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综合扶贫改革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2014-09-26 05:02罗光敏
湘潮 2014年7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改革

罗光敏

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当前的工作任务相结合,才能见实效,才不是走过场、搞形式。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只有从具体工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和落实。恩施州推进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和全州扶贫改革攻坚就是一个验证群众路线贯彻好坏的检验场。群众路线的贯彻也为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及扶贫攻坚提供科学工作方法和重要政治保证。

关键词:群众路线;改革;综合扶贫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7-0021-01

自恩施州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州上下也正在以精准扶贫为核心,为打好全州第一轮扶贫攻坚战而努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宗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个时候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推进恩施州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及全州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重要的政治保证。

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综合扶贫改革发展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必须放在造福百姓上

树立正确群众观,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而不从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变个人的政绩观为群众利益观,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

恩施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全国、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州8个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州现有贫困人口144万,占全州人口的36%,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5。综合扶贫改革必须从400多万恩施人民,从144万贫困百姓的利益出发,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注重改善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要尽快提升这144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扶贫必须找准对象。我们扶的是社会的底层群众、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生存条件艰苦的百姓。如不明白对象,扶贫的政策、资金、好处就会落到少数人头上,我们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会落空。扶贫要扶到点子上。如没找到点子,扶贫的资金、力气就发挥不了社会效益。这次精准扶贫的推进能帮助我们找准这个点子:摸准贫困对象、搞清致贫原因、制定恰当脱贫措施。扶贫的点子就是绝大多数群众致富路子,决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的幌子。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改变错误的政绩观,就不会把工作只做给领导看,就不会去为迎合某些领导的指示一味的赶进度、求亮度。正确的群众观要求我们遵循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按客观规律办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正确的群众观要求我们必须把综合扶贫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造福百姓上。

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综合扶贫改革发展工作的政策、规划、措施的制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反复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政策、规划、措施经过群众的头脑过滤、通过群众实践的检验,由群众参与实施完成,从而使之得到完善完美。

恩施州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除了自然的、历史的原因外,主要的是因为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最突出的表现是产业薄弱、城镇化水平低。比如,201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482亿元,仅占全省的2.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9∶34.1∶40,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缺,缺乏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城镇化率仅为34.55%,落后全国18个百分点,落后全省19个百分点,城镇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的辐射能力、服务能力有限,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大力提高产业化、城镇化水平是推进综合扶贫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如何尽快提高产业化水平?如何科学推进城镇化?其具体的规划、政策、措施等,必须掌握大量的实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大量的调查研究,整理归纳。在哪里调查,由谁研究,由谁来检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完成规划、政策的主体,是实施改革措施、贯彻制度的决定力量。不仅改革的代价要与群众一起承受,改革的成果更要与群众一起分享。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运用群众实践、依靠群众智慧,我们的规划、政策、措施、制度才会更科学、更合符实际、更能得到群众理解支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命工程才会越来越少。

如何使产业化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而不仅仅是富了少数老板?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让失地农民都成为市民,平等的享有社会公共福利而不仅仅是某些人炒地、炒房、炒工程的闹剧?只有发挥群众的社会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规避这种现象。

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使扶贫攻坚工作的政策措施变为全州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领导干部既要依靠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又要高于群众,起到引领群众的作用,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何让群众明白扶贫与脱贫是事关恩施发展全局最紧迫的“硬”任务、政治任务?如何让群众树立“抓综合扶贫改革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综合扶贫改革”的意识?党员干部如何在扶贫攻坚中起到引领群众的作用?

首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站在全州发展的高度,站在全州人民群众立场上,深刻理解扶贫、脱贫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扶贫、脱贫的规划、政策及措施,深刻理解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对于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做到对意义认识要比群众深,对政策规划把握要比群众全,对重点难点认识要比群众准,对措施方法掌握要比群众快。

其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向群众广泛宣传、解释、说明扶贫脱贫政策及规划,教育群众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引导群众提高落后的认识,树立信心,克服消极心理。必要时,领导干部还要在群众中做示范,这样,使我们的意志变为群众的意志,使我们的主张变为群众的主张,使我们的紧迫感变为群众的紧迫感,使“领导自己的事”变为群众自己的事。

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使全州各级党组织及广大群众把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任务、政治任务、中心任务来对待,形成统一认识、汇成统一行动,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如期实现。

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扶贫攻坚改革发展的效果必须由广大群众来评判、说了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始终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根本要求。

恩施州综合扶贫改革发展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虽然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实施,但广大群众是直接的参与者,是祸福的承载者。所以,评价综合扶贫改革发展效果的最高裁决者,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首先,要创新考评机制,在考评标准和考评主体上要加大群众的份量,让群众对综合扶贫改革发展各个环节、各方面的结果有充分的发言权、评判权。改变过去只重视领导的评判、只注重指标而不管群众意见的做法。

其次,要建立以村委会为核心的群众考评组织,对脱贫、扶贫的政策、措施、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在综合扶贫攻坚中体现教育活动的成果,二者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