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驰
摘 要: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受到农村金融相关问题的困扰,我们需要对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进而为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科学策略。本文详细阐述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基本状况,并对农村金融在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农村金融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变革农村金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金融;惠农;配套政策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的发展会对增加农民收入与提高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对“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帮助农村社会提高富裕水平及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效率与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支持发展农村金融对我国建设新农村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近些年中央的1号文件连续对发展农村金融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予以突出强调。
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基本状况
1.1 农村金融市场拥有巨大潜力
我国一直以来在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属于薄弱环节。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超过776300亿元,农户贷款为50600亿元,占总贷款额的6.5%,农业贷款为33000亿元,占总贷款额的4.3%。在全国尚未有效覆盖金融服务的乡镇还有一千多个。可见,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急待开发。据相关研究显示,农村金融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涉及到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与七亿多农村人口,大约涉及四十万个村庄和四万个乡镇。近些年农村金融在我国的总资产迅速增长,是所有金融机构中除政策性银行以外增长最快的。在未来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以及城乡一体化与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农村发展中小企业与农民创业将对金融服务涌现出更多的需求。
1.2 农村金融市场引发多方竞争
近些年在有关政策的指引与鼓励下,农行与邮储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加大开拓力度,各大商业银行,甚至是外资银行通过入股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村镇银行,正在不断渗入农村金融市场。截止今年6月底,邮储银行有近四万个营业网点,客户超过四亿人,在全国已成为覆盖面与规模最大、客户最多的银行,它的成立就是将服务三农与中小企业作为立足点,并且专注于普惠金融之路。近几年村镇银行在我国迅速扩张,它是我国农村改革金融体制的一个新事物。同样市场的巨大潜力引起了大量外资银行的重视,我国第一个由外资组建的村镇银行就是汇丰银行所为,已成为目前在我国网点铺设最多的外资银行,其足迹遍布北京、广东、重庆等地,覆盖到全国中、东、西部各地。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及渣打银行等也都相继在我国成立村镇银行。
1.3 农村金融市场风险较大
通常残酷现实都隐藏在市场的巨大潜力之后,各家金融机构在竞争农村金融市场时都普遍尝受到了一样的苦涩,如业务成本偏高、风险较大及收益偏低等。其一,农村金融风险高、难控制。造成业务风险较高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农村金融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生产,然而农业生产受市场与自然因素的双面风险影响。我国不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导致了农业贷款受损后往往是金融机构来承担,损失追回比较难。农村金融因受到严重薄弱的农民信用意识的影响,造成其资产质量较低。而农村金融风险较高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必要的担保物。其二,农村金融经营成本偏高。农民存在薄弱的现代金融意识与农村金融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例如自动取款机数量少、网络银行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造成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经营成本较高。与城市相比,在单笔业务额与人均存贷款额方面,农村金融网点均处于劣势,相对而言运营成本偏高,不少贫困地区甚至出现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倒挂,一直处于亏损期。农村金融业务在经营成本与风险颇高的前提下,加上业务手续繁杂、单笔金额较低等原因的存在,致使其收益相对偏低。
2 农村金融在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
2.1 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够,配套政策制度缺乏
第一,从税收、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尽管政府在近些年相继颁发了部分针对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然而在核销呆坏账、财政补息、提供专业担保及拓展低成本资金渠道等政策上尚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支持力度不足,措施落实不到位。第二,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大部分农村金融单位在信贷额度、流动比率、利息及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尚未给予必要的特殊安排。第三,从监管的角度看,对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准入、尽职免责及管理资本充足等方面要么监管缺乏弹性,要么制度落后;对推动农村信用改善环境、建设征信体系、金融市场主体规范行为等方面缺乏监管和引导政策。第四,从农村发展政策的角度看,诸如财政、税收、货币、价格及行业与产业等政策,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因它们对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与市场行为规范都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也发展农村金融非常重要。
