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溪
摘 要:本文从传统缩微复制技术与现代缩微数字化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缩微技术在古籍善本长期保存与有效应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缩微技术;缩微数字化;文献保存;文献利用
古籍善本,一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古代书籍,其中不乏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佳品,及罕见珍贵的孤品、珍品等。其蕴含着的丰富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其年代久远,质地脆弱等原因,图书馆往往为了更好的保护古籍,对读者利用古籍提做出种种限制,因此古籍善本的长期保存与有效利用间的一直是困扰图书馆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文献缩微复制技术的引用与缩微品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古籍善本的藏与用之间的矛盾关系终于有了更好的解决方式。
1 传统缩微复制技术所起的作用
1.1 古籍善本文献抢救工作
缩微复制技术最早起源于1838年的英国,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一门发展成熟的技术,它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运用光学原理,把原始文献信息按一定比例原封不动地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传播和使用。它具有存储密度大,技术成熟及稳定性高;记录效果好,寿命长;适用范围广;易于还原拷贝和多功能使用;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特点,对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献具有深远的影响,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成功引进与应用了文献缩微技术,并于1985年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制定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规划,组织并协调全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对馆藏古旧文献和其他需要长期保存文献的抢救工作。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利用缩微复制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了对古籍善本的再生性抢救工作,首先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入调查,请专家帮助选题,经过缩微中心统一协调,调度安排,避免重复劳动,资源浪费,部分有能力的成员馆除完成本馆拍摄任务外,还帮助抢救周边省市缩微设备配备不齐全的图书馆,对其馆藏文献进行协助抢救工作,使其馆藏珍贵古籍善本资源及时得到再生性保护。对拍摄后的缩微母片进行层层质检,严格把关,质量合格方可进行拷底工作及入库。母片库保存环境严格控制,恒温恒湿,精心保存。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抢救了一大批破损严重的珍贵古籍善本文献,这其中除了许多孤本、珍本外,还包括了全国各地区的地方志与家谱,截止2013年底,以抢救拍摄了善本31704种,49622卷,普通古籍48种,196卷。
1.2 缩微复制技术对善本古籍长期保存与有效利用的作用
1)保存时间长:缩微品的平均寿命为300年以上,这是任何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无法比拟的优点,且一套缩微品通常包含一份母片,一份拷底片,一份拷贝片,其中母片用于长期保存,存放在缩微文献国家母片库;拷底片除了用于保存外,还被用于复制拷贝流通使用;拷贝片一般会交予缩微阅览室供读者阅读。母片、拷底片、拷贝片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库房,异地保存,大大降低了三者同时受损的风险。
2)保存效果好:只要加以妥善保存则胶片不易发生断裂变形等严重损害,且即便胶片受损,也只限于有限画幅的有限质量受到损坏,大部分的文献信息仍不受影响,且部分损伤也可以通过胶片的修复使得所存文献信息到有限恢复。
3)存储空间小:缩微复制技术是一门信息密集存储技术,缩微品的存储空间远远小于其原文献的存储占有空间。
4)保存条件较为经济:由于缩微胶片保存时间长,更新换代频率不高,胶片制作成本相对低廉,保存环境相对古籍善本原件要求较低,因此有着较为经济合理的保存。
5)代替原件使用:缩微复制技术可以将原始文献信息缩小复制到缩微品上贮藏记录,因此缩微品可以真实还原原有文献内容、形式、原貌,从而可以用缩微拷贝片替代原纸质文献提供阅读服务,在原文献内容形式不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纸质文献的接触性使用,客观上延长了原文献的寿命。
6)便于文献的收集:由于年代久远,善本古籍等或有破损缺失等问题,经常一种文献分为几部分本别存储在不同地区。缩微技术可以将一种文献多个部分或多种相关文件,集合成一套缩微品,将分散的信息收集起来。且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的善本古籍文献,但分布较为分散,通过协定,全国各成员馆拍摄的母片需上交至缩微中心统一存放在国家母片库中,拷底片制作两份,拍摄馆保存一份,缩微中心保存一份。统一存放便于文献资源的集中保存。
1.3 传统缩微复制技术存在的不足
缩微品在古籍善本的长期保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古籍善本“用”方面却还存在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缩微品阅读不方便:但对于绝大多数读者而言,缩微品的信息化服务主要来源于缩微品的阅读服务。而要阅读缩微文献,必须要借助专业的缩微阅读器,且若要提高服务率,需要配备大量的阅读设备,开辟专门的阅览室,配备专业服务人员提供阅读器使用帮助。此外读者若要在缩微品上查找某篇文章需要经过漫长而繁复的过程。首先要通过查询目录,找到收藏文献的缩微品名称,再在阅读器上一页页仔细翻找,找到文章后若想保存下来还需要经过专业的缩微品扫描仪进行专门的扫描与打印,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对于大部头的文献,如《钦定古今集成》等,往往需要多个缩微品才能全部完整存储,造成读者阅读不方便。
