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全面展开后,为对付红军,国民党仅在江西就修筑碉堡2900多座。
最早提出碉堡政策建议的,是滇军将领金汉鼎;最早实践此法的,是赣军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最终将其完善的,是蒋介石南昌行营第一厅第六课课长柳维垣。
1929年冬,鲁涤平在南昌召开全省“清剿”会议,商讨消灭江西朱、毛红军的办法。会上,三省会剿副总指挥、第十二师师长金汉鼎提出,当年云南少数民族曾用建碉守卡的办法,给前来镇压的清军以重大打击,清军正是采用此法征服少数民族的顽强抵抗的,因此建议江西的进剿可仿效此法。
金汉鼎的意见在会上引起很多人的重视。鲁涤平在全省“清剿”会议结束后,便将金汉鼎的建议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当时认为朱、毛红军那点儿力量可以一扫而光,不需碉堡政策那样费时费力。
将这个建议立即付诸实践的,是张辉瓒手下的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他也参加了鲁涤平的“清剿”会议。金汉鼎的建议一下子就打动了他。出了会场戴岳便在赣东实践开来。当时红军没有重武器,此法果然很有点儿效果。
在第一次“围剿”中,张辉瓒的十八师全师覆灭,张辉瓒被捉,旅长戴岳侥幸逃出。戴岳不甘心失败,用两天时间写了份《对于剿匪清乡的一点贡献》呈何应钦,内中特别强调了碉堡政策的重要。
戴岳建议:“凡重要的地点,不能不驻兵,而又无多兵可分派,就选择一个良好的地势用石砌成碉堡,使少数兵守之,并督率附近各村组织联村自卫,使良民或反共的民众得到相当的保障,坚决地反共。”“使红军不能击破,并能以少数的部队击溃多数的红军,同时可以阻绝红军的交通和活动,逐渐把苏区缩小。”
何应钦正在筹划第二次“围剿”,看完后大加赏识,亲写序言,将戴岳的意见书印成小册子,大量发给“围剿”部队。何应钦在序言中说:“此书乃戴旅长岳本其平日剿匪清乡之经验汇集而成,知己知彼,洞中窍要,可作剿匪部队之参考。我党政军各界同志,允宜人手一册,细心研究,应时运用,于剿匪前途,当映有裨益。”
由于何应钦的大力倡导,再加上对中央苏区久攻不下,金汉鼎的建议开始被广泛推广。1933年6月,在蒋介石召开的南昌行营“剿匪”会议上,柳维垣等人提出普遍推行“堡垒政策”的建议,终于为蒋介石所采纳。会后,南昌行营第一厅专设第六课,由柳维垣负责,专门担任碉堡设计指导事宜。到1934年10月红军战略转移退出中央苏区之前,密布于苏区周围的碉楼、堡垒、桥头堡、护路堡等已达到14294座。
由于当时红军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这些乌龟壳的确变成了围困中央苏区的铜墙铁壁。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与样刊)
endprint
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全面展开后,为对付红军,国民党仅在江西就修筑碉堡2900多座。
最早提出碉堡政策建议的,是滇军将领金汉鼎;最早实践此法的,是赣军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最终将其完善的,是蒋介石南昌行营第一厅第六课课长柳维垣。
1929年冬,鲁涤平在南昌召开全省“清剿”会议,商讨消灭江西朱、毛红军的办法。会上,三省会剿副总指挥、第十二师师长金汉鼎提出,当年云南少数民族曾用建碉守卡的办法,给前来镇压的清军以重大打击,清军正是采用此法征服少数民族的顽强抵抗的,因此建议江西的进剿可仿效此法。
金汉鼎的意见在会上引起很多人的重视。鲁涤平在全省“清剿”会议结束后,便将金汉鼎的建议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当时认为朱、毛红军那点儿力量可以一扫而光,不需碉堡政策那样费时费力。
将这个建议立即付诸实践的,是张辉瓒手下的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他也参加了鲁涤平的“清剿”会议。金汉鼎的建议一下子就打动了他。出了会场戴岳便在赣东实践开来。当时红军没有重武器,此法果然很有点儿效果。
在第一次“围剿”中,张辉瓒的十八师全师覆灭,张辉瓒被捉,旅长戴岳侥幸逃出。戴岳不甘心失败,用两天时间写了份《对于剿匪清乡的一点贡献》呈何应钦,内中特别强调了碉堡政策的重要。