2.2 单一的融资方式造成高度依赖信贷资金
农村金融难以满足农村对融资的总量的需求,银行的创新金融产品不足,农村信贷规模收缩,信贷资源非常有限。就直接融资能力而言,单一的融资方式,缺乏融资能力,资金来源不够;就融资的总量而言,农村金融环境不良,难以引进大量外来资金,项目投入侧重于短期收益明显的水泥和钢铁等,涉及到农业、农副产品的项目比较少。尽管金融机构近些年正逐年提高涉农的短期贷款总额,但占其贷款总额的比例仍然较低,一直都没有大幅度提高,在农村依然存在严峻的融资困难现象。从配置信贷资源的角度看,特别在发放农业贷款上,对农村地区尚未给予相应的信贷资源,另外限制条件偏多,很难满足其融资需求。
2.3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规范性
伴随邮储银行、农行及农发行等机构逐步渗入到农村服务中,已经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这有力的促进了农村金融提高服务水平,但我们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无序竞争现象。首先,贷款主体运用价格方面存在的差异借东墙补西墙。其次,频频发生非正常转移贷款风险的现象。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有少数金融机构为了市场占有率,通常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及在其他银行的贷款记录不侧重调查,结果在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客户借新还旧的现象,致使发生非正常转移贷款风险。再次,由于在县范围内的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拥有非常显著的垄断地位,这就造成其利用垄断地位将贷款利率不断提高,以便牟取垄断利益,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失。
3 我国变革农村金融的应对策略
3.1 对农村金融的政策制度给予必要的完善
首先,从财税政策角度。将对农村金融的扶持,进而补偿三农的财政政策视为主要实施方式,构建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农村金融的范围进行准确的界定,将实施农村金融服务的所有机构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对在农村地区的相关金融机构减免营业税,所有涉农的金融业务在所得税上都要予以优惠。其次,货币政策的差异化。虽然颁布了相关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保证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当地经济开展服务,防止农村资金流出过度。对农村金融机构在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上实施差别管理,在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对可用资金扩大规模。率先建立存款保险机制,以便在多元化主体与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后保障农村金融的安全稳定。深入改革利率,对农村金融机构放宽利率限制。最后,监管政策需要具有弹性。在保障监管能够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对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让民间资本能够更多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朝着规模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
3.2 对农村金融风险完善补偿机制,需加强惠农政策的落实
政府没有给足支持力度同样是农村融资难形成的重要因素。政府要想实现社会化服务,就必须将政企关系理顺,为农村融资积极开拓渠道。要鼓励支持在农村地区创建中小企业,并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在政策方面积极引导农村融资健全机制,综合货币政策与财税杠杆工具,引入大量社会资金与信贷资金投到农村。在农村深化改革时各金融机构需给足支持力度。将各类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认真解决因缺乏政策支持、信息技术导致的农村融资难问题,由地方政府来对超过一定额度的治安费、租赁费等费用给予补贴。除此以外,对风险建立必要的规避机制,采取更加灵活的抵押政策,这样才能解决融资难的根本问题,进而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促进发展农村经济。
3.3 重视农村金融环境的优化
首先,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逐步转变优先发展城市的经济战略。地方政府要将农村金融问题的处理尽早提上日程,把城市支持农村与工业反哺农村的相关政策确切落实。其次,加强优化区域金融环境,从对制度、人文及区域经济等制度的改善着重入手,使农村信用法制落后、司法执行难、执法效率低及不合理的收费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再次,由政府出资成立的当地信用担保组织,充分发挥融入农业、中小企业担保及商业性、政策性担保于一体的担保职能,从而使三农的融资担保难得到更好的解决。最后,对农村深入开展创建信用工程的信用体系予以重视,从本质上推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对于那些个人、企业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施优先贷款、放宽额度,简化手续及优惠利率等措施,反而言之,对其限制新贷款的发放或是取消贷款资格。
4 结论
综上所述,近些年各方都在关注农村金融问题,因为它在国家建设经济中,特别是建设新农村中,对“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稳定繁荣及不断巩固农村建设成果都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农村金融进行深入改革,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找到科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邹帆,李明贤 《农村金融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陈柳钦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运行形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发展 [J]经济研究参考 2007(72)
[3]李景波,尹义坤,胡胜德 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综述 [J] 农业经济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