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音乐教师的“困惑”

2014-09-25 23:48林琳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9期
关键词:困惑音乐课上帝

林琳

一、怎样的音乐课才“真”的算是一堂“好”课

教改、教改,叫你改来改去,到底中心是什么?重点又是什么呢?学生学到的、得到的真的比从前多了吗?说老实话,我作为一名最普通的音乐教师,也许是太普通了,对于这其中的精髓,真的是很难领略!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学生进没进步不好说,教师确实是越来越进步了。就拿我来说吧:从对课件一窍不通到得心应手;从对乐器知之甚少到葫芦丝、竖笛、陶笛、大鼓应用自如;从一有人听课就冒虚汗到巴不得有人来听课;从画的不知道是什么到有模有样——这一技巧课堂暂未使用,不过自从绘画好了,每次在区里演出要做道具,领导都夸我做得特别漂亮,既增添了舞台效果,又给学校省了钱这些应该也算是进步了吧?

不过还是那句话:到底什么样的音乐课才算是好课呢?才是达到要求了呢?我觉得:能让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感到很轻松!感到很快乐!让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能学到东西,又有机会展示自己!让孩子们觉得上音乐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这就够了。

二、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都说老师对学生是“责任”、是“奉献”、是“爱心”。

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爱心”?我们的“奉献”、我们的“爱心”,又有多少学生能体会?又有多少家长能理解?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对我很严格。只要老师说你错了,就不允许你有丝毫的辩解。当时我觉得父亲的做法很极端,现在终于明白了:老师是不会无缘无故去批评孩子的,即使有的时候判断错了,出发点也一定是为了孩子好。对老师不质疑,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最基本的信任和尊敬。再看看现在,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许体罚、不许有偿家教、不许吸烟等;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商业化了,“顾客是上帝”的商业用语也变成了“学生是上帝!家长是上帝!”把孩子们个个都惯成了家长和社会国宝级的宠物。表面上看,行为习惯极好:见了老师,不管认不认识,都“老师好!”、“老师好!”叫得挺响亮,但有多少学生能做到真正地去尊敬老师呢?

记得一次上课,在三次提示一个孩子不要讲话之后。我让他在教室里罚站,没有大声训斥,更没有碰他。下课以后,他趴在三楼的走廊上,看见我从下面经过,吐了一口超大的浓痰,击中我的头顶——技术还不错!我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讨厌老师?觉得老师罚得不对?他说不是,只是为了向同学显示他不怕老师。奇怪的是,我记得当时只生气了一小会儿,就不再生气了。可是有的事却很难让人释怀。记得还有一次上课,我叫一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孩子坐着纹丝不动。我又说了一遍,而且不带任何加强的语气,他看着我,还是不动。我朝他走去,还没等靠近,他就哭了。于是,我便放弃了再管他,继续上课。没想到第二天家长就找到学校:说因为我的原因,孩子死活都不肯来学校上课,让我和孩子道歉。问过几个孩子后,领导也表示对我很理解,但还是要我和家长“意思”一下,也就是说些好话去宽慰家长。……我已经不记得当时都昧着良心说了些什么了,无非就是他们的孩子多好、多优秀之类的。我真想问自己:你的原则呢?你的尊严呢?都到哪去了?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仅仅因为老师在某些事情上处理得让家长觉得不够公正,就冲到学校来对老师拳打脚踢,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甚至连怀孕的女老师都不放过……试问老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究竟是何等呢?

虽然现在教育已经从“棍棒下出状元”发展到“以人为本”,但是过度的强调“以人为本”已经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中形成畸形的概念,更被一些素质低的家长当成“攻击”的盾牌,在这一点上,又完全没有任何保护教师利益和安全的措施和条款存在,造成老师在部分学生和家长心中已完全没有地位,更无信任、沟通可言。

面对种种压力,许多教师都“淡”了!“寒”了!教师们该何去何从?本来引以为骄傲的称呼已经渐渐地转变成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每个教师的头上。我们的信念、我们的理想,还应该坚持吗?还能再坚持吗?我们还能保留那颗赤诚的心吗?这将会是一个更大的考验。每个教师都宣过誓,我们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誓言,该如何去做一个教师?该如何去尽自己的责任?但是,教师也是人,她可以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可以开开心心地去付出,但这些付出绝不是给家长“理所应当”的礼物,而是要家长和孩子用心去交换的一种“收获”,难道不是吗?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困惑音乐课上帝
120秒的“上帝”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是否气人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