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细珠
循环日记作为成熟的课题已走进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在这一教学旅程中,有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惘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也曾“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还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终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循环日记教学一路走来,有喜有泪,有花有果!一路拾掇,颇有收获,就此撷起其中几朵奇葩与大家共享。
1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中产生,而是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孩子只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了,他才会真心实意地去做,并尽力地做好,而且乐此不疲。回想以前,我要求孩子写日记,大多数孩子为了向老师交差,敷衍了事地写,写出来的日记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干瘪枯燥,我批改日记也是味同嚼蜡,无滋无味。那么如何激发孩子写循环日记的兴趣呢?初写时,我让孩子进行“真情告白”接力比赛,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告诉接力的同学,比比谁写得多。并且个人赛、小组赛双管齐下,不讲规矩要求,想什么写什么,让孩子尽情诉说。当孩子话语“滔滔不绝”时,就开始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亮点,每天腾出15分钟与他们分享,开展讲评欣赏日记的好词、好句、好篇的活动。这样一来,孩子们起劲了,用心了,他们都渴望拥有自己的“舞台”来展示给大家看,细雨润无声地,孩子学会了遣词造句、连段成篇。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学习兴趣。”不是吗?孩子们已爱上循环日记啦!
2捕捉生活真情
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可虽然孩子喜欢上了写日记,但纵观日记内容,空话、假话、套话连篇,甚至成人化语言、网络化语言泛滥,该如何引导孩子们真实客观地叙述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们创作的源泉。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我们要放开孩子手脚,解放孩子思想,放飞孩子心灵,让孩子到生活中去观摩、去发现、去捕捉、去感悟。
春天来了,孩子们去寻找春天,写出了这样的语句:
“密密麻麻的雨丝织满天地,滋润万物,路边的小花小草向我频频微笑,我突然发现原来我每天经过这么美的路,到处春意绵绵,感觉就是享受,就是幸福。”
“我们光着脚,踩在轻轻的花瓣上。风一吹,桃树打了个哆嗦,桃花纷纷从树上飞下来,撒在地上,头上。瞧!像不像下着‘桃花雨?鸟儿唱着美妙动人的歌,桃树展示着它那婀娜的舞姿。”孩子描绘的景色多么诗情画意啊!孩子感受家庭亲情与温暖,写出了:“‘好热,好热,弟弟一边踢着被子,一边说着。‘怎么了?妈妈关心道。‘好像发烧了,爸爸一脸惊慌失措的样子。”
孩子描绘的场景多么真情流露呀!
还有“不知情的翔宇一转身,立刻敛声屏气,笑声戛然而止,原来老师已经在他背后”的校园趣事;“太阳回家了,月亮走了,太阳又出来了,童年确已渐渐离去。我又听见沙堆上的欢笑”的童言稚语;“原来捉弄别人会让自己开心但又会让别人伤心啊!生活就是有吵吵闹闹的声音”的顿时感悟。孩子们敏锐的触角已捕捉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他们审视身边的事,审视自己的心灵,总有那么多心声要迸发出来。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孩子文思泉涌,他们的日记有了源头活水。
3内容形式百花齐放
写循环日记自由、惬意,任尔遐思,没有约束,没有习作要求的“繁文缛节”,从成文字数到成文内容到成文体裁,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写人叙事,状物绘景,还可以尝试随笔、札记、戏剧呢!灵活多样的日记形式,为孩子开拓了精彩美妙的写作空间,大家都争着创新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让同学羡慕,让老师大开眼界。“语文实践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又循循善诱,适机引导孩子们学会课内外结合与拓展来提高日记技巧,丰富日记内容。如学了《桥》这课后,我让孩子收集相关资料,如小岗村书记沈浩的故事,孔繁森的故事等,并写下随笔或体会。这既拓展了视野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也能让孩子受到思想教育。学了剧本《半截蜡烛》后,孩子们就去欣赏了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并试着写剧本,创作出了稚嫩可爱的《班级风波》。同时,孩子们也关心起“奶奶今天领了养老金,乐呵呵地说‘我又多了一个儿子,我想政府的政策真好”的家事国事,“西欧经济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的天下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孩子们再也不是井底之蛙,循环日记,把他们带出课堂,奔向社会去遨游世界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这几年循环日记的教学实践,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这也将激励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