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2014-09-25 02:45刘群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解决措施事业单位

刘群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随之改革,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的实际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如今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下面我们就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有效性出发,对健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事业的单位国有资产日益增大,事业单位突出地位也逐渐显露出来。与此同时,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已不能适应如今潮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大力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我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1.1 会计核算目标不准确

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不但有一般的收支,还拥有基本的建设投资,可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造成了事业大内基础建设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于整体不相协调。当事业单位在进行交付的时候,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基建投资项目问题的时候,因为完工的决算不够精确,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和价值不能很好的体现,而且,基础建设投资的核算和事业单位的一般收支核算相比,是不同的性质,这也就说明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能十分全面的反映出实际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因此,会计报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2 以收付实现制为根本的会计核算体制不科学

当权责制出现问题时,收付实现制就会把一切的收入计算到会计很酸期之中。在这样的体制中,根据收付时间来规定所属的时间,使得所有的收入和费用,都会被算在本期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中,这样就是会计年度中收支项目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且也不能十分全面和准确的反应事业单位当时的预算情况以及相应的负债情况,自然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算法》中所规定的“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规定。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对于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不能进行准确的区分,这样就容易产生费用的混乱、成本计算情况模糊,甚至会对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中的考核和评价造成威胁,严重的也会影响到财务预算的整体运营状况[1]。

1.3 针对固定资产的会计使用状况中的问题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当事业单位获得固定资产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状况,依照实际的固定资产和基金来准确的反映其中的实际价值。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和操作的过程中,没有依据实际价值、使用年限核算磨损价值、计提折旧进行运算,只是根据收入的比例问题或是依照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来获得基金,自然也就不能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随之也会产生大量的问题。例如:固定资产项目所剩下的资金不能体现实际的资产价值,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净价值之间的矛盾。还有就是固定资产没有通过计提折旧、仔细的核算审查,也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中损耗的情况,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不能有效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状况,资产中的负债表也不能清楚的体现出单位实际的负债状况,产生了虚假的支出,也会产生虚假的价值。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的同时,实际价值已经计算在了实际成本支出行列中,但是在修购基金中,身为净资产的一部分,修购基金会再次被计算在内,这样重复多次的计算,没有把固定资产和计提基金分为两个单独的部分,也就造成了多次计算和使用,也就大大的增加了实际的支出情况和使用量,也就造成了虚假的盈余情况。

加上,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在捐赠的会计处理方面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固定资产的捐赠收入会根据有关的票据和接受捐赠是所使用的费用进行确定,其中因此产生的费用要算入实际支出中,没有有关票据的,需要根据相关的固定资产市场状况进行审查,其中的接受捐款就被计算到净资产中,像是会计分录就属于“固定资产”环节和贷记“固定基金”环节。但是在接受非限定用途捐赠的时候,就会把捐赠的资金计算到事业单位的实际收入中,这样就会造成银行存款、材料项目、贷记其他项目在计算的时候出现问题,也违反了相应的确认的原则。

1.4 会计报表体系建立不完善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中,现在的会计制度中规定的报表所揭露的信息较少,主要是表现财务的情况中的负债情况和表现业务活动状况中的收入情况以及支出明细状况等等。现金流量表的丧失使得事业单位中很多经营活动都出现了现金流量方面的问题。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都把市场作为重要的活动基地,是进行经营、筹资和投资的主要场所,但是如果缺少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就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些活动的要求。外部之间的信息使用对于整个财务状况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要根据相应的原则来制定,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个原则,因为这里面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都是事业单位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中的财务状况,但是收支的为了体现该事业单位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所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动状况,但是把这两项内容放到一张报表中,就把会计的时间和理念混淆了,也就违反了可比性的准则[2]。

2.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解决措施

2.1 把建设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融合在一起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会计原则就是要把基本建设收入和基本建设的支出分开计算,分别计入到“收入“和”支出“两个项目中,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两个要素合并到一起。两者结合后不仅能够满足建设单位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还能够有效的处理预算部门和决算之间的矛盾,把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融合,事业单位不仅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添加”专项基本建设结余“的项目,还能够取消”结余自筹基建“的项目,以便更好的体现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情况。在增加”在建工程“项目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基建拨款”项目,对于基建工程进行详细的审查,等到完工之后,把“在建工程”计入到“固定资产”之中,从而把基建工程的会计核算也计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之中。

2.2 逐渐实现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注意把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进行有效的融合,对于一些比较特别的业务,像是养老金,在运用的时候,也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整体的核算,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融合,在后期,预算报告也可以归结到财务报告之中。这样表面上是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实际上是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也加快了资金的使用率,从而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状况,这个效用是巨大的。随着事业单位使用范围的不断拓展,我国的会计体系和相关的法律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其中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中的使用空间也在逐渐的增大,要坚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的核算准则,并且能够有效的完成预算管理和真实财务这两项工作,让企业单位的会计单位核算体系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跟随国际的潮流[3]。

2.3 处理固定资产的会计解决办法

把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有效的融合,是处理固定资产的有效方式,也是取得固定资产方式的一种。在国库集中支付的状态下,依据固定资产中的价款状况,还有“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的项目,对于固定资产中的计提折旧基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在这就费用方面可以采用直线的方式,需要增加“累计折旧”项目,取消相应的“固定基金”和专用——折旧基金项目,还要对“事业支出——折旧费用”和“累计折旧”项目进行完善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预防,像是“坏账”的情况、损失和资金支出方面的压力等等。对于可能出现的坏账进行充分的准备,进行及时的补助和冲减,从而明确坏账的损失数量和可以取回的金额数量,还需要在“应收款项”和“坏账准备”项目中,以及“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中,进行仔细和周密的审查。

2.4 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系统

首先,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进行改革,突出其中的重要性,要根据相应的准则,建立资产负债表,把收入和支出放入对应的管理项目中,让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料更加的详细和科学,为单位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根据。

再者,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会计信息对于所要反映的信息量较少,现金流量和会计主体之间有明确的利益关系,也是衡量该单位现金状况的重要依据,也便于事业单位更好的掌握其中的财务信息。

最后,事业单位还要不断的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让才生制度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依据相关规定,现在的事业单位在使用财务分析指标的时候,一般都包含了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单位的现金状况、资产情况,不断的完善财务分析系统指标,可以有效帮助事业单位作出更加正确的决定。[4]。

3.总结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计算事业单位的经济能力,从而反映出财务的真实情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经济环境是相一致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根据西方的优秀经验,更好的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海英,夏菲.对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6,(4):7-8.

[2]吴宗荣.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个问题[J].新财经(理论版),2011,(7):319.

[3]陈晓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改进[J].会计之友,2007,(36):44-45.

[4]李俊.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措施的探讨[J].价值工

程,2013,(21):165-166.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解决措施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