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重构改革话语

2014-09-26 11:36郭向阔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话语权改革

郭向阔

摘 要: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通过的《决定》,在理论创新、话语内容、制度建设和党的领导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重新构建了改革话语,坚持了党的话语权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使党的话语权有了更可靠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提高了党对话语权的主导能力。

关键词: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269-02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做出的积极回应,保持了与时俱进性,重构了改革话语,加强了自身对时代话语权的掌控能力。

一、理论创新,坚持改革话语权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

首先,《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变为了现在的“决定性”,“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这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首要的重大理论创新,既指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又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大突破[2]。

其次,《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首次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总体目标之一,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最后,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4]从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到后来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提并列,放在同等地位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及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任何长盛不衰的理论,必定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能够不断回答、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实现了理论的一次又一次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国情中的应用和不断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权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理论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把握时代话语权。

二、人民至上,使改革话语内容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过去执政合法性所赖确立的条件和基础发生了变化。面对执政合法性的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从《决定》的起草过程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是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后作出的。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两次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5]《决定》的起草充分征询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人民最关心的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和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普遍认可和赞成。

从《决定》的内容来看,全文提到“人民”多达42次,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条改革主线,内容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于广大人民最为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反腐倡廉、住房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稳定物价、食品药品安全、法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国防建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决定》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提出了未来改革方向及具体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一方面从满足人民要求,改善民生入手,以深深抓住民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性举措。另一方面从司法改革、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入手,提高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关键性举措。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决定》中的这些措施,都与作为话语权客体的人民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加强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对于巩固党的舆论阵地,把握时代话语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制度建设,为党的话语权提供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6]胡锦涛同志通过对党九十年光辉历程的总结,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并告诫全党“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7]

由于“制度化是组织与程序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8],制度建设对于维护政治稳定、巩固政治统治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突出强调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制度建设,《决定》全文提到“制度”的次数高达183次,是所有热点词语中次数最多的。制度建设贯穿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所有领域,使以前的成功经验制度化,并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提供制度路径和制度保证。endprint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要实现物质的现代化,而且还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决定性措施。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为中国共产党掌握话语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四、党的领导,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话语权主导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指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的重要性,“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中共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5] 这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体现,也是在发挥党领导核心作用下,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而凝聚全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的重要保证。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也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党,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9]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只有把自身建设成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兼具的党,加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才能使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才能增强中国共产党作为话语权主体的威信,从而牢牢掌握和引领改革时代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78.

[2] 许志峰.句句是改革 字字有力度(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13-11-15.

[3] 冯建华,翟江玲.理论创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灵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10.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3.

[5]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7]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

[8]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12.

[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

[责任编辑 魏 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话语权改革
网络圈群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破圈困境与路径选择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