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
摘 要:本文根据甘谷县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介绍甘谷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了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谷县;文物;文物保护;文物保护现状及建议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人口61万。甘谷县古称冀县,建县已2700年,为中国县制肇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誉。甘谷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荟萃,从万民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孔門七十二贤之一的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到清代翰林学士巩建丰等陇上先贤;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鲵鱼彩陶瓶表现的中华民族龙图腾的雏形、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谷汉简,到雍容华贵的唐三彩风首壶,无一不见证着甘谷人文历史的源远流长。
1 甘谷县文物资源基本情况
1.1 文物分布
甘谷历史悠久,境内文物蕴藏十分丰富,从仰韶文化到清末民国时期的文物均有出土。县博物馆收藏文物2200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50件。野外文物保护点18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史前文明所留下的西坪村、礼辛镇等古人类聚落址;有姜维衣冠冢等古墓葬;有蔡家寺、贯寺砖碉牌坊等古建筑;有大像山、华盖寺等石窟寺,形成了甘谷深厚的文化积淀。
1.2 精品文物
1、大像山石窟。大像山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镇五里铺村。自山脚拾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大像山依山就势,西低东高,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古建为主,现存古建15处,东区以石窟为主,现存石窟22处,而以6号窟(大佛殿)最为重要。大佛始凿于北魏,泥妆于盛唐,又于宋、明、清历代进行薄泥重塑、彩画和面部贴金等。另外,清代修建的泥质悬塑布满两壁,采用了佛经中人首鸟身的迦陵频伽等形象,是不可多得的佛教文物。大像山在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人面鲵鱼纹彩陶瓶。属于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小口、长颈、平底、颈部有附加堆纹,腹上部有双耳,瓶腹绘人首形鲵鱼图案,是原始龙的雏形。3、唐三彩凤首壶。出土于新兴镇杨家庄唐墓,高31厘米,胎呈白色,直口,细颈,椭圆腹,高圈足,壶口为凤首形,凤眼圆睁,啄张噙珠,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雕四瓣形团花,圈足上雕垂莲瓣纹,器身部位交错地施绘鲜明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三彩凤首壶的造型受波斯金银器器形影响,而三彩釉工艺和凤鸟形象则是唐文化特征,此器物融合中西文化风格,属唐三彩中的精品。4、彩绘骨尺。长23厘米,合汉制一尺,宽1.8厘米,厚0.5厘,兽骨削刻而成。尺子侧面阴刻九条直线,将一尺分为十等份,是一件珍贵华美的汉代度量衡器物。
2 甘谷县文物保护现状
2.1 保护机构
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及县内文物事业的发展,甘谷县文化广播影视局为全县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下设县博物馆具体行使文物保护的各种权责,各文物保护单位聘请了文物保护通讯员。
2.2 具体措施
1、强化学习宣传,大力营造文物保护舆论氛围。《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为了抓好《文物保护法》学习宣传工作,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当地传统节会、庙会进行宣传。在每年举行的“三月八”、大像山春游会等传统活动上,坚持开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散发宣传资料、制作版面、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使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深入基层文物保护点进行宣传。三是结合各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宣传。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全县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为保护文物安全,打击文物犯罪奠定了群众基础。
2、加强文物保护制度的建设。为了加快全县文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了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制度,制定了《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发生案件和事故灾害报告制度》等13项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文物安全保卫工作。
3、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步伐。近年来,县上加大了对大像山、华盖寺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修缮工作及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启动实施了大像山大佛加固维修修缮工作,投资70万元,由敦煌石窟研究院专家组对大佛进行再次加固维修。二是投资120多万元,对华盖寺山门等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三是筹集民间资金14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马务寺金仙寺大殿、大像山千佛洞800罗汉造像彩绘等文物保护工程。
4、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文物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全县野外文物安全形式严峻,特别是盗掘古墓葬案件时有发生,对接到举报文物案件等问题,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清理清查。至目前,全县共清理古墓葬5处,追回遗失流散的各类文物100余件,有效打击了文物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了盗掘文物的犯罪行为。
3 目前甘谷县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全县文物保护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在宣传形式上仅限于广播电视报道、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缺乏文物展览,古迹观赏等方面的实物宣传;宣传范围上仅以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分布有关乡镇为主要对象,对更大范围内的群众宣传重视不够。
2.文物执法力度不到位。破坏石窟寺、古遗址、古墓葬等田野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日常检查管理滞后,执法力度不大,查处不力。
3.专业人员缺乏,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县文博专业人员缺乏,许多文物保护单位没有专门的保护机构和人员。如华盖寺石窟仅有一名业余文保员,没有专门的保护机构。马务寺石窟、朝阳洞石窟连业余文保员都没有,保护工作由当地村委或民间组织承担。我县野外文物保护巡查任务主要由县博物馆承担,而县博物馆人员缺少、设施短缺,使得日常的巡查很难开展。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4 对甘谷县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大《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二)抓好规划编制,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1、认真落实“四有”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划定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志,设立专门保护机构或派出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科学记录档案。2、坚决打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违法违规建设活动,有效保护文物古迹及其周边环境风貌。
(三)强化维修抢救,切实保护好濒危文物。加快文物清理、修复、鉴定、数字化管理等项工作,以提升甘谷文化文物品位,推动全县文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利用文物。1、紧紧抓住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有利时机,利用县博物馆、大像山文管所等文博单位举办文物实物、图片展,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加强文物景点策划,培育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大像山、华盖寺等文物景点的策划,深度挖掘文物景点内涵,推动文物保护与旅游工作协调发展,促进文物合理利用。文物产业的转型发展,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会将甘谷县文物保护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