戴岳建议:“凡重要的地点,不能不驻兵,而又无多兵可分派,就选择一个良好的地势用石砌成碉堡,使少数兵守之,并督率附近各村组织联村自卫,使良民或反共的民众得到相当的保障,坚决地反共。”“使红军不能击破,并能以少数的部队击溃多数的红军,同时可以阻绝红军的交通和活动,逐渐把苏区缩小。”
何应钦正在筹划第二次“围剿”,看完后大加赏识,亲写序言,将戴岳的意见书印成小册子,大量发给“围剿”部队。何应钦在序言中说:“此书乃戴旅长岳本其平日剿匪清乡之经验汇集而成,知己知彼,洞中窍要,可作剿匪部队之参考。我党政军各界同志,允宜人手一册,细心研究,应时运用,于剿匪前途,当映有裨益。”
由于何应钦的大力倡导,再加上对中央苏区久攻不下,金汉鼎的建议开始被广泛推广。1933年6月,在蒋介石召开的南昌行营“剿匪”会议上,柳维垣等人提出普遍推行“堡垒政策”的建议,终于为蒋介石所采纳。会后,南昌行营第一厅专设第六课,由柳维垣负责,专门担任碉堡设计指导事宜。到1934年10月红军战略转移退出中央苏区之前,密布于苏区周围的碉楼、堡垒、桥头堡、护路堡等已达到14294座。
由于当时红军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这些乌龟壳的确变成了围困中央苏区的铜墙铁壁。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与样刊)
endprint
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全面展开后,为对付红军,国民党仅在江西就修筑碉堡2900多座。
最早提出碉堡政策建议的,是滇军将领金汉鼎;最早实践此法的,是赣军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最终将其完善的,是蒋介石南昌行营第一厅第六课课长柳维垣。
1929年冬,鲁涤平在南昌召开全省“清剿”会议,商讨消灭江西朱、毛红军的办法。会上,三省会剿副总指挥、第十二师师长金汉鼎提出,当年云南少数民族曾用建碉守卡的办法,给前来镇压的清军以重大打击,清军正是采用此法征服少数民族的顽强抵抗的,因此建议江西的进剿可仿效此法。
金汉鼎的意见在会上引起很多人的重视。鲁涤平在全省“清剿”会议结束后,便将金汉鼎的建议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当时认为朱、毛红军那点儿力量可以一扫而光,不需碉堡政策那样费时费力。
将这个建议立即付诸实践的,是张辉瓒手下的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他也参加了鲁涤平的“清剿”会议。金汉鼎的建议一下子就打动了他。出了会场戴岳便在赣东实践开来。当时红军没有重武器,此法果然很有点儿效果。
在第一次“围剿”中,张辉瓒的十八师全师覆灭,张辉瓒被捉,旅长戴岳侥幸逃出。戴岳不甘心失败,用两天时间写了份《对于剿匪清乡的一点贡献》呈何应钦,内中特别强调了碉堡政策的重要。
戴岳建议:“凡重要的地点,不能不驻兵,而又无多兵可分派,就选择一个良好的地势用石砌成碉堡,使少数兵守之,并督率附近各村组织联村自卫,使良民或反共的民众得到相当的保障,坚决地反共。”“使红军不能击破,并能以少数的部队击溃多数的红军,同时可以阻绝红军的交通和活动,逐渐把苏区缩小。”
何应钦正在筹划第二次“围剿”,看完后大加赏识,亲写序言,将戴岳的意见书印成小册子,大量发给“围剿”部队。何应钦在序言中说:“此书乃戴旅长岳本其平日剿匪清乡之经验汇集而成,知己知彼,洞中窍要,可作剿匪部队之参考。我党政军各界同志,允宜人手一册,细心研究,应时运用,于剿匪前途,当映有裨益。”
由于何应钦的大力倡导,再加上对中央苏区久攻不下,金汉鼎的建议开始被广泛推广。1933年6月,在蒋介石召开的南昌行营“剿匪”会议上,柳维垣等人提出普遍推行“堡垒政策”的建议,终于为蒋介石所采纳。会后,南昌行营第一厅专设第六课,由柳维垣负责,专门担任碉堡设计指导事宜。到1934年10月红军战略转移退出中央苏区之前,密布于苏区周围的碉楼、堡垒、桥头堡、护路堡等已达到14294座。
由于当时红军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这些乌龟壳的确变成了围困中央苏区的铜墙铁壁。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与样刊)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