、结束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存在差异。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差异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目的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岳立,郑周胜.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对策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5-46.

[2] 黄茂兴,黄晓芬.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45-46.

[3] 彭支伟,陈柳钦.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3):89-90.

[4] 赵光华.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9):45-46.[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摘 要:在当前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局部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就全国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差异格局很是明显。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分布不均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08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各个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这一情况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深挖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而再提出对策。在实际的生活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东部沿海城市发展的比较快,中西部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的缓慢,区域经济增长的极化现象明显。依据传统的方式方法很难解决当前的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所以,当下研究具体的差异成因,提出解决对策缩小地区差异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

1.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应该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众所周知,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效益。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这就导致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较高。另外,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效益也存在差异,一般使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数来反映结构的效益。据实验调查得出,第一产业的结构效益逐步的下降,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不断的上升,第三产业具有作为就业的蓄水池的功能。但是在不同的区域这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

2.各地区经济规模总量的差异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4年的2.5倍增长到了2004年的3.5倍,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在不断地扩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是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变化不大。总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大,中西部的地区差异逐渐的缩小。

二、应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策略选择

1.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应该增加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利用多种资源培养管理型人才和技术性的人才,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2]。另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上升。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学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在学校培养的专技型人才直接输入到企业里面为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自身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通讯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外部的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为其他领域提供服务。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例如在实际的生活中出现的搭便车的现象,减弱了企业投资的热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另外,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为当地企业降低产品的成本,进而增加竞争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公路建设为主,加强铁路以及天然气输气管道干线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开发和节约的有效利用。另外,因为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投入资金有限,本地区的经济落后,这就导致了公共投资资金不足,设施建设不到位。应该降低公共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中,推动政府的投资体制改革。还可以通过采用PPP、债券融资、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取资金,这样能够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充分地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现有的资源优势[3]。

3.向集聚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

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的横向联系,另一种是企业间的纵向联系。大量有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定的区域内,能够进行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保证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成本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公共投资的成本。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以及竞争力强的城市群,促进整个地区整体实力的上升。一般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产品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外商的投资资源得到有效的集中与利用。

利用中西部中大城市现有的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有资源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政府应该给予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以优惠政策,促进当地的区域协调发展,放宽投资环境的市场鼓励外商在此投资。可以利用关系网建立外商投资的集聚区,例如可以借助大型的活动的机会举办商贸洽谈会吸引外资,形成外商投资的商业集聚群。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帮助和鼓励中小企业投资,形成特定的厂商集聚地带。另外,中西部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以及发展的较快的国家的产业集聚区管理经验,找出之间存在的差距,完善自己的区域内的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的发展[4]。

三、结束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存在差异。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差异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目的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岳立,郑周胜.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对策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5-46.

[2] 黄茂兴,黄晓芬.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45-46.

[3] 彭支伟,陈柳钦.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3):89-90.

[4] 赵光华.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9):45-46.[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