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才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2014-09-26 05:08刘鹏
南北桥 2014年8期
关键词:观念人才

刘鹏

【摘 要】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来说具有借鉴的意义。而美国科技领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国对人才的培养和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和优待。“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美利坚合众国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仍在后面追赶的我国从中需要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本文将从对美国人才战略的实施现状探讨中国应如何学习,学习什么。

【关键词】综合国力 人才 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19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综合国力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在20世纪初期或者更早的时期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跃升至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手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话语权;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上相对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处于望尘莫及的地位,其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领先于全世界。这与美国实行的人才战略息息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希特勒奉行极端的种族主义政策,大力鼓吹雅利安人的高贵地位,大肆屠杀犹太人。而当时许多德国籍的世界知名知识精英如爱因斯坦、“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物理学家费米、玻尔等辗转至美国,将科技前沿知识带到美国,这对美国科技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帝国极端的种族主义政策导致其流失大量人才,而美国恰恰相反地接纳了这些外来的科学精英。相比于当时的瑞士,美国的做法可谓“宽宏大量”、“远见卓识”。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以德语为主要语种,这是当时德国籍犹太人最理想的逃亡地,然而当时的瑞士国内存在大量失业,瑞士政府担心犹太人的涌入会加剧失业便颁布法令禁止外来人口从事营利性职业,任何公司不得雇佣外来人口,以至于瑞士只能作为犹太人流亡的中转地。一些知识精英选择了大洋彼岸的北美洲。美国对待人才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美国对待人才、对待创新并不是从此时才抱有积极的态度。在美国建立之初,便激励人才,鼓励创新。《独立宣言》对个人的私有权利和私有财产的重视和保护,奠定了美国知识产权体系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当时的美国就已经形成了“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的理念。善待人才,发掘人才,开发利用人才资源使得美国在历史进程中蒸蒸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它强调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出来的成果,很可能就是下一件引领世界性潮流的物事,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经历利益。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史蒂夫·乔布斯开创的“苹果”品牌等均属此列。就拿苹果公司的产品举例说明:在中国,一台性能一般的苹果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价格约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同样的价格如果购买联想或者华硕的笔记本电脑,则能够买到一台性能更加良好的机器。然而苹果笔记本电脑优美的外形和它享誉全球的商品效应仍然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这便是产品设计与公司商标等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微软公司的视窗(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以及微软办公系列软件更是全球大多数个人电脑用户的首选。尽管近年来微软公司申报亏损,但微软在世界上的同领域占有垄断性质的地位。这也是知识经济的最佳例证之一。而知识经济的基础又在于人才。

美国不仅开发本国人才,同时更加注重吸纳外国的优秀人才。二战中,一批德籍犹太人科学家逃往美国并被美国政府接纳;二战后,当苏联成批地将纳粹德国的废旧军备运回斯拉夫人的领土时,美国用飞机接回大批德国籍科学家并给以优待。同时,美国在世界各地宣扬自己所谓“自由”的大环境来吸引众多海外移民,海外移民一方面补充了美国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将大量高技术人才引入国内,变相拉开美国与移民者本国的科技差距。在美国的高技术公司里,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90%;在计算机产业领域的博士中,50%以上均是外国人;在硅谷工作的外籍高级科学家和工程师占33%以上。此外,美国还存在这样一个机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该机构被称为“美国疯狂科学家大本营”,专门负责未来和前沿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主要应用于军事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据公开数据披露,DAPRA目前编制为240人,其中140名作为技术人员,多为各学科的一流专家、学者;其他100名作为项目主任。引用DAPRA前局长特瑟的话说:“这100名项目主任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这些项目主任均是从学术界或产业界“借调”而来,任期仅3年到5年。尽管DAPRA隶属于国防部,但这些项目主任却不属于国防部公务员系列,因此,在DAPRA内,不存在一般政府机构内普遍的等级决策体制,上级不甘于项目主任领导下的科研试验、经费支出、人员聘用等具体工作。DAPRA已经研制出一种不依赖卫星的新型导航系统。该型自主导航系统被集成在一个仅8立方毫米的芯片上,芯片中集成有3个微米级的陀螺仪、加速器和原子钟。这一发明的应用能够使美军脱离其使用的GPS系统被人干扰的尴尬境地。DARPA还投资“高能液激光区域防御系统”、“狼群”无人值守情报传感器系统、可变形和耐久强度大的远程无人超音速轰炸机等看似“天方夜谭”和“异想天开”的科研项目。或称,有的项目已基本完成或正在完成,而对于处于绝对保密的项目,其详情则鲜为人知。这样的惊人成就与山姆大叔的“求贤若渴”分不开,同时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也成为推动人才创新的重要因素。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曾经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销往全球的商品都标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字样。如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Created in China)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国奉行“人才强国”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党又确定了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先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职称制度、院士制度,建立了博士后培养制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制度,为推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推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实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然而在对人才的培养、发掘和开发上,我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现行教育制度对创新缺少足够的认识和尊重。我国高考制度虽然为人口众多的中国考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但它也使中国的基础教育变得功利和刻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知识大多无法应用于其日后的生活,甚至存在为了考试而创立的“伪科学”模型。学生在这样的制度下变得刻板教条,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便是科学兴趣小组,参与其中的学生也被淹没在数理化生竞赛的题海之中,缺少实践。学生稍有与高考大环境不同的想法便会被老师用一些理由“加以更正”。尽管为数不少的教师还是会选择赞扬学生独创的思路和想法,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运用合适、合理的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加以引导。填鸭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压制着学生的独立思考。