2)缩微品的应用存在许多局限性:且对于读者来说,缩微品的使用功能仅体现在阅读和打印页面上;但由于缩微阅读器规格较大且价格昂贵,因此配备设备的单位较少且数量不多,通常多为图书馆、档案馆,造成缩微品的阅读受时间空间影响较大;且一般图书馆存拷贝片仅一套,一次也仅能供一台阅读器使用,故缩微品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endprint
3)数据传输困难:缩微品的信息传递通常只能靠胶片的反复拷贝复制以及胶片的物理传递,但反复拷贝会造成胶片质量下降,且复制过程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理,胶片的运送过程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缩微品的数据传输极其困难。
2 缩微数字化技术所起的作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与缩微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缩微品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发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只通过传统缩微复制技术所带来的善本古籍文献检索、传输与应用的问题。
缩微影像数字化技术是依靠计算机技术,采用专业缩微品扫描仪将缩微品上的模拟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并对数字影像进行加工、存储、管理及依赖网络进行检索、传输等应用的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与传统缩微复制相比,缩微影像数字化技术在古籍善本的利用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阅读便捷:只要一台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终端就能阅读文献内容,实现屏幕阅读,且通过网络,阅读不再受时间空间与阅读设备的限制,提高利用率。
2)检索便捷:数字化后的善本古籍图像,可配套建设相关古籍善本数据库,通过书目标引、目次标引、结构标引等著录信息,实现古籍善本的检索,方便读者的查找与定位。
3)传输便捷: 数字影像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传输速度快,可同时或反复传输给不同对象,风险较小,且通过共享缩微品古籍善本数据平台的搭建还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时间、人力、物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节约。
4)可频繁使用:数字影像便于复制、传输与共享,可频繁使用多次而质量不受影响,只需一次加工,即可多次使用,避免重复建设。
5)用途多样化:除普通的阅览检索功能外,数字资源可以很容易的进行下载打印等操作,还可以通过软件对图像质量进行调节,去污纠偏,使其阅读更为方便清晰。此外数字资源还可以更为容易的转换为其他媒体资源,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
缩微品数字技术的在古籍善本中的广泛应用间接性的大大提高了文献利用率,更充分的体现出了古籍善本的重要价值。除了“用”方面的作用,缩微影像数字化技术对于古籍善本的“存”也有一定的帮助。数字影像资源可以更为容易的放在硬盘、光盘中,也可以上传至网络空间,空间占有率更低,存储密度更高,信息量更大,存放条件更为宽松,收藏成本更为低廉。
但是数字化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数字资源在存储寿命、信息污染、网络安全、格式迁移、软硬件及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更新换代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在加大善本古籍数字化建设利用的同时,也不能丢弃传统的缩微复制技术,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既发挥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快捷性,有发挥缩微技术的长久性与真实性,才能更好的完成善本古籍“存”与“用”的艰巨任务。
3 今后的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彩色缩微的研究和实验,与逐步开展,缩微品将更加贴近原件,更真实的反映原件风貌。此外,还可以结合数转模技术,将通过纸本直接扫描的数字资源转换成缩微品的模拟资源,以进行更有效的长期保存。另外,要想古籍善本取得更好的保存与利用,就要有效的将传统的缩微复制技术与现代的缩微数字化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链,完善的标准,完备的系统,从拍摄、存储、数字化、影像加工、发布、检索系统,建立完善的古籍善本数据库。建立古籍善本数据库共享建设平台,通过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善本共享共建,帮助拥有珍贵资源但设备缺乏或陈旧,人员不足,技术不先进的成员馆建设古籍善本的网络数据库,使全国公共图书馆范围内的古籍善本得到更有效更广泛的利用。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相结合的数字缩微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对善本古籍的存与用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使其等到更为广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建军,《古籍缩微及其数字化问题探讨》.数字与缩微影像 2011年01期.
[2]暴国霞,《从文献保存与利用的角度试析缩微技术的应用》 宋晓微.图书馆学刊 2012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