第二,一些行政体制干扰着人才的发展。我国的公务员行政体制与其他国家的公务员体制类似,都可以概括为上级对下级的领导。尽管这样的领导是国家行政体制的需要,但并不适合人才的发展。上级对科研人员或者科技人才的钳制使人才在其发展的道路上陷入流沙,艰难前行。例如,一些科研项目或者企业项目的成就,总是要将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其中的领导的名字添加在列,这必然会打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或者导致其心理活动的消极化,或者导致其产生心理疾病。这样的不良因素同美国DAPRA的成功模式相比远远落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认为,DAPRA下属的项目团队所运用的机制,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都具备小型公司运作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体制的僵化会限制发展。如同素质教育模式下,如果硬性要求学生只能“用功”学习所谓“知识”,不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向学习专业知识,那么学生如何进步?《科技邊疆》中说,科学研究有着自身的逻辑,其精神实质就是自由探索和自由创造。如果科学研究受到外界权威的干预和控制,或者过早地受到应用目标的限制,那么它的创造力就可能大大丧失。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并没有落实到位。高考制度使中国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然而如今的大学教育真的达到了“大学教育本身的目的”了吗?大学生抱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心态,浑浑噩噩地度过,没有学习专业知识;每当考试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地从导师口中套取试题或者央求其“多给分”;写论文时不自主思考,只是照搬他人成果……

第四,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现今的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盗版书、盗版光盘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剽窃、抄袭现象更是大有人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出版书籍代写……这些现象都不是利于鼓励或者培养人才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进?

首先,行政体制不能限制科学的发展。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能钳制。

此外,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当具备耐心、和善等优秀品质,更需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的原创和创新思路。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不同于教学参考书而责骂打击他,横看成岭侧成峰,作为教师应当牢记这点。同样,高考制度需要有所改变,但是大背景和大方向不变。因为,高考制度已经存在多年,制度更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引导其对于未来学习专业的方向有所规划,而不是着眼于现在,着眼于高考。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应当负起责任。大学不是游乐场,不是给学生混日子的场所。大学课堂应当是神圣的。针对大学校园内存在的问题,学科教师应当深入探讨如何改变现有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应当设置学科知识的合理化梯度,不能让知识本身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同时,大学应当减少扩招,实行精英教育;同时又应该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地位,毕竟中国现阶段也同样缺少优秀的产业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如果人人都进入大学混日子,甚至连技术工人都不能做,那么大学教育真可谓失败。舆论也应当合理引导学生和学生家长重视学生学习的专业性,不能用歧视和贬低的眼光来看待职业技术学校,应当树立职业平等观。如今中国存在人才战略方面缺陷和不良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人们的观念。人们需要树立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的观念,多读书多学习来提升自己,加强个人修养,树立探索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只有人人都这样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大环境,从而使全国全民族都变得积极好学、具有创新意识,才能从培养自主人才的角度提升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资源丰度。

参考文献

[1]戚兴元. 美国对外人才战略的制胜之道[D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q8G6n8Smc1frzyMdYY cDYA51NjGeVBCZbp-9rh745CIPnTes9931m6LUoS38DhmNA

7zlYV1Bst2nn-F3Ynlu9YUAWq-qDN6TtY2j-Agge

[2]程贤文,宋斌. 美国崛起的国家人才战略[D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56d568bffd0a79563c1e721e.html

[3]杨民青. DARPA:“美国疯狂科学家大本营”[J],《世界军事》 杂志,2014,11:65~68

猜你喜欢
观念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观念一变天地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健康观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